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作为微时代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如何把微课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思考。
一、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简化、细分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胡铁生提出,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
微课要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用于学生课后辅导,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在录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能讲得太泛,讲得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
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中,学生的难点往往是不能理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很难推导相关的计算公式以及进行应用。因此,我制作了一个7分钟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观看。使课堂难点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再现。学生使用后,从学生的作业、做题以及学生的反映,效果都不错,对学生的帮助很有大。
扎克伯格预言了四大未来教育趋势:一是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学;二是突破时空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不受生活地点的束缚,不受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三是学习将成为一种探索: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四是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性地教学生。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二、微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自主性
高中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与好奇,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越来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到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学习、巩固,教师可做成微课放到网上,让学生自行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我先利用科组拍摄的我校校园生活存在的信息传递视频做成微课,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前观看,并搜索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及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讲授新课时,学生基本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把握,只需把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评价总结,原本一个课时缩成半个课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制作这种类型的微课时,要求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如拍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小视频、动画、小故事、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采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白板、音乐背景、动画等,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录制环境的安静,教师语言力求简练,不说多于的话,尽可能在5~10分钟内完成。
三、微课教学的局限性
作为广州翻转课堂的负责人,李伟成认可“微课”的创新和尝试,但他指出,作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更适合成人教育,如果中学生全凭自学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知识很难深化。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都把时间放在视频制作上,很可能会造成“老师累死、学生闷死”的情况。“翻转课堂怎么翻很重要。课前学生要打‘前滚翻’;课堂上要做‘后滚翻’进行深化;千万不要打‘空翻’”,他比喻道。
作为一线教师,任何创新和改革,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并非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教师在进行选题及微课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微课不仅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设计,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可以通过微课在网络上互相分享着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对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简化、细分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胡铁生提出,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
微课要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用于学生课后辅导,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在录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能讲得太泛,讲得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
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中,学生的难点往往是不能理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很难推导相关的计算公式以及进行应用。因此,我制作了一个7分钟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微课,指导学生课后观看。使课堂难点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再现。学生使用后,从学生的作业、做题以及学生的反映,效果都不错,对学生的帮助很有大。
扎克伯格预言了四大未来教育趋势:一是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老师有针对性地学;二是突破时空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不受生活地点的束缚,不受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三是学习将成为一种探索: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四是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性地教学生。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二、微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自主性
高中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与好奇,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越来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到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学习、巩固,教师可做成微课放到网上,让学生自行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讲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我先利用科组拍摄的我校校园生活存在的信息传递视频做成微课,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前观看,并搜索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及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讲授新课时,学生基本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把握,只需把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评价总结,原本一个课时缩成半个课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制作这种类型的微课时,要求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如拍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小视频、动画、小故事、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采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白板、音乐背景、动画等,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录制环境的安静,教师语言力求简练,不说多于的话,尽可能在5~10分钟内完成。
三、微课教学的局限性
作为广州翻转课堂的负责人,李伟成认可“微课”的创新和尝试,但他指出,作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更适合成人教育,如果中学生全凭自学后再进行课堂讨论,知识很难深化。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都把时间放在视频制作上,很可能会造成“老师累死、学生闷死”的情况。“翻转课堂怎么翻很重要。课前学生要打‘前滚翻’;课堂上要做‘后滚翻’进行深化;千万不要打‘空翻’”,他比喻道。
作为一线教师,任何创新和改革,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并非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教师在进行选题及微课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微课不仅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设计,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可以通过微课在网络上互相分享着各自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智慧,对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