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2年,《摆脱贫困》出版,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时期的讲话、文章29篇,约12万字。《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闽东)地区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工作等多个方面。细读这本30年前的小册子,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理念、思路、方法,一个深刻的印象是:30年来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坚定实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中国!
坚定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专门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摆脱贫困》勾勒出30年前习近平同志针对闽东实际,进行的一整套思想意识脱贫、经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变革的实践。针对宁德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局面,习近平同志坚持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出发,提出“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将经济建设、摆脱贫困作为在宁德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第一要务。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最充分体现。”30年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守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懈追求。
坚定遵循“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同志在书中专门定义了“为官之本”。“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康;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但“为官”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他认为, 这是“干部的基本功”。他提出了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工作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他尤其重视调查研究,大力倡导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过程”,要求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来指导和开展进一步工作。他强调“干部深入实践、实践培育干部”,作为干部培养的基本方法。
30年前,他到宁德上任仅3个月就走遍了下辖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深入了解民情政情、产销供求、自然禀赋、社会运行,作为政策和项目谋划的基础,作为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的政策依据。此书的许多篇文稿都是在闽东9县调查研究过程中或者基础上形成的。此后在福州工作时,他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到浙江工作后,他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遍了全省90多个县(市、区)。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干部,是我们生生不息、变革图强的力量来源,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方法依靠,是我们继续前进必须坚守的行动准则。群众路线和基层实践,是磨砺和强大中国共产党人的最有力武器。
坚定“意识脱贫”“思路脱贫”,始终将意识和思路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提,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此书的《跋》中写道: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宁德领导干部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他还特别指出,我们的党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诸如因循守旧、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平均主义等旧思想、旧观念。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不多。他要求干部不仅要有敢于争先的见识和能力,更要有敢于争先的行动和实践。他对宁德的干部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 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 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他在闽东提出的“弱鸟先飞”理念,在闽东和整个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要求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并由此确立一条“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就是基于闽东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和预见宁德当期和远期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创新思维模式,突破客观条件束缚,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在民族复兴的大局中审时度势,寻求和创立区域经济建设的突破口。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會上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建立创新机制,才能够形成创新习惯,才能够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特征。只有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摆脱束缚,打破陷阱,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坚定聚焦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始终保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革命精神,崇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习近平同志在书中说:“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 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他鼓励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他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
30年前,他刚到宁德时,宁德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他担任地委书记不到两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宁德的各项建设,使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他离开宁德后,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仔细、迅速地记录和公开,是按照为宁德脱贫提供“一石一木”的想法来做的。“在这本书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他事业之宏伟大厦或可成为一石一木,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在他的感召下,宁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用“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来概括福建宁德赤溪畲族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小康村的经验。
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他说:“‘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胸有宏图、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这正是30年前他推崇的“滴水穿石”精神,今天已经凝结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舍我其谁的担当、久久为功的韧劲,已经成为全党、全体干部党员的思想境界标准、能力作为要求。
從《摆脱贫困》一步步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实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做事、做什么事、怎么为人民做事这三个最本质的问题。《摆脱贫困》可以是一把钥匙,用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 也可以是一副望远镜,用来前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
读《摆脱贫困》,不仅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目标、方法、途径,更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挑战、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变革图强的坚定。这种坚定的背后,是数百次、数千次探索和创新,构想和实践。这种坚定是信念,更是意志; 是信心,更是胸怀。
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我们还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干部党员的期望和要求: 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强烈的创新思维,持久的创新意志。具备这些特质的干部党员,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担当重任!
