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社会,用装帧找到书籍的内涵所在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遇上北京图书进出口公司搬迁,书籍都被拿走了,在大门外留下无数国内外图书介绍的资料。有单张的,也有宣传册,设计得特别详细、精美。我撿了满满一箱,之后又折回捡了两箱。靠着这3箱资料,有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雏形。
  那时,社会上还没有专门介绍装帧的书籍,关于装帧,只是在描述古籍时偶尔被提及。我清晰地记得自己穿着裤衩,满身汗,坐在一大堆书和资料里的场景。整整8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之后又设计了两三年,才等到书籍出版,让大家了解装帧里到底有哪些文化:
  古籍里,文字为什么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读;
  怎样从竖开书变成了横开书……
  其实,书籍装帧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社会环境、习俗息息相关。过去,人们是信仰天的。伏羲八卦,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通神明之德。以何者通?甲骨。
  甲骨文都是从上到下书写。当时的思想是右为上,左为下,自然也是从右开始,跟着八卦走。但蒙文和满文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书写。这些都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书籍装帧的4个重要时期。
  一、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从结绳记事到契刻形态,从图画文书到甲骨文书,从金石文书到玉文书,这些,都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书。这个时期的变化与文字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有无文字,无论文字特点如何,都在记录着历史,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书籍的作用。
  二、正规形态。简策书,被中国公认为是书籍的开始,它的载体是竹。当时的人们会对竹子进行处理,在正文前面还会空两个简,叫赘简,其实就类似我们今天的白页。之外,还有木牍书、帛书和卷轴装书。这些形态,都受到承载物的制约。简策书可以卷,但是体积大、太重;木牍书不能卷,容量小;帛书又贵;卷轴装书翻阅不方便……装帧的形态,就是不断克服缺点,不断随着各种社会思想逐渐发展。
  三、册页形态。册页装帧形态的书都是册、页式的,有单页用线穿的,有连续折页的,有包背装书的。但经折装书的出现,因为“折”,为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因为它,有了一页一页的状态,为“页”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四、平装、精装形态。这就是现代书了,由19世纪的外国传教士带来。西方的书是横着念的,最开始受到学者们抵制,后来人们发现外国的书籍更符合人体眼睛的特点,眼球左右晃动比上下晃动容易,也更科学。加上到西方的留学生增多,慢慢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优点显著,也就逐渐传播开了。所以一部中国书籍装帧的历史,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尽管我们现在的书籍装帧设计概念是从国外学来,也向着国外发展,但却并不讲究书籍装帧。外国的装帧很朴实,更注重它的实用性,看起来很平常;中国的装帧花哨,注重装饰,无论是封面还是内文,都讲究包装效果。比如盒子的贵贱,设计的图案是否吸引人等。加上技术的发达,出现了很多特种纸,人们对纸张的讲究也超过对书籍内容的重视。一本书烫上银箔,装在楠木套盒里,卖1万多元。虽然我们身处商业社会,但把书籍当成商品一样讲究外在质量,就不是书的概念了。
  书籍装帧得讲究内涵。设计要带有意境,不光是设计效果,还得有深层次的内容,有历史感,得懂得留白与块面结合,又需要有现代感。
  书籍最大的作用是看,封面也好,都是围绕看这本书服务的。从读书的角度说,精装书很不方便。中国古代的书为什么有函套呢,因为它软。现在的纸张本身就比较硬挺,就没必要做函套了,拿着也沉。这就是材料好了,内涵却没了,不符合时代规律。
  书籍设计不同于书籍装帧。书籍设计讲究的是从封面到封底的设计,包括用什么纸或是什么装帧方法,而书籍装帧在这之外还会考虑用多少纸,还要讲究它的内涵。很多人以为书籍装帧就是装订的概念,这是错误的。
  现代人追求怀旧感或是文艺感,爱沿用古代书籍的形式。古籍很讲究版面与结构,版面取的是人面,结构取的是人体,如序、跋等,类似人的头与足。如果书破了,会加一个白页,这种工艺叫金镶玉。做好传统的书有很多规矩,得弄整齐,过去的纸得入黄,搁在药水里泡过,虫子就不咬了……做一本书,如同做一件工艺品。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很有文化内涵,但是很多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了。社会终究是进步的,需要去掉繁杂向简单化发展。但我们可以把好的思想运用进去,最好的设计,就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就像我们现在用电脑查资料比去图书馆翻书便捷多了,可电脑再发达,纸质书还是会存在很长时间。你说,家里是摆光盘好看还是摆书好看?
