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旨在研究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使广大语文教师自觉的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作文则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对自然、社会、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当然,阅读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作文,但读和写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逆转的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作文,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与学方法。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旨在研究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使广大语文教师自觉的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 以教师为主导,确定阅读内容
以教师为主导,确定阅读内容,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基本指导思想:一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是要阅读高品位的著作;三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确定课外阅读内容上,我们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推荐阅读书目的方法。
1.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文学名著阅读书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展开对话和交流,促进批判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经过几千年文化沉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涉猎,这就需要教师去筛选。参考《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推荐名著阅读书目的时候,我们侧重于书目的经典性,同时遵循代表作品的可读性、广泛性、难易度不同的原则。推荐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中既有可读性较强的作品,如《爱的教育》、《男生贾里》、《昆虫记》等;又有情节烦琐,内容复杂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也有贴近现实,反映学生生活的作品,如《花季·雨季》;流行的科幻作品,如《哈里·波特》等。推荐书目一共16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程度自由选择。这些书目,主要在课余时间阅读。
1.2 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和经验,提供短而精的优秀阅读篇目
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和经验,教师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学生尚未涉猎,且富有特色、篇幅短小的优秀作品,这些篇目可供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堂阅读。
如现代文学作品中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代散文精品如贾平凹的《月迹》,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提供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近年报刊上反映世态、心态,贴近时代、生活的大量时文。通过这些作品的课堂导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如从读贾平凹的《月迹》到读他写的《丑石》;从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读他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选》。最终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高境界。
2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阅读活动
只有解决如何读的问题,才能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实际实施的可能。为了不让课外阅读成为花架子,我们从规定阅读任务,保障阅读时间,设计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方式三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1)规定阅读任务。确定推荐书目后,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在推荐书目中选择2-3本名著课外阅读。
(2)保障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的阅读时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时间安排上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除去早读和课外活动,每星期保证有一节专门的阅读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上的集中阅读,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阅读习惯,产生阅读兴趣。用课内时间的保证,带动学生在课外的阅读。课堂阅读的内容既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章,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导读作品。
(3)设计阅读方式。阅读分为课外自读和阅读课堂集体阅读两种形式。课外自读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杂志、散文、诗歌、小说等在课外自读,让它们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伙伴、良师益友;课堂集体阅读是由老师选择名著的部分章节、短小的优秀作品、或报刊和杂志上的时文,利用语文阅读课堂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从优秀作品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得到娱乐和审美体验,带动课外阅读。
阅读课堂对课外阅读的带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阅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通过阅读课堂教给学生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诸如长篇小说要按章节读,一个章节就可以单独成章,有显明的主题和恰当的表达方法及语言风格(语文教材中从名著中节选的课文最能说明问题),读完后,再将全书联系起来回味思考。散文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思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一般的记叙文重在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以情感人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弄清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诗歌意境的玩味、科普文章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文风等等。
(2)用课堂材料积累交流强化课外阅读。(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1页)巧夫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渐进提高,才能在作文时左右逢源,“文思如泉水而淙淙”,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笔记本所记内容阅读中读(听)到的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抽时间阅读笔记本所记内容,经常交流笔记本上所记内容。
(3)通过课堂集体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进一步阅读作品的兴趣,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集体讨论主要讨论集体阅读欣赏过的作品。诸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优秀电视剧和教师带领大家学习过的文章。象《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梁大娘、玉秀、小北京、雷军长、靳开来以及赵蒙生和他的母亲等人物形象,足以使我们的学生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使我们的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故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神圣不可侵犯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厌恶和唾弃,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当然,也完全可以从作品中汲取写人记事及说明、议论、抒情方法的甘露。
3 以活动为桥梁,实现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把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主要通过阅读活动来实现。
阅读过程中,为了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努力实现多向、多层次的交流,如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心得交流;读后感大赛;名著引读;课外读物荐评会;人物评价辩论会,尝试作品研究和再创作等。这样通过活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从而做到读写结合。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厚的养分,提笔学生文思淙淙。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作文时,和普通班比较,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年过去了,实验班学生作文的优秀率达到30%左右,而普通班仅有10%左右。现已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鼓励和引导。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营养源,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包括在网上广泛浏览、广采博记,多读优秀的、文质兼美的各类体裁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趣味,注重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渐形成阅读、品评作品的氛围,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生活和作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作文则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对自然、社会、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当然,阅读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作文,但读和写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逆转的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作文,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与学方法。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旨在研究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使广大语文教师自觉的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 以教师为主导,确定阅读内容
