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儿童故事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央视少儿频道2020年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深挖节目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原有“5+2”模式的基础上,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央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建成、澳门回归20周年等契机,深挖节目内容,创新表现形式,融合新媒体技术优势,突出寓教于乐、成风化人的节目主旨,面向两岸及港澳地区青少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文化自觉。节目肩负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化自信的创新性转化重任。
  关键词:《过年啦》;节目;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080-0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的《过年啦》春节特别节目自2014年推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作为少儿“黄金品牌”节目,其2020年进一步升级内核,在符合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的同时,基于央视少儿频道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多年来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的影响力,沿承“好玩、好吃、好听、好笑、好看”的主体诉求,以“5+2”的捆绑收视模式,在融合户外游戏、动画集锦、定制动画电影和综艺节目等内容的基础上[1],更加突出寓教于乐,增强引导与互动性。节目围绕传统传承、阖家团圆、敬老爱幼、华人春节风俗习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主题,并与时下新媒体的多样形态相结合,打造既有湿度又有温度的互动性全媒体节目。
  一、傳统文化做魂:文化价值担当与文化自信坚守
  (一)弥补文化自觉缺失,增强文化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华文化为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于文化本身积攒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秉性和标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血脉,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而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全面的文化自觉,这意味着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对所属文化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其融入世界文化。
  2019年“乱港闹剧”事件所蕴含的深层问题说明,香港青少年通识教育中常年缺乏对全球与地方文化的全面性深刻认识与反思,缺少中华文化自觉。在一味追求现代性、全球化、自由发展的西方观念的浸淫下,缺乏主体性认识与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体认,乃至贬抑传统文化,缺失深层次文化认同。香港青少年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缺少对文化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自觉能力,缺乏反思与审度能力,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娱乐化的同时,应该承担起文化价值引导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是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与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而只有做到文化自觉,主体才会认同、肯定和坚守自身文化。
  2019年恰逢澳门回归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回信勉励澳门少年儿童“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过年啦》节目正是以此为契机,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综艺这一形式中,在两岸及港澳地区进行传播,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效果。央视少儿频道作为国家级少儿媒体和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头羊”,承担着建立对母语文化再认知,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职责,这也是文化价值担当的重要意义。
  (二)凝聚集体共识,构建想象共同体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建构国族身份的集体认同,亦是主流媒体应当肩负的责任。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对于文化身份的想象,即是对地方的想象”。[2]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与地方并非对立与分异的结构,对于地方性的意义建构,更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动与开放的过程中,除了资本力量之外,与多维丰富的社会关系、栖居在地方的个人与社会团体的社会与文化想象密切相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就是一个既体现全球性所赋予的流动开放实践,又具有稳定、同一、内生的文化地方性想象。地方是一个过程,具有多样性的历史与身份认同,地方性在于其与其他地方与社会过程互动联系的方式[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地方全球性实践,不仅可以进一步便利三地市民共享国家发展带来的福祉,更是成功构建“一国两制”下协同发展的空间体和汇聚地。面对经历不同历史进程的三地,全球地方感的建立基于情感结构和共同体意识形态的生产上。
