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认识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写作对学生写作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意义?首先,我们认为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关系不大。这样说是因为:
1.写作即系统,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教师写作属于私人写作,学生写作属于考场作文,两者的关注点和指向性大相径庭,写作目的和阅读受众也截然不同。专业写作和考场作文,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比如文贵含蓄,考场作文你岂敢含蓄?非但不能含蓄,还要小心点题。高考作文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目的性,不可能不设定范围,让考生随意乱写。除了文字表述,还有考察判断力、价值观的内涵在内,每一道高考作文题,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而且越来越“专业化”,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根本无从下笔。更要命的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重感性、重审美、重抒情,常常陷入到一元的、片面的抒情惯性之中,一味强调真情实感,忽视了真知灼见,理性命题则被打入冷宫,难脱“小我”范畴;而作家写作则是以哲学和人生思辨为主,追求分析、批判、理性和反思,关注社会和人生等重大命题。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两套不同的系统,很难兼容。
2.写作即生活,教师生活和学生生活截然不同,两者的写作很难真正关联。作文即生活。素材的累积,是生命记忆的衍生;不管是真实的来自实践的记忆,还是从阅读中,从那些一代代物化的经典中得出的间接生活,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和营养。材料的分析,则是对生活与生命的阐释;用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解读材料中的生活和生命,这是生活的交叠,也是生命的交融。每一次材料的分析,都是生活的一次丰富,生命的一次重生。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仅是客观的河流在变,更重要的是主观的人随时在更新。所以,重要的不是材料,不是事实,而是阐释。笔墨的流淌,则是情感与思想的激荡。处于真正的情感之中,应该达到无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没有观察者,只有观察。摒弃了一切前见,只有当下,只有存在,如海德格尔所言,存在不断涌现。
3.写作即常识,要想写好作文,自然要深入理解生活,体悟生命,这是难以口传和示范的。什么是常识呢?常识就是关于生活和生命最基本的认识。人首先要满足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其次是安全的需要,不仅是身体的安全,还有心理的安全,心灵自由发展的安全;再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当这些生命常识,转化为我们的生命伦理,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必需,我们就能趋向于严肃合理的生活。而当我们以当事者的身份参与这个世界,我们必将发现,他人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生命伦理合理性的最好检验。我们自身的生命伦理与他人的生命伦理互相验证,互为镜像,并最终互相编织。这时候,我们恍然明白,我不只是代表了人类,我还是这个物种的全部,我代表着整个人类的心智。原来我们每次相遇他人,相遇自然,相遇写作,只是相遇我们自己,是对内在自我的辨认,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照亮。这种照亮,因为具备了共同的伦理,必然掺杂着我们的生命经验与他人的生命经验,融合着不同的生命伦理,我们将因此获得对生命的深入体悟。
这就是写作的常识。但这些常识没有必需的生命历程,是很难认识到位的。这也是教师写作无法真正影响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说教师写作对学生作文没有意义呢?不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写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写作的标杆作用,在于揭开了文字的奥妙,撕开了写作的神秘面纱,给了学生无穷想象。现实中,很多热爱写作的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榜样的力量会给学生极大的激励,并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带领学生重新经历自己具体文章整个的写作过程,重新经历自己创作中立意的挣扎,构思的彷徨,选材的纠结,灵感骤然获得的狂喜,还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修改的执著,学生或许就会因此敬畏写作,钟爱写作,用全部的生活和生命的积累去写作。
2.教师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学生写作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写作的能力问题,而是对写作的理解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界定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优质的写法,特别是辨析当前泥沙俱下的混乱的写作认识,这是教师的责任。比如我们告诉学生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这里的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生活,而应该是被你的心灵所光照的,被你的心灵所同化的,被你的心灵所提纯的,成为你心灵一部分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活体验,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个性的,水灵的,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我们还告诫学生写作不要丢掉自我,应该说这个要求也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是一切自我的东西,就是独特的、个性的。因此,必须摒除自我中的共性面,在贴近生活和贴近自我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精神升华,题材升级,让生命焕发出个性光彩。这样的文章才是好的。而对诸如此类作文理念的理解,如果自己没有写作体验,仅仅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根据教参书,要和学生“讲”清楚是很困难的。我常常利用自己的写作体验让学生认识这些写作理念的内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教师写作还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作文教学的问题,一是由于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二是由于一部分教师教了不该教的东西。这两者又都与不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有关。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体验和丰富写作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甘苦。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观察,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但一个自己没有写作体验和经验的人,这种观察是肤浅的,甚至得出的结论也是偏颇的,而那些具有直接体验和丰富经历的教师则可以和学生心心相印,很容易形成共鸣。
