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其正确导向、良好品德的关键内因。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心理培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热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部分地区小学中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大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情况,往往忽略心理教育,导致学生在认知导向方面存在偏差,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本人作者结合实际,对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展开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中高年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14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促进其全面素质发展的一种教育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目标,还能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个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处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其智力方面和行为方面逐渐产生自我意识,为避免外界不良文化和环境的侵蚀,教师更应该加强该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主体的自我防范意识。因此,本文从心理环境、故事评讲、游戏活动、家校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心理环境,缓和紧张情绪
小学生正处在感性认知阶段,其教育环境的有效构建和渗透实施对小学生的参与体验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而言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学生引入适宜的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缓和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和渗透其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理解效果。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或学习案例,如“日常衛生宣传”“心理咨询中心”“交友往来”等,通过对熟悉场景的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行为。
二、开展故事评讲,加强情感体验
故事评讲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以趣味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学习,一方面可以改善枯燥授教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故事评讲中体会不一样的情感价值,并从自身角度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性选择和科学性发展的自我意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故事评讲活动,引入不同种类、不同方向的心理故事,如“把心径扩大1毫米”“学会舍弃”“两个和尚”“听的艺术”等,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学故事、评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内涵,进而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观念,还易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协作意识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娱乐项目,将游戏活动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不仅能打破传统语言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提升课堂的教学形态,还使学生在相互参与、共同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协作、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串名字游戏”“画出理想的你”“写出心目中的10个自己”“在挫折中站立”等,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形成观念、塑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认清自我的良好品格。同时,在游戏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游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适度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认识、积极合作、完善自我,进而找到独特的自我定位和人生价值。
四、构建家校合作,共筑健康心理
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启蒙老师”,其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将家长引入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严于律己、科学指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为孩子提供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信息化工具,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和心理问题,与家长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此外,教师还可为组织一些亲子类的教育活动,如“小家大家我来做”“今天我学会了”“我们一起”等主题活动,这不仅能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和渗透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素质成长。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经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心理环境、开展故事评讲、组织游戏活动、构建家校合作等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观念,树立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还使学生在情感理解、沟通交际、协作配合等方面得到加强,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其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和谐、多样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主参与、素质发展等方面得到良好指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品质,这也为教育改革的素质化推进起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学周刊,2018(15):93-94.
[2]章田义.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文汇,2018(001):25-26.
关键词:小学生;中高年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14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促进其全面素质发展的一种教育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目标,还能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个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处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其智力方面和行为方面逐渐产生自我意识,为避免外界不良文化和环境的侵蚀,教师更应该加强该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主体的自我防范意识。因此,本文从心理环境、故事评讲、游戏活动、家校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心理环境,缓和紧张情绪
小学生正处在感性认知阶段,其教育环境的有效构建和渗透实施对小学生的参与体验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而言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学生引入适宜的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缓和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入和渗透其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理解效果。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或学习案例,如“日常衛生宣传”“心理咨询中心”“交友往来”等,通过对熟悉场景的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行为。
二、开展故事评讲,加强情感体验
故事评讲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以趣味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学习,一方面可以改善枯燥授教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故事评讲中体会不一样的情感价值,并从自身角度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性选择和科学性发展的自我意识。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故事评讲活动,引入不同种类、不同方向的心理故事,如“把心径扩大1毫米”“学会舍弃”“两个和尚”“听的艺术”等,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学故事、评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故事中的道理内涵,进而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观念,还易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协作意识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娱乐项目,将游戏活动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不仅能打破传统语言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提升课堂的教学形态,还使学生在相互参与、共同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协作、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串名字游戏”“画出理想的你”“写出心目中的10个自己”“在挫折中站立”等,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形成观念、塑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认清自我的良好品格。同时,在游戏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游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适度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认识、积极合作、完善自我,进而找到独特的自我定位和人生价值。
四、构建家校合作,共筑健康心理
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启蒙老师”,其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将家长引入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严于律己、科学指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为孩子提供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信息化工具,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和心理问题,与家长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此外,教师还可为组织一些亲子类的教育活动,如“小家大家我来做”“今天我学会了”“我们一起”等主题活动,这不仅能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和渗透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素质成长。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经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心理环境、开展故事评讲、组织游戏活动、构建家校合作等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观念,树立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还使学生在情感理解、沟通交际、协作配合等方面得到加强,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其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和谐、多样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自主参与、素质发展等方面得到良好指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品质,这也为教育改革的素质化推进起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学周刊,2018(15):93-94.
[2]章田义.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文汇,2018(0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