  2019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国家级媒体平台,其在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和凝聚力量上扮演着提供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的角色。为新时代的大湾区受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娱乐、体育等服务,践行着讲好中国故事,述说中华价值,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重任,扛起构建文化认同地方感和共同体意识形态的大旗。对于未来建设大湾区的中坚力量的青少年来说,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文化认同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全球化和传播新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性情感与认同与此密切相关。
  《过年啦》节目正是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的正式开播等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舰平台的优势和传播影响力,不仅有助于孩子们从小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身份的自豪感,更可向周边华语国家乃至全球传播好中国文化,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节目在原有编排制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强化主题主线宣传,打造春节期间面向全国青少年儿童寓教于乐、成风化人的舆论阵地,同庆澳门回归20载,营造中华儿女共团圆、同心欢聚中国年的喜庆氛围。
  二、小切口,大情怀:融入传统文化内核
  (一)精准定位节目,植根传统文化
  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出,“媒介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而是一种隐喻,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使得现代社会的公众话语逐渐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出现,最终使社会的经济、教育等都成为娱乐的附庸”。近年来,我国媒介产业通过版权购入、模仿复制所打造的综艺繁荣景象逐渐显露出弊端。泛娱乐化大制作打造出的综艺,因为深层文化内涵的缺失以及严重同质化的内容,极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定位是一个节目的根本,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电视市场上的综艺,尤其是热播的大部分少儿综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版权引入和模仿复制国外热门节目的方法,而原创的少儿综艺寥寥无几。例如,收视率曾破5%的湖南卫视大热综艺《爸爸去哪儿》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明星亲子益智历险闯关节目《疯狂的麦咭》购买的是日本NTV电视台的《法老宝藏》节目版权,合作方对节目拍摄过程中的机位摆设和场景设置都作了全程指导。《超人回来了》购买了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版权,韩方全程提供制作指导。《中国新声代》虽然没有购买国外版权,但是其形式和内容模仿借鉴了韩国MBC的I am a Singer节目。
  诚然,这些被引入的“母体”节目都是经过国外市场和观众检验的成功产品,节目包含成熟的创作理念、拍摄制作手法以及营销手段,在缩短节目制作周期的前提下,既可以节省节目前期的开发和营销成本,又保证了收视率的稳定。然而,這些国外少儿综艺并不是针对中国儿童制作的,节目背后包含的理念和风格与本土少儿综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得到观众的关注,提高收视率与竞争力,但雷同的风格、同质化的内容,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显然不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
  霍夫斯泰德在其文化价值理论中提出,文化的短期价值取向是偏向历史与当下的,我们现在的娱乐综艺节目,大多只注重眼前的收视率,满足于一时的利益,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却不重视。在文化的价值取向中,我们更应当关注文化的未来,也就是说,做一档综艺节目,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作用,而不是短视的现实利益。《过年啦》正是植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原创少儿综艺,作为一档已经播出7年的节目,其具备较为稳定的受众群和影响力,已成为央视少儿频道的一个标志。在2020年的节目设置中,首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游戏环节。从“成语游园会”的成语对对碰到“中国功夫的趣体验”,再到传统庙会的参与,节目通过有情感、有思想、有温度的情节,讲述了中国儿童故事,反映了我们的文化主题,体现了节目对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
  (二)树立共同信念,同根同源共度中国年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以往一般由家庭和教师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但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普及,节目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宣扬的道德标准,对儿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孩童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节目所展现的内容行事,形成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因此,儿童综艺的制作者不仅需要通过节目给孩子带来快乐,同时还应寓教于乐,向儿童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
  《过年啦》作为央视少儿频道春节档的品牌节目,从2014年开播至今,不仅在节目内容上不断创新,如融入真人秀、动漫元素和主题公园的场景元素;同时在编排上,将动画、综艺与贺岁电影结合打造节目矩阵;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内容与互动元素的深度结合。节目多形态、多渠道全覆盖,有效优化了节目用户的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
