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北京市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我校便使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案例时效性差。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内容的呈现应该是最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这些对高效的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经过思考和反思,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课堂学习目标在多媒体技术上深度不够,有些涉及数字媒体的技术原理一带而过,任务式教学完成了,但学生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二是不够贴近学生,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开发不够;三是三维目标割裂,亟待在课堂中渗透、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社会新形势下的主流价值观。于是我针对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丰富和补充。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议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校本教材开发中的设计思想。
以数字化技术作为贯穿教材的主线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之一,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基础上的视觉和听觉采集和处理技术,使得学生们获得现代的视听感受。但是这和以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并不相同,需要剖析数字图像、数字音乐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适当体现学科技术特点,再深入浅出,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表达数字作品的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图像原理的学习,探究图像分辨率对输出的影响。常见的数字图像输出有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还有打印在纸张上的,如何清晰、快速地在输出设备上呈现数字图像,必须进行学习和深入探究。再如,清晰的图像效果对计算机硬件有较高的要求,人眼的生理结构对图像的感官效果对数字图像的质量有要求吗?在掌握了数字图像原理、图像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打印分辨率后,进行比较性的实验探究,不难解释为什么PPT演示文稿或纸上呈现模糊图像等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于,使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媒体进行感知与表达,如颜色的数字化和表示。学生们看到的图书、画册上的颜色,要有光线,光反射到眼睛中才能看到图像和颜色,没有光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不一样,它们发光并呈现彩色图像,这就需要了解颜色模型和颜色的属性,一个是RGB颜色模型,一个是CMYK颜色模型,还有和设备无关的Lab颜色模型,输出表达的媒体不同选择的模型也不一样,因为视觉色域和不同种类的颜色模型所能表达的色域空间有差异。在选择颜色时,不论哪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颜色设置,都能够看到颜色的数字分量的数字值,这就用数字科学准确地表示颜色。再有就是颜色的属性和运用,属性包括色相Hue、明度Brightness和饱和度Saturation,属性也直接表现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颜色界面上。然而知道和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的环节有赏析也有实践。赏析作品数量采用典型名作和学生作品参半的比例,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技术能够让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上达到更高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中通过对图像尺寸、颜色的数字化,提升了学生对数字图像原理的理解。应用数字化能够科学地表示颜色,避免了过去多媒体向其他学科、社会和生活渗透太多、整合过分,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信息技术学科味不浓等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创设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有所教有所不教
选修二模块的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上更加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避免整合过度,需要更合理地创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重要积极因素。这些情景在校园中就可以发现,如学校中各个班级门口都挂有学生们设计的班徽、橱窗中的社团招新和学生活动海报招贴画、在学生运动会中各班方阵前的手绘班级标牌、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学生的特色班级服装和配饰以及研究性学习演示文稿、科考报告、特色班刊等等。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学生们手绘的,由于手段等因素的限制,总体看来,在视觉传达上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使用计算机输入文字、选取颜色、打印文字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和更好的效果,而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和生活密切相关,也在影响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掌握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让这些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高效、出色地帮助学生展现思想,将这些内容分别融入课时计划和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并能够很快体验技术带来的品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记得有一位新任职的老师说,实习时老师说过“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必要写”,平时也不难看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套话被写到每一节课中。在高中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项,空话、套话多,挖掘技术价值,技术背后的伦理、道德、情感少,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割裂现象普遍存在。
视听媒体越来越被学生喜爱,而内容的传播也悄然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记得某年校运动会入场式,我在调音部门,听到有些班级是伴着街舞的音乐上场……音乐的节拍震动了我,思想上也同时震动了我。中国在1987年向世界发出电子邮件后,短短二十几年,全体中国人汇入了世界数字洪流中,数字化推动了传媒业发展,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以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的内容被视为新潮和时尚,深刻而崇高的内容被视为落伍。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也更容易被传染、被塑造。
价值观是当代青少年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灵魂,让青少年的价值观丰盈、理性和高尚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主题价值观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思想归宿,批判性思考是辨别善恶美丑的方法之一。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是民族的使命和责任。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上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例如,在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同学们举例分析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阿凡达》,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上有诸多的创新,使得潘多拉星虚幻成真,达到震撼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它除了票房第一的经济收入,还传播了美国文化,而潜在的文化认同,在数字媒体技术质量有待提高的中国,会不会削弱同学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还有一个案例是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个背景资料,就是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在颜色数字化中,同学们学习了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的数字化表示,六个专色是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和玉脂白,在奥运火炬、吉祥物、场馆、颁奖环境和服装等众多的环境中运用,向世界传播了的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