其他文献
由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河北传媒学院共同合作推出的30集动画片《年画中的传奇》将于今年3月面世。动画取材于武强年画,是第一部用武强年画风格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它以动画形式表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示范。
手艺:扇套  等级:★★★★☆  黛玉和宝钗动手,大多是因为爱好。可湘云却不同,她不得不做。  尽管是侯门千金,襁褓中便父母双亡,跟着叔叔过日子,在家没有地位不说,还经常做活到半夜三更。在第三十二回,袭人央求湘云做伙计,湘云冷笑:“前儿我听见把我作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宝钗为这个责备过袭人:“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听了宝钗的话,袭人想
一杯清茶,万种滋味,不同的人能从茶里喝出自己喜欢的味道,而不同的人开出的茶店,也是各有特色,别有风味。本期搜店栏目,就为大家奉上几家别具一格的茶店,他们卖茶,也分享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就像茶一样,回味绵长。
在开放式容器上加一个盖子,就成了盒子。这个看似简单的组合,却可能是人类最早创造、使用的生活器具之一。  今天常见的盒子的雏形是一种名为匣(椟)的容器,和柜类似,只是体型较小。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匣(椟)的记载,众所周知的“买椟还珠”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从秦汉开始,物质生活的发达,极大地推动了各种盒子的创造和制作,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数量和品种惊人的各种漆制盒具,足以反映出盒子已经完全
作者:鲍丽丽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定价:210元  西湖龙井、六安瓜片、福鼎白茶……每一种茶不单单是茶,更有背后每一位茶人的态度与隐身其间的茶文化。本书是一本关于茶业手艺人的纪录,字里行间满是大师们做茶的态度。茶人的态度,手艺的态度,其实都是时间的态度。作者鲍丽丽是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为一片树叶,辗转十余年,访问茶人,修炼茶心,有所感悟,落笔成文,就像一本她写给茶的
身倚老墙,手拥火笼,三五老人围坐,悠哉地晒着太阳。这是冬日里闽东乡村时常出现的一道风景。据当地老艺人介绍,洋西火笼取材于当地漫山遍野的麻竹,以竹节稍长的为佳,削去竹皮,剃成竹篾,再经过被称为“剑门”的工具抽成宽度均匀的竹丝。而后用这些竹丝编织出笼状的竹器,将烧制好的陶瓮用竹条悬空固定在笼中。这一工序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大师傅掌持,以确保陶瓮牢牢稳定在笼中、不颠不响。然后编上火笼脚、安上提环和火笼盖,整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地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剑川,以木雕闻名于世。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大理杜文秀帅府、昆明金马坊、中甸归化寺以及省内各地著名寺观以及大量民居都是剑川木匠的杰作。  和其他木雕相比,剑川木雕更具融合性,汇集了众多民族的雕刻艺术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门窗,剑川木雕都没有中规中矩的固定形式,不讲究庄严、稳重、对称,力求摆脱呆板模式的束缚,风格朴
博古架想必谁都见过,不过杨继栋却将它“玩”出了新花样。近期他设计了一款新作《画阁》——上半部分是“阁”,外形酷似明清园林的窗口,用来放置各类盆栽花卉;下面则是“案”,用来做支撑。两部分既可以分开使用,也能组合在一起。  这件作品是一件中式户外家具,灵感来自对现在城市生活的反思。明清时期造园热情高涨,文人造园布景一度成为当时的生活时尚,然而这些传统在全球化进程中曾一度消失,园林雅趣的幽思被户外生活的
前段时间与几家网络IT公司的年轻员工交流、沟通钟表,这群年轻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佩戴什么样的手表?”从市场销售的常规品牌考虑,我推荐了L表和T表。没想到这群孩子说:“那是你们这代人戴的表,让我们佩戴太老土了。”  去年,我孩子博士毕业,准备送她一块L表。她不要,开玩笑说:“老爸你把钱给我就行。”如此看来,现在国内市场上不少知名品牌的手表其实并不被年轻人喜欢。我们自认为还挺上眼的东西,在
摘 要: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入选首届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一书出版历程及艺术特色进行简要探析,积极推动秦腔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 键 词: 秦腔艺术;音乐曲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