  2020年特别节目更加强调在送去欢乐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让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孩子们能深切体认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春节,作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再现中华伦理精神与情感旨趣的重要符号。在这个日益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其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天然的契合性,阖家团聚、几代同堂,天然营造了一个最适宜传统文化传播的场景与时机。《过年啦》在2020年新春佳节之际再度回归,以同一个中国、同一个中国年为创作主旨,通过邀请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孩子们共同欢聚的方式,凭借央视的编播实力,以文化综艺节目形态为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节目,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赞美中华盛世,唱响热爱祖国的童音与同音,在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肩负起了传承与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三、紧扣传统佳节,聚焦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形式
  (一)国风浸染纯正中国味:传统文化动画精编
  2020年《过年啦》节目内容均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主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将传统文化内容予以游戏化设计和视觉化呈现,将主题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热闹、欢乐又不失严肃,强化了文化知识传播。
  在节目编排上,首先采用的是主题先行的策略,延续了前几年“动画过山车”和“综艺摩天轮”的游乐园风格,以传播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为宗旨,在原先“好玩、好吃、好听、好笑、好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如“动画过山车”板块,从之前围绕节日主题转向围绕传统文化主题,从少儿频道全年所有高收视的动画片中精选相应内容,通过重新剪辑和架构,突出传统文化传播与童真童趣的动画艺术表达相结合,其中有《猪八戒吃西瓜》《渔童》《葫芦娃》《淘气的金丝猴》《百鸟朝凤》《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等极具中国皮影、戏曲、剪纸、水墨画风格的动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所孕育的艺术样式与形态,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与美学精神;不仅最大化地利用了少儿频道的动画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以少儿的语言与视角,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传播出去。再如“嘻哈转转杯”环节与央视网熊猫频道合作,精剪、重构国宝大熊猫的欢乐视频,通过国宝拜年来强化欢乐的春节氛围,突出节目趣味性,并传播国宝大熊猫的可爱形象。
  “动画电影贺岁”一直是《过年啦》的保留节目。在遵循“三类合一”的节目编排格局和跨类型、高覆盖、适应多群体的立体化策划理念原则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精选收视表现好、形象经典的国产IP,特别选取一批近年来在院线取得高票房、好口碑的动画电影连续7天播出。并重点推出了央视动画特别定制的与鼠年有关的《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和《棉花糖和云朵妈妈》这两部全新动画贺岁片。在传播亲情与温情理念的同时,以动画人物的视角为切入点,将年俗文化与奇妙的故事想象相结合,以大众的媒介、艺术的形式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二)童心同聚中国年:传统文化游戏化呈现
  市场上的少儿综艺多以“真人+玩偶”的“游戏真人秀”模式出现,内容僵化,格调不高。2020年《过年啦》特别节目与以往有所不同,节目以全体主持人和两岸及港澳地区儿童共同参与的互动游戏模式,共同庆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历春节,以增进沟通交流,促进友谊。节目撷取传统文化中小朋友们比较感兴趣的精华内容,通过游戏化设计,体育竞技式呈现。如以汉字为贯穿节目的新春口令,串联起成语、中华美食、中国功夫、甲骨文、生肖文化和庙会传统等中华文化与习俗,带领小朋友们畅游上下五千年,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节目将拍摄主场地设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长隆主题乐园,与澳门隔海相望的长隆海洋王国不仅符合节目主题主线传播的核心主旨,且富于变化的乐园园区各项设施及场景,均有助于节目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节目通过组队比赛的方式,将常识、知识与文化巧妙地融入竞赛游戏环节,在一次次对抗与闯关的过程中,展现合作才能共赢的意识,更让港澳台儿童了解中华血脉的同根同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节目形式,延伸了儿童综艺节目的多样性。
  为了更加符合春节联欢的氛围,除了央视少儿频道全体主持人共同参与外,还首次邀请部分体育频道的主持人和央广《小喇叭》节目的主持人参与,报网微端同频共振,使节目品牌展现出新的活力,提升了央视品牌在粤港澳地区及周边可辐射范围的矩阵效应。同时,央视作为中央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构筑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力也体现了其应肩负的责任。
  四、技术发力与创新:多平台多终端、多样态
  新媒体技术的迭代,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对于新媒体时代“原住民”的青少年儿童来说,使用各种互联网介入终端,是获取信息、知识与娱乐的重要渠道。而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信息接触方式和接触到的信息形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对媒介内容的接受程度和认可度。面对碎片化、场景化、内容分发技术化的情况,受众选择更自主化的媒介生态现实,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央视在少儿节目制作方面,无论是权威性还是传播力都走在前列,并一直不断突破。
