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德贵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司级)、研究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务,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技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现代人事管理创新等
从载人航天到杂交水稻、正负电子对撞机,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到青藏铁路、高速轨道交通,在这些热门词汇背后,都活跃着一支尖端人才队伍,他们不仅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还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未来精英”的专业技术人才。
【总量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背景链接】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精心打造,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520万人,占社会劳动适龄人口的4.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72.8%,比1980年增加34.5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员占9.1%,比1980年增加8.6个百分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其中,两院院士1378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博士后6万余人……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尖端技术的开发、破解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以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都缺少不了他们所发挥的巨大能量。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环境也在逐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初步形成,吴德贵感触最深的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明显上升,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被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从“臭老九”到“第一资源”,这支人才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需求分析】
补足短板,精英职业虚位以待
根据《纲要》的目标,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达到7500万人,比2007年净增3280万人。吴德贵认为,这其中九类人才将短缺、四类人才将走俏,而这一人才发展总趋势会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短缺的九类人才包括现代物流人才、电子商务人才、法律人才、咨询人才、会计人才、工业设计人才、知识产权人才、食品安全人才、旅游人才等。四类走俏的人才是指: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适应性强、适应面宽、可以同时做几种工作的人;应用型人才,即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专门型人才,即掌握一种工艺或一项技能的能工巧匠。
同时,吴德贵还运用了一系列数据对比,提醒必须正视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短板,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予以弥补。这五块短板包括人才结构、产业分布、人才能力等,具体是指——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9%,而创新型国家则高达70%以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我国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紧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200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总数只有312.9万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仅有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
专业技术人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据统计,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15.3%、50.4%、34.3%,而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分别是5%、18%和77%。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含量低。一直以来,我国各类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大约占四成,大量科技精英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始终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实现快速优质的发展。
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例如,政府、市场、用人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明晰;由于编制、单位所有制、户籍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动还存在较大障碍;人才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职称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不相适应;学术环境和学术尚需净化等。特别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行政权力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大,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比较普遍,“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焦点
根据《纲要》的部署,扩大增量、提高层次将是未来十年我国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两项重要任务。《纲要》还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研发人才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多项细化的鼓励措施,例如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问题等。吴德贵还建议要尽快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而对于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来说,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及发展创新文化等五项举措为突破口,大力推进。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司级)、研究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长期从事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实务,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技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现代人事管理创新等
从载人航天到杂交水稻、正负电子对撞机,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到青藏铁路、高速轨道交通,在这些热门词汇背后,都活跃着一支尖端人才队伍,他们不仅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还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未来精英”的专业技术人才。
【总量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背景链接】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精心打造,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520万人,占社会劳动适龄人口的4.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72.8%,比1980年增加34.5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员占9.1%,比1980年增加8.6个百分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其中,两院院士1378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博士后6万余人……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尖端技术的开发、破解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以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领域都缺少不了他们所发挥的巨大能量。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环境也在逐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初步形成,吴德贵感触最深的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明显上升,专业技术人才工作被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从“臭老九”到“第一资源”,这支人才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需求分析】
补足短板,精英职业虚位以待
根据《纲要》的目标,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达到7500万人,比2007年净增3280万人。吴德贵认为,这其中九类人才将短缺、四类人才将走俏,而这一人才发展总趋势会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短缺的九类人才包括现代物流人才、电子商务人才、法律人才、咨询人才、会计人才、工业设计人才、知识产权人才、食品安全人才、旅游人才等。四类走俏的人才是指: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适应性强、适应面宽、可以同时做几种工作的人;应用型人才,即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专门型人才,即掌握一种工艺或一项技能的能工巧匠。
同时,吴德贵还运用了一系列数据对比,提醒必须正视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短板,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予以弥补。这五块短板包括人才结构、产业分布、人才能力等,具体是指——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9%,而创新型国家则高达70%以上;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我国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紧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200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总数只有312.9万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仅有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
专业技术人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据统计,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是15.3%、50.4%、34.3%,而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分别是5%、18%和77%。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含量低。一直以来,我国各类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大约占四成,大量科技精英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始终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实现快速优质的发展。
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例如,政府、市场、用人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明晰;由于编制、单位所有制、户籍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动还存在较大障碍;人才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职称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不相适应;学术环境和学术尚需净化等。特别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行政权力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大,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比较普遍,“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焦点
根据《纲要》的部署,扩大增量、提高层次将是未来十年我国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两项重要任务。《纲要》还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研发人才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多项细化的鼓励措施,例如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问题等。吴德贵还建议要尽快构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而对于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来说,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及发展创新文化等五项举措为突破口,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