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科目之一,这门课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门课程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要想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该寻找适合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表现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减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抵触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定义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以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获得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锻炼能力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生动多样、直观形象的实践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在本门课程中适用的几种课堂实践教学表现形式
(一)在角色扮演中实践
角色扮演,指教師在教学时,提前设定角色扮演的内容,让学生在假设环境下按某一角色进行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一课适用角色扮演教学。笔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听证会,加深学生对“民主决策”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中职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调动学生的经验建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培养其学习、分析和运用知识的情感体验。听证会的程序、参与人员及其任务如下表所示。
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包容他人、接纳他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在调查访谈中实践
调查访谈,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社会调查。经过调查访谈,学生才能感受到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获取知识是非常愉悦的,并且还能体会到探求知识的乐趣。调查访谈实践的程序:确定好调查目的;制定一份详实的调查计划;编写一份严谨的问卷或采访提纲;实施走访、调查;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在第7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访谈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基本内容。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负责人代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四个制度的实践活动;每个大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调查访谈,其中,人代会、政党、民族区域自治这三个内容的实践活动,由笔者提供给学生,可以找本校的市或区人大代表的老师、不同党派的老师以及少数民族的老师进行访谈;基层组织制度的实践活动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由学生带上他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回家,向家里人或亲戚调查。同学们调查访谈后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有用图表反映调查数据的,有用漫画反映调查结果的,有用演讲阐述自己观点的。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调查访谈活动,可以更为直接地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设计方案中实践
设计方案,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通过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培养学生的规划协调能力。活动方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指导。
在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中,笔者让学生进行“班级和谐文化”设计评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大组为住宿的同学,这一组的同学按他们的宿舍有几个人分为几个小组,另一大组为走读的同学,这一组的同学按人数分为几个小组;住宿的同学负责设计“我们的和谐宿舍”,走读的同学分几个小组,分别负责设计“我们的和谐教室”;这个活动的评比标准是:安全标准、学习氛围标准、卫生标准、审美艺术标准等。通过设计“和谐宿舍”“和谐教室”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提升宿舍和教室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审美观。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笔者邀请了宿舍的管理员、班主任及其他的科任老师一起参加评选,最终评出最和谐宿舍和最和谐教室一角。
(四)在模拟情境中实践
模拟情境,是让学生处于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从中进行体验活动,以获得知识,产生感悟。模拟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简化又不失感情的情境中产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第10课“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了模拟情境教学方式——“假如我们班来了个少数民族同学”。全班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少数民族,表演的内容要包含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特色美食、民族服装、语言文字等;各小组表演结束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五)在小组讨论中实践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小组讨论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情展示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互动交流,不断进行思想碰撞、交融,从而获得新知识,实现自身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讨论金钱观,主题为“金钱观念对对碰”,由学生谈谈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以及如何获得金钱。学生四人为一组,发表各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再进行总结,做正确的“金钱观”引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在这里介绍的几种中职德育课堂实践教学表现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哪一种教学形式是完美的,只有适用与不适用。不管是采用哪一形式,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互动的局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实践性契合。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定义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以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获得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锻炼能力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生动多样、直观形象的实践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在本门课程中适用的几种课堂实践教学表现形式
(一)在角色扮演中实践
角色扮演,指教師在教学时,提前设定角色扮演的内容,让学生在假设环境下按某一角色进行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一课适用角色扮演教学。笔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听证会,加深学生对“民主决策”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中职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调动学生的经验建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培养其学习、分析和运用知识的情感体验。听证会的程序、参与人员及其任务如下表所示。
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包容他人、接纳他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在调查访谈中实践
调查访谈,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社会调查。经过调查访谈,学生才能感受到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获取知识是非常愉悦的,并且还能体会到探求知识的乐趣。调查访谈实践的程序:确定好调查目的;制定一份详实的调查计划;编写一份严谨的问卷或采访提纲;实施走访、调查;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在第7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访谈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基本内容。笔者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分别负责人代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四个制度的实践活动;每个大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进行调查访谈,其中,人代会、政党、民族区域自治这三个内容的实践活动,由笔者提供给学生,可以找本校的市或区人大代表的老师、不同党派的老师以及少数民族的老师进行访谈;基层组织制度的实践活动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由学生带上他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回家,向家里人或亲戚调查。同学们调查访谈后将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有用图表反映调查数据的,有用漫画反映调查结果的,有用演讲阐述自己观点的。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调查访谈活动,可以更为直接地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在设计方案中实践
设计方案,是研究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通过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培养学生的规划协调能力。活动方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指导。
在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中,笔者让学生进行“班级和谐文化”设计评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大组为住宿的同学,这一组的同学按他们的宿舍有几个人分为几个小组,另一大组为走读的同学,这一组的同学按人数分为几个小组;住宿的同学负责设计“我们的和谐宿舍”,走读的同学分几个小组,分别负责设计“我们的和谐教室”;这个活动的评比标准是:安全标准、学习氛围标准、卫生标准、审美艺术标准等。通过设计“和谐宿舍”“和谐教室”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提升宿舍和教室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审美观。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笔者邀请了宿舍的管理员、班主任及其他的科任老师一起参加评选,最终评出最和谐宿舍和最和谐教室一角。
(四)在模拟情境中实践
模拟情境,是让学生处于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从中进行体验活动,以获得知识,产生感悟。模拟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简化又不失感情的情境中产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第10课“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了模拟情境教学方式——“假如我们班来了个少数民族同学”。全班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少数民族,表演的内容要包含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特色美食、民族服装、语言文字等;各小组表演结束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五)在小组讨论中实践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小组讨论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情展示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互动交流,不断进行思想碰撞、交融,从而获得新知识,实现自身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讨论金钱观,主题为“金钱观念对对碰”,由学生谈谈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以及如何获得金钱。学生四人为一组,发表各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再进行总结,做正确的“金钱观”引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在这里介绍的几种中职德育课堂实践教学表现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哪一种教学形式是完美的,只有适用与不适用。不管是采用哪一形式,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互动的局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实践性契合。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