  (一)多屏共在,拓宽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突破单一传播渠道,在技术赋权下打破新旧媒体边界,实现多渠道、多维度传播。《过年啦》开播至今,一直积极拥抱新媒体。从2016年《过年啦》春节特别节目利用手机移动端特别是微信,作为节目延伸的参与互动渠道以来,除了给节目带来新的观众外,更促进了融媒体内容生产与全媒体内容制作。节目还借助2019年中央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正式启动及体育频道在澳门落地的契机,与总台大湾区中心及其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根据不同传播平台的特性,打造多样态产品,拓展多渠道传播,形成传播矩阵。如制作系列音视频产品“春节讲年俗”,通过“央视频”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通过“二级传播”甚至是“多级传播”迅速扩散至广大人群,增强传播效果;同时结合地域特性将适宜广播播出的精品内容制作成粤语广播版,在“大湾区之声”和央广《小喇叭》节目中播出;设计传统文化与体育相关的游戏内容,在体育频道播出,扩大节目的辐射半径,让更多粤港澳地区乃至周边可辐射的华语国家的孩子们看到和听到。
  (二)强化传播交互,增强用户黏性
  受众较为浅层次的互动参与是电视节目以往实践中一个明显的缺陷,大多停留在通过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微信进行探讨评论上,不仅反馈滞后,受众的参与度也十分有限。因此,致力于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建构便显得至关重要,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化身为整个情境的互动者,充分调动感官,可看、可参与、可互动,不仅能获得在场感与体验感,更增强了用户的黏性。
  《过年啦》2020年的节目依旧延续了如“摇一摇”跨屏互动、扫描二维码等具有黏性的参与互动环节[4],更结合当下短视频的热度,制作了Vlog(视频博客)等短视频内容进行针对性投放。在鞠萍姐姐的Vlog里,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主持人一天的准备与活动流程,不仅与节目内容深度融合,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互动场景,而且拉近了与观众,特别是儿童观众的距离。基于数据深度挖掘、处理、分析的精准推送,更是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节目对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短视频进行优化制作,为总台新媒体旗舰“央视频”提供独家、优质的精品内容。“短、平、快”的短视频不仅拓展了内容形态与互动方式,而且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利用中心旗舰产品央视少儿客户端,精心设计大小屏互动,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互动的情形,不仅优化了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跨屏体验,赋予了其在场感和体验感,也使平台不断聚合丰富内容,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多平台、多角度宣传中华文化,打造全网影响力。
  (三)游戏化思维:“内容+游戏”成为现实
  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多年,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用户黏性不足、活跃度不够高仍是其短板。因此在优化媒体融合机制、加强品牌推广的同时,还要在优化用户体验感、加强用户运营方面下功夫。创新用户运营的“游戏化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叙述理念和叙述视角,被广泛运用到综艺内容生产当中。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凯文·韦巴赫教授作为创建“游戏化思维”理论体系的第一人,将“游戏化思维”定义为用游戲元素和游戏方式来展现非游戏事物的一种方式,是游戏的一种延伸。将“游戏化思维”运用到综艺节目当中,就是将游戏元素与原有的节目内容策划相结合,不仅可以将综艺内容完整地传递给用户,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过年啦》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的传播特点,将游戏元素嵌入节目,利用“游戏化思维”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我们的中国年”照片征集分享活动,分享过年时有爱、温馨的场景,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增强其对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央视少儿频道一直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品位、格调、责任作为文艺节目创作的标尺,打造优质少儿品牌栏目。2020年《过年啦》作为一档春节特别节目,以传播及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在延续其阖家欢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节目的价值引导功能,通过节目形式和内容创新及“三微一端”融媒体传播创新,借助形式层面、叙事层面、媒介层面的现代性、儿童化、地方化“转译”,以游戏竞技、动画娱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观看热情,培养青少年对传统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同,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传承文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解决我们当前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过年啦》充分发挥其品牌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借助央视少儿频道的话语平台优势,将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以综艺的方式展示出来,为青少年提供专属的文化娱乐产品,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参考文献:
  [1] 许蓓蓓.试析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的创新价值[J].电视研究,2014(7):71-73.
