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敌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建好的学校还没开学,上面便要求申报“特色项目”;某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就职演说就表示“明年高考成绩一定要有突破”,于是便用重金四处挖“優生”;一些学校搞读书活动,喜欢通过统计读书笔记甚至考试来作为“教师专业阅读”的“成果”;去听培训报告,老师们往往不喜欢听“理念”而希望来点“吹糠见米”的“操作”;有些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课一得”的要求,希望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可测评”的“收获”;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三年培养”多少多少名“有区域影响的教育名家”、“五年培养”多少多少名“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一些新建学校提出了“三年打造名校”,五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高端学校”……
  这些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因而习以为常的说法和提法,我们只要仔细琢磨,便会觉得不对劲儿——
  一个学校的特色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的,“实践”意味着特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申报”出来的,“时间”意味着特色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哪里是可以事先“申报”的?高考质量的提升应该来自学校的内涵发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靠购买“优生”得到的“高考成绩”是你学校真正的教育质量吗?阅读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读书笔记多、考试分数高就等于教师的成长吗?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内在灵魂,决定着教育的方向与智慧,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所谓“操作性”,这样的教师能够说是真正的教育者吗?教学当然要讲效率,但不顾学科特点、无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科都必须“一课一得”,这不恰恰是不尊重教育科学的表现吗?迷信“速成”,认为“名师”“专家”可以“打造”甚至可以限时完成预期的“指标”,这岂不是把“人”当成“物”了吗?真正的名校,既是实践的结晶也是时间的积淀,所谓“三年建成”的“名校”,实属教育版的“大跃进”,这样的“名校”和催熟的“速成鸡”有啥区别?
  凡此种种,都属于教育的急功近利。这些现象,虽然并不都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孩子。因为急功近利,孩子不能接受符合教育发展特点也符合儿童生长规律的教育,最后贻误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急功近利与教育是水火不容的,乃教育的天敌!
  最近几年,我思考最多的是教育的常识、朴素和良知。教育,就是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不幻想“亩产万斤”“一夜暴富”,而是根据教育的特点,面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常识”。教育,就是不喊口号,不贴标签,不唱高调,不夸海口,不吹牛皮,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这就是“朴素”。教育,就是不给学生说连我们自己都不信的话,不要求学生做连我们自己都不做的事,不把超越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事强加给他们,耐心守候,静心陪伴,这就是“良知”。
  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如果那也算“教育”的话——则是不讲良知,远离朴素,违背常识的“教育”。其危害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其恶果是将真正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因此,哪里有急功近利,哪里就没有教育。
其他文献
我不会天真到指望孟小天从此变成一个乖顺的孩子,再也不打架、再也不捣乱、再也不添“麻烦”。我允许学生的调皮捣蛋,但我会保护他们的善良。简单而纯粹,也是我成长的方向。  ——梁彩凤  “梁老师,麦如豫和孟小天在教室打起来了!”  “麦如豫踢了孟小天一脚……”  “他们滚到地上打……”  星期五,学生总是最亢奋的。我的喉咙,逢五必哑。此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本以为可以好好享受短暂的用餐时光,却没想到一堆学
洪建斌  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副书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得浙江省“春蚕奖”,杭州市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杭州市教育改革创新年度校长、下城区办学业绩先锋奖,区红烛奖、区育苗奖、教育英才等荣誉,全国著名班主任,杭州市名师工程、杭州市“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对象。  他是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里一所专门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这里有着来自全国26个省
64岁的朱女士最近正饱受失眠的折磨,频繁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情况严重时甚至整宿都睡不着,反复折腾连血压都高了,服用安眠药一周后睡眠情况仍未好转,依然是夜里迷迷糊糊睡不踏实,早晨起来头脑昏昏沉沉,而且脚踩地还软绵绵的,整个人疲惫不堪。不过,最让朱女士困惑的是,她这失眠和别人不一样,她临睡前其实挺犯困的,可是爬上床刚躺下,腿里面就似有虫爬,瘙痒酸胀,极度痛苦,只有下床走走或者捶打两下腿,才能减轻这种不
依“法”治校  “即使什么也不改变,依然会有努力的空间。”刘伏奇刚到杏坛梁銶琚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銶中)担任校长时,学校正处发展的低谷,教学质量处于镇内倒数第一,学校内部管理松懈, 教师工作作风散漫, 社会声誉不佳。面对这样的现状,他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从办学源头思考: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用什么思想来指导办学?  这关于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的问题,只有把这两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学校办学
粟清平记得,师范毕业实习时,上完人生第一节数学课,学校的指导老师拍着她的肩说:“小粟,你的课上得最好。”老师的话极大地鼓励了她,“教书、上课,我大概是有点天赋的。”年轻的粟清平这样想。从那时起,她就以陶行知等教育家作为自己的榜样。走过30年的从教路,她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爱学生,所以被学生爱,常常感受到为师的幸福。  教育的核心是爱与尊重  “爱与尊重,阅读与实践,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是粟清
我是高学雷,人如其名。  二十八年前,我是一位标准的摇滚青年,随身携带爵士鼓棒,喜欢时不时地不分场合地即兴秀段霹雳舞,俨然一个娱乐明星。  二十年后,我成了当地的语文特级教师,而吹拉弹唱这些跟语文不搭边的技艺,竟成为我这个语文老师最帅的一面,成为孩子们喜欢语文的一个理由。  四年的师范生活,我迷上了音乐,爱上了摇滚。  我自小就酷爱音乐,然而音乐的启蒙无非是儿时母亲哼唱的摇篮曲,童年时农村宣传队的
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决定在中西部乡村学校设立一批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并要求2019年要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四省先行试点。此通知甫一发出,即引起了教师群体的热议。期待者有之,冷静者亦有之。  蔡其勇(长江师范学院):首席教师有利于唤起对乡村教师的认同  相关部门需要在评聘指标的投放上,打破目前评优评先向城市学校集中的现状,更多向乡村首席教师倾斜,这有利于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是,
本刊记者: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课程有什么样的特色?  徐海丹:建校以来,全校上下一直致力于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我们将校本课程分为学科拓展课程、人文社科课程、艺术素养课程、体育技能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同时,还有活动课程,包括节日庆典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文化活动;以及涵盖各年龄段的实践课程。完善的课程
试想一下,一名顽皮、招人讨厌、成绩倒数的同学,在校没少被同学们嘲笑、孤立,还有任课老师的另眼相待;平常表现,他内心更多的是对老师既尊敬又担心,担心老师不接纳他。可想而知,当时他的这样一个举动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又或者是包含着多少对老师的喜欢?  ——秦超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都会要求每位班主任进行家访。但自从在小齐家家访了20分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不断整理自己带班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在教育教
据悉,为在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2019年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四省先行试点,下一步在中西部省份全面推开。《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7项设立条件。包括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成绩显著、教研能力、组织能力较强,需是副高级职称以上,50周岁(含)以下,不含乡、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