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与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已推向市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特点入手,找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就业思路。
  【关键词】就业;高等院校;地方;探索;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呈下滑趋势。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高等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入手,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地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这一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让人更加敏感。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不断改革调整及近年大学毕业生的现实就业状况就是明证。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就业政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包分配”发展过渡到现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状况: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320万,2006年为420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则为550万,2009年达到610万,2010年达到631万。2001年待业为34万人,2002年待业37万,2003年待业52万,2004年为69万,2005年为79万,2008年达到144万,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就业率68%(2009年7月1日数据),2010年72.2%(2010年7月1日数据),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来愈突出[1]。师范类高等院校在全国各类高校中的就业状况也不例外,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再加上受地理位置、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毕业生就业难的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就地方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就业初次就业率统计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还包括考研和参军入伍很大一部分。
  
  二、影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就业岗位有限
  由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多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愿引进新教师或尽量少进教师以削减财政开支,使得师范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同时由于地方事业单位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致使社会各界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近年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峰叠加”,致使就业竞争加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降低。
  (二)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以及非师范生的“插足”教育系统的竞争
  地方师范高等学院的学生85%的都来自当地农村地区,大部分部分毕业生及家长依赖政府安排就业,看重身份就业,固定就业倾向突出。调查发现有众多家长的认为读了大学就应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如事业单位、教师、公务员等),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有的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由于脱离了当前就业的现实,往往不能如愿以偿,导致心理不平衡。有的则只想到事业单位而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去就业[2]。由于近年来来各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教育系统单位人员录用均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而这些考试均是在毕业生离校后才举行的,导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严重降低。同时,由于招考名额的限制,加上非师范生在校期间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均可参加教育系统的考试,使得竞争更加激励,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被录用,而极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考公务员或准备下一年的考试。
  (三)高等教育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突出表现在教育结构、培养方式、专业设置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就业状况较差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未能及时调整,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四)师生冲突时有发生,较大影响教师形象
  近年来中小学因师生发生冲突而导致的恶性事件虽不多,但影响恶劣,给教师和潜在的教师群体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部分媒体抓住个别师生发生冲突的问题大做文章,丑化或负面报道教师形象,以赚取眼球,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黯然失色,一度所拥有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样,在身心两方面的影响下,使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的可能性又大为降低。
  
  三、对策
  
  (一)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和思想
  要想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思想,要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学生服务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发挥全员的聪明才智为大学生创造出丰富、多样、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要加大就业指导的教育力度,使就业指导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及长远的职业发展上[4]。要善于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引入到就业指导领域,为学生启蒙思路,开拓眼界,激励上进,促使学生努力扩大与社会的接触与交流,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认识自我,锻炼能力,扩大社交范围。
  (二)强化指导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地方师范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联结学校与社会桥梁和纽带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导向,将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引人到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凭借在校期间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最终能够顺利就业、理想择业,即让他们赢在起点上。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完善工作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保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该形成“以提供帮助和服务为本,致力于学校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并对此督促、评定和引导,促进学校就业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好市场调研、信息分析、数据收集等,以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基础”的工作体系。
  (2)健全就业工作制度。制定学校及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实施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考评办法等各项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检查、评定,交流、总结各系就业工作成绩和特色,找出问题和不足,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办法,促进全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调动各系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5]。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竞争意识、择业视野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就业指导中心,要针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解决方法与对策,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以科学和有效的形式,运用各种咨询技术帮助大学生从众多的困惑和迷茫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及适应社会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建立就业跟踪调研、反馈制度,采用走访、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现状和毕业生在职、就业实习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为各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能力训练中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韩志宏.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9(3):117-118.
  [2]孙玉贤,朱廷珺.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发展,2010(6):29-30.
  [3]胡印斌.师生本不应相视如寇仇[N].中国青年报,2008-10-3(2).
  [4]蔡立彬,等.高校扩招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宋宗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学生就业,2008(20).
  
  作者简介:张扬(1982—),男,硕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结合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过程,简单介绍后张法预制箱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以熟悉现场整个预制箱梁的制作工序.
期刊
随着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地位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治领导,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习俗:出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虽然国家法定正月初八正式上班,但因为应接不暇的节日,人们总感觉还在过节。而按照外出打工谋生的农民工的习惯,他们大多也会
领导者是可以观察的,可以总结的,可以解释的,很多做法也是可以模仿的,可以评估的。通过参加ASPEN领导力项目还有其他一些领导力分享活动,笔者汇总了当下在全球领导力分享中的
如何减少中职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如何重构中职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中职生攻击性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过程,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能有效地保证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对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起指导作用,甚至可以影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没有兴趣很难学好。都说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