1.写作即系统,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教师写作属于私人写作,学生写作属于考场作文,两者的关注点和指向性大相径庭,写作目的和阅读受众也截然不同。专业写作和考场作文,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比如文贵含蓄,考场作文你岂敢含蓄?非但不能含蓄,还要小心点题。高考作文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目的性,不可能不设定范围,让考生随意乱写。除了文字表述,还有考察判断力、价值观的内涵在内,每一道高考作文题,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而且越来越“专业化”,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根本无从下笔。更要命的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重感性、重审美、重抒情,常常陷入到一元的、片面的抒情惯性之中,一味强调真情实感,忽视了真知灼见,理性命题则被打入冷宫,难脱“小我”范畴;而作家写作则是以哲学和人生思辨为主,追求分析、批判、理性和反思,关注社会和人生等重大命题。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两套不同的系统,很难兼容。
2.写作即生活,教师生活和学生生活截然不同,两者的写作很难真正关联。作文即生活。素材的累积,是生命记忆的衍生;不管是真实的来自实践的记忆,还是从阅读中,从那些一代代物化的经典中得出的间接生活,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和营养。材料的分析,则是对生活与生命的阐释;用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解读材料中的生活和生命,这是生活的交叠,也是生命的交融。每一次材料的分析,都是生活的一次丰富,生命的一次重生。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仅是客观的河流在变,更重要的是主观的人随时在更新。所以,重要的不是材料,不是事实,而是阐释。笔墨的流淌,则是情感与思想的激荡。处于真正的情感之中,应该达到无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没有观察者,只有观察。摒弃了一切前见,只有当下,只有存在,如海德格尔所言,存在不断涌现。
3.写作即常识,要想写好作文,自然要深入理解生活,体悟生命,这是难以口传和示范的。什么是常识呢?常识就是关于生活和生命最基本的认识。人首先要满足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其次是安全的需要,不仅是身体的安全,还有心理的安全,心灵自由发展的安全;再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当这些生命常识,转化为我们的生命伦理,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必需,我们就能趋向于严肃合理的生活。而当我们以当事者的身份参与这个世界,我们必将发现,他人的存在,正是对我们生命伦理合理性的最好检验。我们自身的生命伦理与他人的生命伦理互相验证,互为镜像,并最终互相编织。这时候,我们恍然明白,我不只是代表了人类,我还是这个物种的全部,我代表着整个人类的心智。原来我们每次相遇他人,相遇自然,相遇写作,只是相遇我们自己,是对内在自我的辨认,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照亮。这种照亮,因为具备了共同的伦理,必然掺杂着我们的生命经验与他人的生命经验,融合着不同的生命伦理,我们将因此获得对生命的深入体悟。
这就是写作的常识。但这些常识没有必需的生命历程,是很难认识到位的。这也是教师写作无法真正影响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说教师写作对学生作文没有意义呢?不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写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写作的标杆作用,在于揭开了文字的奥妙,撕开了写作的神秘面纱,给了学生无穷想象。现实中,很多热爱写作的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榜样的力量会给学生极大的激励,并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教师带领学生重新经历自己具体文章整个的写作过程,重新经历自己创作中立意的挣扎,构思的彷徨,选材的纠结,灵感骤然获得的狂喜,还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修改的执著,学生或许就会因此敬畏写作,钟爱写作,用全部的生活和生命的积累去写作。
2.教师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学生写作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写作的能力问题,而是对写作的理解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界定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优质的写法,特别是辨析当前泥沙俱下的混乱的写作认识,这是教师的责任。比如我们告诉学生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这里的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生活,而应该是被你的心灵所光照的,被你的心灵所同化的,被你的心灵所提纯的,成为你心灵一部分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活体验,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个性的,水灵的,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我们还告诫学生写作不要丢掉自我,应该说这个要求也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是一切自我的东西,就是独特的、个性的。因此,必须摒除自我中的共性面,在贴近生活和贴近自我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精神升华,题材升级,让生命焕发出个性光彩。这样的文章才是好的。而对诸如此类作文理念的理解,如果自己没有写作体验,仅仅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根据教参书,要和学生“讲”清楚是很困难的。我常常利用自己的写作体验让学生认识这些写作理念的内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教师写作还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作文教学的问题,一是由于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二是由于一部分教师教了不该教的东西。这两者又都与不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有关。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体验和丰富写作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甘苦。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观察,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但一个自己没有写作体验和经验的人,这种观察是肤浅的,甚至得出的结论也是偏颇的,而那些具有直接体验和丰富经历的教师则可以和学生心心相印,很容易形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