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嗑食葵花新品种——美葵808 温海军
从美国斯蓓蒂公司引进的最新嗑食葵花新品种——美葵808进行了试种示范,表现良好,具有推广价值:该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180~200厘米,茎粗3.4厘米,叶片数29片,花盘直径20厘米。倾斜度6级,花盘平形,空心直径1.2厘米,百粒重18.6克,结实率88%。籽粒长2厘米,宽0.8厘米,落粒难,种皮黑色间有白色条纹,外形美观。植株生长整齐,无病害时,平均亩产350千克以上。该品种生长整齐、旺盛、高产、耐病,属早中熟、长粒型品种,亩用种0.5千克左右,是2007年农户看好的一个品种。
高产多抗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 张海洋 卫文星
“豫芝11号”是经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60CO辐射、多代连续多元病圃鉴定选择和同步品质检测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于一体,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200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特征特性
“豫芝11号”属单秆型品种,一般无分枝。苗期生长健壮,发育速度快,株型紧凑,适宜密植:一般株高155~175厘米,高肥水条件下可达200厘米以上,花期35~40天:种子卵圆形,千粒重3克左右:种皮白色,纹路较细,含油量高。最突出的特点是开花结蒴、灌浆速度快。
二、生产表现
1 优质。含油量56.66%,籽粒纯白、皮薄、口味纯正,酸价低、耐储藏,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质量较好的品种之一,
2 高产。区试和生产试验6年平均亩产88.62千克,较对照豫芝4号增产14.58%,
3 高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等三种主要芝麻病害。
早熟春大豆“川豆10号” 余跃辉
该品种由达豆2号×泸定黄壳早选育而成。200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收敛,白花,茸毛灰色,叶椭圆形,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6厘米左右,有效分枝2~5个,成熟时荚呈褐色,不裂荚,落叶性好。种皮黄色,褐色脐,粒形椭圆,籽粒整齐,百粒重24克左右,商品性好。蛋白质含量42.2%,脂肪含量20.0%。生育期110天。抗病,抗倒伏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3年平均亩产153.8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3%,居试验第二位:2004年平均亩产146.8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9.1%,居试验第三位,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52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7.41%。
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盆地及盆周海拔1500米以下广大地区,以及四川周边省、市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
从美国斯蓓蒂公司引进的最新嗑食葵花新品种——美葵808进行了试种示范,表现良好,具有推广价值:该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180~200厘米,茎粗3.4厘米,叶片数29片,花盘直径20厘米。倾斜度6级,花盘平形,空心直径1.2厘米,百粒重18.6克,结实率88%。籽粒长2厘米,宽0.8厘米,落粒难,种皮黑色间有白色条纹,外形美观。植株生长整齐,无病害时,平均亩产350千克以上。该品种生长整齐、旺盛、高产、耐病,属早中熟、长粒型品种,亩用种0.5千克左右,是2007年农户看好的一个品种。
高产多抗芝麻新品种“豫芝11号” 张海洋 卫文星
“豫芝11号”是经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60CO辐射、多代连续多元病圃鉴定选择和同步品质检测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于一体,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200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特征特性
“豫芝11号”属单秆型品种,一般无分枝。苗期生长健壮,发育速度快,株型紧凑,适宜密植:一般株高155~175厘米,高肥水条件下可达200厘米以上,花期35~40天:种子卵圆形,千粒重3克左右:种皮白色,纹路较细,含油量高。最突出的特点是开花结蒴、灌浆速度快。
二、生产表现
1 优质。含油量56.66%,籽粒纯白、皮薄、口味纯正,酸价低、耐储藏,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质量较好的品种之一,
2 高产。区试和生产试验6年平均亩产88.62千克,较对照豫芝4号增产14.58%,
3 高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等三种主要芝麻病害。
早熟春大豆“川豆10号” 余跃辉
该品种由达豆2号×泸定黄壳早选育而成。200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收敛,白花,茸毛灰色,叶椭圆形,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6厘米左右,有效分枝2~5个,成熟时荚呈褐色,不裂荚,落叶性好。种皮黄色,褐色脐,粒形椭圆,籽粒整齐,百粒重24克左右,商品性好。蛋白质含量42.2%,脂肪含量20.0%。生育期110天。抗病,抗倒伏性较好。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3年平均亩产153.8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3%,居试验第二位:2004年平均亩产146.8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9.1%,居试验第三位,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52千克,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7.41%。
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盆地及盆周海拔1500米以下广大地区,以及四川周边省、市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