以教师为主导,确定阅读内容,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基本指导思想:一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是要阅读高品位的著作;三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确定课外阅读内容上,我们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推荐阅读书目的方法。
1.1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文学名著阅读书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形象化的生活教科书,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展开对话和交流,促进批判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经过几千年文化沉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涉猎,这就需要教师去筛选。参考《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推荐名著阅读书目的时候,我们侧重于书目的经典性,同时遵循代表作品的可读性、广泛性、难易度不同的原则。推荐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中既有可读性较强的作品,如《爱的教育》、《男生贾里》、《昆虫记》等;又有情节烦琐,内容复杂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也有贴近现实,反映学生生活的作品,如《花季·雨季》;流行的科幻作品,如《哈里·波特》等。推荐书目一共16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程度自由选择。这些书目,主要在课余时间阅读。
1.2 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和经验,提供短而精的优秀阅读篇目
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和经验,教师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学生尚未涉猎,且富有特色、篇幅短小的优秀作品,这些篇目可供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堂阅读。
如现代文学作品中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代散文精品如贾平凹的《月迹》,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提供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近年报刊上反映世态、心态,贴近时代、生活的大量时文。通过这些作品的课堂导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带动课外阅读,如从读贾平凹的《月迹》到读他写的《丑石》;从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读他写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选》。最终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高境界。
2 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阅读活动
只有解决如何读的问题,才能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实际实施的可能。为了不让课外阅读成为花架子,我们从规定阅读任务,保障阅读时间,设计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方式三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1)规定阅读任务。确定推荐书目后,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在推荐书目中选择2-3本名著课外阅读。
(2)保障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的阅读时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时间安排上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除去早读和课外活动,每星期保证有一节专门的阅读课。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上的集中阅读,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阅读习惯,产生阅读兴趣。用课内时间的保证,带动学生在课外的阅读。课堂阅读的内容既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章,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导读作品。
(3)设计阅读方式。阅读分为课外自读和阅读课堂集体阅读两种形式。课外自读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科普杂志、散文、诗歌、小说等在课外自读,让它们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伙伴、良师益友;课堂集体阅读是由老师选择名著的部分章节、短小的优秀作品、或报刊和杂志上的时文,利用语文阅读课堂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从优秀作品中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得到娱乐和审美体验,带动课外阅读。
阅读课堂对课外阅读的带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阅读的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通过阅读课堂教给学生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诸如长篇小说要按章节读,一个章节就可以单独成章,有显明的主题和恰当的表达方法及语言风格(语文教材中从名著中节选的课文最能说明问题),读完后,再将全书联系起来回味思考。散文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思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一般的记叙文重在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以情感人的表达方式。议论文要弄清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诗歌意境的玩味、科普文章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文风等等。
(2)用课堂材料积累交流强化课外阅读。(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1页)巧夫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渐进提高,才能在作文时左右逢源,“文思如泉水而淙淙”,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笔记本所记内容阅读中读(听)到的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抽时间阅读笔记本所记内容,经常交流笔记本上所记内容。
(3)通过课堂集体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进一步阅读作品的兴趣,深化对作品的认识。集体讨论主要讨论集体阅读欣赏过的作品。诸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优秀电视剧和教师带领大家学习过的文章。象《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梁大娘、玉秀、小北京、雷军长、靳开来以及赵蒙生和他的母亲等人物形象,足以使我们的学生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使我们的学生从人物形象和故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神圣不可侵犯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厌恶和唾弃,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当然,也完全可以从作品中汲取写人记事及说明、议论、抒情方法的甘露。
3 以活动为桥梁,实现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把课外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主要通过阅读活动来实现。
阅读过程中,为了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努力实现多向、多层次的交流,如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心得交流;读后感大赛;名著引读;课外读物荐评会;人物评价辩论会,尝试作品研究和再创作等。这样通过活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从而做到读写结合。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厚的养分,提笔学生文思淙淙。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作文时,和普通班比较,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年过去了,实验班学生作文的优秀率达到30%左右,而普通班仅有10%左右。现已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鼓励和引导。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营养源,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包括在网上广泛浏览、广采博记,多读优秀的、文质兼美的各类体裁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趣味,注重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渐形成阅读、品评作品的氛围,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生活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