  [2] 斯图亚特·霍尔.以旧换新[M]//多仁·马赛.世界上的一个地方?地域,文化和全球性.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175-213.
  [3] 克雷思韦尔.地方:导论[M].牛津:布莱克威尔,2004:74-75.
  [4] 杨睍.试析《过年啦》新媒体实践[J].电视研究,2019(3):50-51.
  作者简介:朱郁闻(1984—),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与艺术。
  许蔚祺(1998—),女,江苏盐城人,学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平台上的外国up主数量与日俱增,其中韩国东东在涉华内容的传播中表现出较为强大的影响力。中国传媒界应当从中吸取营养,加强三方面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是着力开发软文化,让传播内容更接地气;二是充分利用嘉宾的形式,拉近传播主体与受众的距离;三是精心打磨短视频标题语言的情感导向。洋网红的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对洋网红的传播实践
期刊
摘要:《对话》是央视财经频道高端品牌谈话节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王牌财经谈话节目。作为节目的掌控者,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本文基于会话分析的视角,对陈伟鸿的主持进行个案分析。透过语言策略,揭示主持人如何在会话序列组织中通过动态角色转换掌控冲突设置,为财经媒体话语研究与话语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经媒体话语;主持人;角色;会话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B站财经视频深受Z世代欢迎,财经内容传播出现新形态。本文以B站财经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选题、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B站财经视频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在娱乐性、在场感、受众参与方面为财经传播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但也存在抄袭、内容娱乐化、内容生产不稳定、流量和选题压力问题。B站财经视频的创新为财经内容生产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B站;财经视频;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回顾2020年,悬疑类网剧作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获得了观众高度喜爱,《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在劫难逃》等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为什么悬疑网剧会突出重围成为爆点?笔者对悬疑类网剧的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国网络平台剧集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悬疑;网剧;原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02-02 
期刊
摘要:纸媒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时报作为一张教育行业报,立足行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以报纸为平台,承办行业活动,开发自主品牌活动,提升报纸的专业影响力,报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媒体的行业公信力也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在发行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利润持续增长,不但没有生存之虞,更是走出了一条持续创新、独具个性的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育时报;行业报;专业影响力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每分钟120击》中所展现的游行活动的影像呈现,以两场具有影响力的游行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光、色彩、角度、景别四个角度对两场游行进行对比分析,探析电影中社会运动的展现形式和特点,并从中发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关键词:社会运动;游行;影像分析;《每分钟120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11-02  “
期刊
摘要:党报在全民阅读中应首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但我国省级党报在书评栏目建设中还存在结构建设不平衡、书评信息功能发挥不全及新媒体平台建设情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因此,构建书评文化需从建立书评制度、形成书评行业规范和建立健全面向媒体的书评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全民阅读;报纸媒体;省级党报;书评栏目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34-0
期刊
摘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的主流媒体纷纷着眼这一战略需求,为唱好“双城记”提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本文以获得重庆市优秀数字出版项目的厢遇APP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融媒发展,深耕轨道”,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厢遇如何加快推动自身媒体融合发展,在轨道空间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拥有庞大人流的舆论阵地里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最终打造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融媒体社交平
期刊
摘要: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实现了评价和商业层面的双成功。“弹幕”这一形式与视频内容结合起来,在视频社区中逐渐构建出奇观,这得益于弹幕有针对性、碎片化等特點。作为人脑对视频的第一反应,弹幕用最简单的文字符号将这种反应进行放大,弹幕与视频相结合,受众能够同步接收到信息,使得情感能够延续,对符号的认同也会加深。而在某一时间大量观众发送同一弹幕表现出了共同的反叛仪式和对传统的抵抗。此外,弹幕的二次创作可以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成立融媒体中心,但只是挂个牌子,广电归广电,报纸归报纸,工作还是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作为县级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全媒体;县级媒体;融媒体中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66-02  当今社会,新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