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与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瘤内注射删除ElB基因的重组溶瘤腺病毒与无水乙醇消融两种方法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裸鼠原位种植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构建裸鼠胰腺原位种植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54只裸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给予瘤内注射溶瘤腺病毒、无水乙醇、联合或不联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另2组一组给予化疗并瘤内注射生理盐水,一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4周后处死裸鼠并观察各组瘤体生长、转移情况,间接免疫荧光观察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病毒分布情况,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注射病毒后肿瘤细胞内结构的变化。结果注射无水乙醇组3只裸鼠于注射后48h内死亡,死亡率16.7%,注射溶瘤病毒组均存活。注射病毒联合化疗组肿瘤体积增长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P值分别为0.008和0.040),注射无水乙醇联合化疗组亦有同样变化(P值分别为0.000和0.006),同时单纯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组肿瘤体积增长也明显小于对照和单纯化疗组(P值分别为0.012和0.041)。间接免疫荧光表明注射后溶瘤病毒除肿瘤组织外在其余组织中无明显分布。TUNEL法检测表明各组问凋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21),其中注射溶瘤病毒联合化疗组的凋亡率为(83.2±35.7)%远高于其余各组。电镜观察见病毒注射后肿瘤细胞内部出现趋向凋亡变化。结论溶瘤病毒瘤内注射对于加强吉西他滨的抗肿瘤作用是有益的,这种作用没有无水乙醇瘤内注射那么明显,但在安全性上是高于无水乙醇的。同时,该溶瘤病毒具有较明显的嗜肿瘤特性,瘤内注射对其它组织影响极小,是安全的。另外,溶瘤病毒抗肿瘤的效应可能还存在诱导凋亡等其它途径。

其他文献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常规的消化内镜(包括检查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的胃镜与肛直肠至回盲部的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以小肠处最常见。胶囊内镜作为无创、可视的全小肠检查手段,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现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OGIB诊治中的价值。
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胆总管结石多可经内镜治疗而避免手术。但直径≥1.5cm的胆总管结石,多须碎石后才能取出。我院2001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0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其中196例结石直径≥1.5cm,且结石多在2枚以上。我们采用机械碎石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此类药物具有诱发消化道损伤的风险,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中有更多的人需要内镜检查。国内尚无内镜下活检是否需停用阿司匹林的指南,因此临床上经常遇到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在进行内镜检奁和治疗时,是夼停用令很多医师难以处置。现报道术停用阿司匹林活检后致胃十二指肠出血2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
目的评价曲张静脉套扎术(EVL)+不同硬化剂曲张静脉硬化术(EVS)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31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单纯EVL治疗者112例(EVL组)、单纯鱼肝油酸钠硬化治疗者48例(EVS1组)、单纯聚桂醇硬化治疗者40例(EVS2组)、套扎+鱼肝油酸钠硬化序贯治疗者26例(EVLS1组)、套扎+聚桂醇硬化序贯治疗者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患者既往胃镜检查对PCI术后综合评估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风险和获益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73例行PCI术放置冠脉支架的非ACS患者,先将其分为PPIs联用组和未联用组,然后根据与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再分高、中、低危亚组,分别比较各组心血管和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以及既往胃镜检查情况。结果PCI术前5年
人之六欲,即“眼耳鼻舌身意”,自古有之,为之本性。“色香味”与“眼鼻舌”对应,看来追求美食也为本性。人们对美的东西都是向往的——携美人,赏美景,品美食,称之为人生三大美。然而美人不是人人可携,美景不是时时可赏,唯有美食是口口皆可品。  中国有八大菜系,许多人提出为什么没有陕菜。论历史地位,有“天下之菜源于陕”一说,可见一斑;论喜好程度,也能征服五湖四海之饕客。  为什么陕菜就没有成为八大菜系之一呢
期刊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指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24h食管PH监测结果阳性,常规内镜下黏膜无破损;或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24h食管PH监测结果阴性,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阳性,常规内镜下黏膜无破损。目前NERD内镜诊断标准尚在探索之中,国内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用放大内镜对食管下段血管、齿状线形态、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的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管反流、胸骨后不适或疼痛,伴体重减轻等。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国内报道占同期食管疾病的1.9%-5.5%“0。男女发病相似,约为1:1.1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在30~40岁。
贲门失弛缓(achalasia,AC)是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食物滞留、反食及食管扩张等。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分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LES)以及内镜下治疗2类。外科手术治疗的缺点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内镜下治疗主要有扩张治疗、肉毒杆菌注射、放置食管支架、微波切开及硬化剂注射等,缺点是不能根治,复发率高。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初次病程、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道狭窄11个相关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共成功随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