在教学中,评价在无形中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我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虽然没有考试,但更多的心思花在关注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状态,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校本教材的开发一直督促着我,每一节课下课后,我都进行教学反思并再进行学习,关注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课堂生成问题动态补充更新教材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以数字化技术作为贯穿教材的主线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之一,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基础上的视觉和听觉采集和处理技术,使得学生们获得现代的视听感受。但是这和以往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并不相同,需要剖析数字图像、数字音乐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适当体现学科技术特点,再深入浅出,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表达数字作品的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图像原理的学习,探究图像分辨率对输出的影响。常见的数字图像输出有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还有打印在纸张上的,如何清晰、快速地在输出设备上呈现数字图像,必须进行学习和深入探究。再如,清晰的图像效果对计算机硬件有较高的要求,人眼的生理结构对图像的感官效果对数字图像的质量有要求吗?在掌握了数字图像原理、图像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打印分辨率后,进行比较性的实验探究,不难解释为什么PPT演示文稿或纸上呈现模糊图像等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于,使学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媒体进行感知与表达,如颜色的数字化和表示。学生们看到的图书、画册上的颜色,要有光线,光反射到眼睛中才能看到图像和颜色,没有光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手机、计算机显示器不一样,它们发光并呈现彩色图像,这就需要了解颜色模型和颜色的属性,一个是RGB颜色模型,一个是CMYK颜色模型,还有和设备无关的Lab颜色模型,输出表达的媒体不同选择的模型也不一样,因为视觉色域和不同种类的颜色模型所能表达的色域空间有差异。在选择颜色时,不论哪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颜色设置,都能够看到颜色的数字分量的数字值,这就用数字科学准确地表示颜色。再有就是颜色的属性和运用,属性包括色相Hue、明度Brightness和饱和度Saturation,属性也直接表现在图像处理软件选取颜色界面上。然而知道和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的环节有赏析也有实践。赏析作品数量采用典型名作和学生作品参半的比例,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技术能够让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上达到更高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中通过对图像尺寸、颜色的数字化,提升了学生对数字图像原理的理解。应用数字化能够科学地表示颜色,避免了过去多媒体向其他学科、社会和生活渗透太多、整合过分,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信息技术学科味不浓等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创设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有所教有所不教
选修二模块的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上更加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了避免整合过度,需要更合理地创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重要积极因素。这些情景在校园中就可以发现,如学校中各个班级门口都挂有学生们设计的班徽、橱窗中的社团招新和学生活动海报招贴画、在学生运动会中各班方阵前的手绘班级标牌、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学生的特色班级服装和配饰以及研究性学习演示文稿、科考报告、特色班刊等等。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学生们手绘的,由于手段等因素的限制,总体看来,在视觉传达上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使用计算机输入文字、选取颜色、打印文字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和更好的效果,而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设计和生活密切相关,也在影响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掌握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让这些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高效、出色地帮助学生展现思想,将这些内容分别融入课时计划和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知行合一,并能够很快体验技术带来的品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记得有一位新任职的老师说,实习时老师说过“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必要写”,平时也不难看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套话被写到每一节课中。在高中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项,空话、套话多,挖掘技术价值,技术背后的伦理、道德、情感少,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割裂现象普遍存在。
视听媒体越来越被学生喜爱,而内容的传播也悄然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记得某年校运动会入场式,我在调音部门,听到有些班级是伴着街舞的音乐上场……音乐的节拍震动了我,思想上也同时震动了我。中国在1987年向世界发出电子邮件后,短短二十几年,全体中国人汇入了世界数字洪流中,数字化推动了传媒业发展,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以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的内容被视为新潮和时尚,深刻而崇高的内容被视为落伍。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也更容易被传染、被塑造。
价值观是当代青少年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灵魂,让青少年的价值观丰盈、理性和高尚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主题价值观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思想归宿,批判性思考是辨别善恶美丑的方法之一。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是民族的使命和责任。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上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例如,在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同学们举例分析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阿凡达》,在多媒体技术运用上有诸多的创新,使得潘多拉星虚幻成真,达到震撼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它除了票房第一的经济收入,还传播了美国文化,而潜在的文化认同,在数字媒体技术质量有待提高的中国,会不会削弱同学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还有一个案例是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魅力的竞争,是一场国家形象和民族地位的竞争。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个背景资料,就是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在颜色数字化中,同学们学习了北京奥运会专色应用系统颜色的数字化表示,六个专色是中国红、琉璃黄、国槐绿、青花蓝、长城灰和玉脂白,在奥运火炬、吉祥物、场馆、颁奖环境和服装等众多的环境中运用,向世界传播了的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
在教学中,评价在无形中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我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虽然没有考试,但更多的心思花在关注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状态,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校本教材的开发一直督促着我,每一节课下课后,我都进行教学反思并再进行学习,关注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课堂生成问题动态补充更新教材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