航空工业创建于抗美援朝的战火之中,在一穷二白工业基础上担当起在航空领域抗衡强敌的重大使命。航空工业用三代航空人的坚定担当、坚定付出、坚定创造,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答卷。他们都是胸怀人民、矢志航空、筚路蓝缕、创新争先的时代强者。
今天,在建设航空强国的征程中,新一代航空人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党员提出的要求看齐,更加坚定地担负起航空工业支撑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航空工业发展实践,更加坚定地选择直面竞争、创新争先、跨越发展的道路,更加坚定地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一起,共同谱写航空强国建设的恢弘篇章。
坚定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专门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摆脱贫困》勾勒出30年前习近平同志针对闽东实际,进行的一整套思想意识脱贫、经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变革的实践。针对宁德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局面,习近平同志坚持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出发,提出“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将经济建设、摆脱贫困作为在宁德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第一要务。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最充分体现。”30年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守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实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懈追求。
坚定遵循“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同志在书中专门定义了“为官之本”。“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康;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但“为官”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密切联系群众”,他认为, 这是“干部的基本功”。他提出了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工作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他尤其重视调查研究,大力倡导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过程”,要求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来指导和开展进一步工作。他强调“干部深入实践、实践培育干部”,作为干部培养的基本方法。
30年前,他到宁德上任仅3个月就走遍了下辖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深入了解民情政情、产销供求、自然禀赋、社会运行,作为政策和项目谋划的基础,作为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的政策依据。此书的许多篇文稿都是在闽东9县调查研究过程中或者基础上形成的。此后在福州工作时,他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到浙江工作后,他用一年多时间就跑遍了全省90多个县(市、区)。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干部,是我们生生不息、变革图强的力量来源,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方法依靠,是我们继续前进必须坚守的行动准则。群众路线和基层实践,是磨砺和强大中国共产党人的最有力武器。
坚定“意识脱贫”“思路脱贫”,始终将意识和思路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提,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此书的《跋》中写道: 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宁德领导干部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他还特别指出,我们的党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诸如因循守旧、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平均主义等旧思想、旧观念。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不多。他要求干部不仅要有敢于争先的见识和能力,更要有敢于争先的行动和实践。他对宁德的干部说:“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 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 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他在闽东提出的“弱鸟先飞”理念,在闽东和整个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要求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并由此确立一条“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就是基于闽东自然禀赋的实际情况,仔细观察和预见宁德当期和远期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创新思维模式,突破客观条件束缚,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在民族复兴的大局中审时度势,寻求和创立区域经济建设的突破口。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會上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建立创新机制,才能够形成创新习惯,才能够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特征。只有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摆脱束缚,打破陷阱,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仅仅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坚定聚焦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始终保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革命精神,崇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习近平同志在书中说:“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 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他鼓励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赞赏默默奉献的精神,提倡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为人铺垫的工作。他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
30年前,他刚到宁德时,宁德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他担任地委书记不到两年时间,全身心投入宁德的各项建设,使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他离开宁德后,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仔细、迅速地记录和公开,是按照为宁德脱贫提供“一石一木”的想法来做的。“在这本书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闽东实践、思考的记录,这对于闽东脱贫事业和其他事业之宏伟大厦或可成为一石一木,对于后来者或许也有些微意义——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在他的感召下,宁德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用“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来概括福建宁德赤溪畲族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小康村的经验。
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他说:“‘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胸有宏图、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这正是30年前他推崇的“滴水穿石”精神,今天已经凝结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舍我其谁的担当、久久为功的韧劲,已经成为全党、全体干部党员的思想境界标准、能力作为要求。
從《摆脱贫困》一步步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实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做事、做什么事、怎么为人民做事这三个最本质的问题。《摆脱贫困》可以是一把钥匙,用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 也可以是一副望远镜,用来前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
读《摆脱贫困》,不仅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目标、方法、途径,更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挑战、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变革图强的坚定。这种坚定的背后,是数百次、数千次探索和创新,构想和实践。这种坚定是信念,更是意志; 是信心,更是胸怀。
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我们还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干部党员的期望和要求: 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强烈的创新思维,持久的创新意志。具备这些特质的干部党员,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担当重任!
航空工业创建于抗美援朝的战火之中,在一穷二白工业基础上担当起在航空领域抗衡强敌的重大使命。航空工业用三代航空人的坚定担当、坚定付出、坚定创造,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答卷。他们都是胸怀人民、矢志航空、筚路蓝缕、创新争先的时代强者。
今天,在建设航空强国的征程中,新一代航空人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党员提出的要求看齐,更加坚定地担负起航空工业支撑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航空工业发展实践,更加坚定地选择直面竞争、创新争先、跨越发展的道路,更加坚定地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一起,共同谱写航空强国建设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