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之我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作为微时代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如何把微课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思考。
  一、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简化、细分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胡铁生提出,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
  微课要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用于学生课后辅导,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在录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能讲得太泛,讲得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
  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中,学生的难点往往是不能理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很难推导相关的计算公式以及进行应用。因此,我制作了一个7分钟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观看。使课堂难点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再现。学生使用后,从学生的作业、做题以及学生的反映,效果都不错,对学生的帮助很有大。
  扎克伯格预言了四大未来教育趋势:一是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学;二是突破时空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不受生活地点的束缚,不受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三是学习将成为一种探索: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四是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性地教学生。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二、微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自主性
  高中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与好奇,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越来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到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学习、巩固,教师可做成微课放到网上,让学生自行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我先利用科组拍摄的我校校园生活存在的信息传递视频做成微课,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前观看,并搜索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及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讲授新课时,学生基本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把握,只需把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评价总结,原本一个课时缩成半个课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制作这种类型的微课时,要求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如拍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小视频、动画、小故事、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采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白板、音乐背景、动画等,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录制环境的安静,教师语言力求简练,不说多于的话,尽可能在5~10分钟内完成。
  三、微课教学的局限性
  作为广州翻转课堂的负责人,李伟成认可“微课”的创新和尝试,但他指出,作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更适合成人教育,如果中学生全凭自学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知识很难深化。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都把时间放在视频制作上,很可能会造成“老师累死、学生闷死”的情况。“翻转课堂怎么翻很重要。课前学生要打‘前滚翻’;课堂上要做‘后滚翻’进行深化;千万不要打‘空翻’”,他比喻道。
  作为一线教师,任何创新和改革,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并非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教师在进行选题及微课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微课不仅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设计,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可以通过微课在网络上互相分享着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对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办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重视靠记忆技巧获取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
期刊
一、研究背景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材料运用”“角色扮演”“同伴交往”等,教师都能从这些内容中了解幼儿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这无疑对教师解读幼儿有着莫大协助作用。而“观察”则是教师解读幼儿的一种最常见、简易的媒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幼儿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期刊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与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推动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以而推动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心地位转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教学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使学生具有接收信息、传输信息、
期刊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自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积累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日积月累好词佳句,并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使好词佳句成为学生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活词典”。“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全
期刊
天才是通过早期教育培养出来的,而非天生的。也许很多人会质疑此类观点。笔者此前也是竭力反对的,認为天才的造就必以一定的天赋为基础。直到近期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才彻底改变了看法,并被作者的教育观点深深折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早期教育培养的结果吧!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
期刊
一、统一认识,强化写字教学意识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帖”。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基本功。认真做到三个字。  1.学:可订些书法报刊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写字教学时“不讲错一个字,不说一句外行话”。还应经常向身边的“书法大师”学习,请其传授书写技艺,指出自己书写中的不足,
期刊
多年来,我县教育局坚持以“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为目标,来规范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每学期,学校都会搞轰轰烈烈的教研活动,有新教师上合格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全体教师参与的赛课活动,还有坚持教师之间听随堂课,片区组织的下乡视导,推门听课等活动。从中我觉得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离我们的“三效课堂”还有一段距离,课堂中反射出很多无效的教学环节。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期刊
一、开发传统节日中的德育价值的原则  (一)通过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中华传统节日的知识  我们应该利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的时机做传统节日知识的普及,通过讲座等告诉大家节日的由来、意义,以及按照民俗应该怎么过节,让学生们明白不仅仅是西方节日吸引人,我们传统节日也很有魅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节日德育活动  比如,春节开展孝亲活动、清明节开展纪念先祖和先烈活动、端午节可以做屈原诗词朗诵会培养爱
期刊
一、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首先,从小的方面说,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幼儿,如果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幼儿,去塑造幼儿的灵魂,家长在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等言行举止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周围人的爱戴和肯定,那么家长往往就会按照这种标准去教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其
期刊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语文的终级目标,更是日常生活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如何解决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提高习作水平的矛盾呢?我认为除了激发写作兴趣,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以外,更应该让习作指导回归课堂,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规律和方法。这些方法从哪儿来?从每一节语文课中来,从每一篇教材中来。  一、学习教材的句式、段式和谋篇方式  (一)低段模仿写基本句式、段式  仿是创的前提,仿可以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