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呼吁改变以功利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倡导人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论文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大力倡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全面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深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需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方法和途径
一、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狭隘性和功利化日益突出。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的教学过分地追求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人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与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并且出现了许多极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从传统教育的框框中跳出来,大力发展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适应高科技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初中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顺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名篇佳作,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培养他们具有高深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学生的识字训练和词汇积累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不但阐明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其道出了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那么人文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经典之作,语言凝练,富含表现力,作者丰富的、饱满的感情,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因素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感悟、体验这些人文之美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对文字一定要有很好的感知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很有必要性。
首先,强化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汉语拼音虽然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就学过,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相信相当多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初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对刚入学的初一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检测、检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和拼读能力的高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补救措施,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写汉语拼音和拼读汉字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打最基本的基础。其次,加强词汇量的掌握。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和不理解意思的词语要及时查找,力求掌握生字和词语的音、形、意,并摘抄于积累本上;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的注释及课文后的要求掌握字词部分,要整理、归纳到积累本上;对平时阅读到的精彩的词语也摘录下来。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积累文言知识、优秀诗文、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为熟练地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感受文章中人文之美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的文学性因素很强,文学是人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现代文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对同一篇文章,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很有必要,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从多角度鉴赏文本的阅读,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探究性阅读,更是一种体现了人文性和人文熏陶的阅读。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是构建人格个性的自我养成过程,并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
(三)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涉及爱国主义者,例如古代的屈原、文天祥等,近现代的孙中山、李大钊等。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安危,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而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和个人安危,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置之于度外,他们爱国忧民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一座永恒的丰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挥语文人文教育的作用,重点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爱国忧民思想的形成和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爱国忧民的思想意识。
(四)让学生体验人文之美和陶冶美好情操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作者不但向我们展现了自然景物之美,而且又用高超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人性之美的动人画卷,再加上文章文笔流畅、遣词造句考究,语言生动而优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不可多得的材料,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画。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朗读,朗读这如诗意般的散文,学生一定会感觉到自己好像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又仿佛正在沐浴着春风细雨,尽情地欣赏一幅幅美丽无比的春天画卷,全身心地感受春天之美和蓬勃向上的春天气息,激发学生对辽阔的大自然和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这一阶段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方法和途径
一、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狭隘性和功利化日益突出。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的教学过分地追求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人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与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化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并且出现了许多极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从传统教育的框框中跳出来,大力发展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适应高科技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初中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顺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名篇佳作,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培养他们具有高深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学生的识字训练和词汇积累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不但阐明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其道出了人文教育与知识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那么人文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经典之作,语言凝练,富含表现力,作者丰富的、饱满的感情,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因素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感悟、体验这些人文之美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对文字一定要有很好的感知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很有必要性。
首先,强化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汉语拼音虽然在小学入学的时候就学过,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相信相当多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初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对刚入学的初一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检测、检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和拼读能力的高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补救措施,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写汉语拼音和拼读汉字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打最基本的基础。其次,加强词汇量的掌握。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和不理解意思的词语要及时查找,力求掌握生字和词语的音、形、意,并摘抄于积累本上;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的注释及课文后的要求掌握字词部分,要整理、归纳到积累本上;对平时阅读到的精彩的词语也摘录下来。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积累文言知识、优秀诗文、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为熟练地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感受文章中人文之美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的文学性因素很强,文学是人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现代文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对同一篇文章,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很有必要,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从多角度鉴赏文本的阅读,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探究性阅读,更是一种体现了人文性和人文熏陶的阅读。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是构建人格个性的自我养成过程,并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不断给自我精神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作用很大。
(三)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涉及爱国主义者,例如古代的屈原、文天祥等,近现代的孙中山、李大钊等。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安危,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而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和个人安危,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置之于度外,他们爱国忧民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一座永恒的丰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挥语文人文教育的作用,重点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爱国忧民思想的形成和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爱国忧民的思想意识。
(四)让学生体验人文之美和陶冶美好情操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作者不但向我们展现了自然景物之美,而且又用高超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人性之美的动人画卷,再加上文章文笔流畅、遣词造句考究,语言生动而优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不可多得的材料,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画。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朗读,朗读这如诗意般的散文,学生一定会感觉到自己好像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又仿佛正在沐浴着春风细雨,尽情地欣赏一幅幅美丽无比的春天画卷,全身心地感受春天之美和蓬勃向上的春天气息,激发学生对辽阔的大自然和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这一阶段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初中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自强不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