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语文课,一般都有分段、归纳段意等教学环节。有的老师在课文讲授过程中,甚至还把段意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记录。考试的时候,有时还要考学生的分段和段意归纳。此后,有识之士认为,这种教学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导致课文被肢解,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于是,后来的语文课,特别是那些观摩公开课,基本上不再有分段、归纳段意等教学环节。
取消了阅读分析中的分段、归纳段意,学生的课文整体感知能力是否提高了呢?实际并未明显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过去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是否一无是处?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究竟该怎样操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一个事物的比较全面的本质的认识,是在对这个事物局部的表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事先对事物局部和表面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最后对事物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对事物局部的表面的认识,则是一个分析的过程,综合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是两种各具特点的思维活动。
比如,对课文某部分的认识理解,相对于全文来说是分析,但这个部分又是由某些句子、某些段落组成,要掌握这个部分,首先必须掌握这些句子或段落,这实际上又是下一个层次的分析,而最后形成的对这个部分的认识与理解,实际上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分析的过程中,常常有综合的因素。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上一个层次是分析,对下一个层次来说是综合,分析和综合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不断地在更高层面上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识。
对语文学习来说,分析、综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语文考试说明》指出:理解以识记为基础,分析综合以识记、理解为基础,而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则均以分析综合为基础。所以,语文能力层级实际上是四级:最基本的是“识记”;上面是“理解”;再上面是“分析综合”;再上面是“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分析、综合能力在语文能力体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回顾历史,过去语文课上的分段与归纳段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一篇课文有若干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合在一起为一个部分,哪几个自然段合在一起为另一部分,要分得准确,恐怕需要经过反复分析、综合。问题在于,过去许多语文教师对这类训练,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是纠结于分析综合的结果,得出课文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连同“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作为知识来记忆,而且当作考核内容,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学生记住有限的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未必有用。所以,那种程式化的教学必须废除。但后来语文课堂教学却采取“因噎废食”的态度,如同“倒洗澡水竟把小孩子一起倒掉了”,把分段及其积极成分整体舍弃,实际上很荒唐。
其实,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来看,许多有经验的语文老师绝不会轻易放过阅读中的“分段”、“段意归纳”等方面的训练和写作“提纲”的拟就。阅读和写作是相反相成和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并合而为语文综合水平。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段和归纳方面的训练,并将这些知识、能力迁移到作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些语文教师不注重阅读中的分段和归纳,作文教学中又忽略了拟提纲和修改提纲这一环节,只要求学生快速作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这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从分析课文的环节中,学到段落划分和段意归纳的知识,运用于写作,让教材的榜样示范带动习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双重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有所提高。
所以,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而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是有价值的,语文课不应该回避这种训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并不否定对课文的“局部感知”。“整体感知”是在“局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连局部都无法感知,何谈“整体感知”?希望教者在教学中能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走极端。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
取消了阅读分析中的分段、归纳段意,学生的课文整体感知能力是否提高了呢?实际并未明显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过去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是否一无是处?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究竟该怎样操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一个事物的比较全面的本质的认识,是在对这个事物局部的表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事先对事物局部和表面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最后对事物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认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对事物局部的表面的认识,则是一个分析的过程,综合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是两种各具特点的思维活动。
比如,对课文某部分的认识理解,相对于全文来说是分析,但这个部分又是由某些句子、某些段落组成,要掌握这个部分,首先必须掌握这些句子或段落,这实际上又是下一个层次的分析,而最后形成的对这个部分的认识与理解,实际上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分析的过程中,常常有综合的因素。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上一个层次是分析,对下一个层次来说是综合,分析和综合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不断地在更高层面上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识。
对语文学习来说,分析、综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语文考试说明》指出:理解以识记为基础,分析综合以识记、理解为基础,而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则均以分析综合为基础。所以,语文能力层级实际上是四级:最基本的是“识记”;上面是“理解”;再上面是“分析综合”;再上面是“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分析、综合能力在语文能力体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回顾历史,过去语文课上的分段与归纳段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一篇课文有若干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合在一起为一个部分,哪几个自然段合在一起为另一部分,要分得准确,恐怕需要经过反复分析、综合。问题在于,过去许多语文教师对这类训练,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是纠结于分析综合的结果,得出课文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连同“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作为知识来记忆,而且当作考核内容,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学生记住有限的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未必有用。所以,那种程式化的教学必须废除。但后来语文课堂教学却采取“因噎废食”的态度,如同“倒洗澡水竟把小孩子一起倒掉了”,把分段及其积极成分整体舍弃,实际上很荒唐。
其实,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来看,许多有经验的语文老师绝不会轻易放过阅读中的“分段”、“段意归纳”等方面的训练和写作“提纲”的拟就。阅读和写作是相反相成和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并合而为语文综合水平。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段和归纳方面的训练,并将这些知识、能力迁移到作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些语文教师不注重阅读中的分段和归纳,作文教学中又忽略了拟提纲和修改提纲这一环节,只要求学生快速作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这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从分析课文的环节中,学到段落划分和段意归纳的知识,运用于写作,让教材的榜样示范带动习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双重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必然会有所提高。
所以,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而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是有价值的,语文课不应该回避这种训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并不否定对课文的“局部感知”。“整体感知”是在“局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连局部都无法感知,何谈“整体感知”?希望教者在教学中能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走极端。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