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国丧尸片连绵不断的产生,例如《生化危机》系列、《僵尸肖恩》等等电影,僵尸片发展到现在,已经摆脱了原有的专门为了吓人或者恶心观众而拍摄的电影,导演越来越重视对电影内涵的深化与补充。与外国僵尸电影的兴盛程度相比较,我国的僵尸电影近年来明显处于低谷期,难以有新的突破,已经多年未出僵尸电影的我国,印象最深刻的僵尸电影依然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僵尸电影。而土生土长的僵尸片在林正英和许冠英的离去也标志着香港僵尸电影绚烂时代的终结。
一、中西僵尸片的发展模式体现着文化差异
由香港作为代表的中国僵尸片,在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家族》系列后,开创了香港僵尸片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始出现了很多被人熟知的僵尸类型的电影。僵尸片也反映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便是在电影的表现模式上与古代传统僵尸的模式相一致。电影《僵尸先生》中一眉道长解释了为什么死人为什么会变成僵尸:“人死了会有一口气积聚在喉咙处,要是不断气就会变成僵尸”。电影里的僵尸,面无血色、苍白无神,并且在变成僵尸后,是不具有人性的,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及情感。所以中国的僵尸片是烧掉尸体,让其不能再复生。同时,这一系列僵尸电影奠定了中国僵尸片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电影极具民间色彩,道士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来制服僵尸。此外影片中的僵尸是身穿清朝官服,雙手伸直,不能弯曲,双腿并拢一蹦一跳前进,并且是依靠人的呼吸来辨别方向。僵尸有獠牙和锋利的指甲,人若被其咬中,不久之后会被感染成为僵尸,从而攻击他人。由于僵尸早已经是死人,所以伤害打击他的肉体使,僵尸是不会死亡的,还是会继续的活动攻击,而想要消灭僵尸只能用火或者请道士。另外,中国最早有“湘西赶尸”的传说,这也是僵尸片的起源,因此不少电影中都有道士赶尸这一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电影中也会出现西方化的东西,比如教堂、服饰、神父等。
西方的僵尸大多是因为受到人类制造的病毒而被感染,并会通过血液传播,病毒由伤口传染到大脑,随之导致整个身体的机能随之停止。在停止心跳后,感染将导致其死亡,表现出“丧尸化”。此后会变得十分嗜血,攻击人类和家畜,被咬后的生物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西方人对僵尸是情有独钟的,从六十年代罗梅罗导演的《活死人之夜》这部开始,革命性地塑造了完整的僵尸特征,这对后来的僵尸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西僵尸形象、内容体现着文化差异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香港开始出现僵尸题材的恐怖片,到了80年代,电影《鬼打鬼》、《僵尸先生》等僵尸片,一时风靡许多东南亚国家。在这些香港僵尸片中,塑造了现在观众心中经典的僵尸形象:身着清朝的长袍官服,扎着长辫子,身体呈现僵硬状态,两手向前抬起,没有面部表情的一蹦一跳行走。但这个时期的僵尸题材电影,已经具备了少许西方吸血鬼特点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说咬人的脖颈吸血,在月圆之时僵尸的力量会变猛,更加难以降服。此外,香港的僵尸片是集恐怖、风俗习惯、武打动作、喜剧因素等多方面于一体的,所以也很难将一些电影划分为“恐怖片”。比如洪金宝演的电影《鬼打鬼》中,由于其诙谐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他搞笑的身材外表,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不仅如此,洪金宝还将功夫融入僵尸片中,使两者巧妙结合,产生反应。在电影《一眉道长》里,小僵尸也起到了搞笑的作用:他没有僵尸应有的杀气,反而很可爱;会被道长的徒弟整蛊;它好奇心很重,完全就是一个正常小孩子的形象。这种喜剧的因素,会被有意识的融入影片中,增加了影片的笑点,让电影变得轻松搞笑。
在以往的僵尸片中,充满了血腥暴力、集体逃生、被僵尸包围等场面,这也是僵尸电影常出现的旧例。但是经典成功的僵尸片不仅仅局限在视觉上的冲击和刺激,在电影《僵尸肖恩》里,影片开场是一段对于小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描写,例如在超市和车站等等场所表现的居民生存状态,这些人每天都重复着机械单调的动作,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与变异僵尸的生存状态毫无区别。导演一开场就用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精彩的生活,這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单调乏味生活的讽刺。人们生活在瘫痪的现实中,做着现实思想上的奴隶。在另一部电影《我是传奇》中,整座城已经荒芜一人,在凄凉又恐慌的环境中,威尔史密斯在生活中只能和自己的狗狗孤单作战。他既要找寻食物生存下去,又要躲避成群的僵尸攻击。却还是坚持联系外界,拯救生命,甚至和僵尸斗争中,还尝试能够解开被僵尸感染的病毒,从而救助被害的人类。这也让影片在主题内容上得到了升华,使整部电影赋予感情和人性意义上的高度。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僵尸的形象是反映封建礼教和腐朽社会的。在中国僵尸片中,是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延续,中国人是信奉鬼神的,因此形成了独有的僵尸片特色。而西方僵尸片不像香港传统僵尸片那样,形象僵硬又没有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僵尸也不单单是笨拙缓慢的形象,反而在不断的“进化”。他们开始变得“聪明”,甚至有了情感和思想,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发出信号等行为。由此看来,僵尸文化在美国流行的迹象越来越高,随着青年人对动画及游戏的热情追捧,市场上又开始出现了很多主题丰富、人物造型精美、画面场景精致的由动画、游戏改编出的僵尸片,受到观众喜欢。
一、中西僵尸片的发展模式体现着文化差异
由香港作为代表的中国僵尸片,在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家族》系列后,开创了香港僵尸片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始出现了很多被人熟知的僵尸类型的电影。僵尸片也反映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便是在电影的表现模式上与古代传统僵尸的模式相一致。电影《僵尸先生》中一眉道长解释了为什么死人为什么会变成僵尸:“人死了会有一口气积聚在喉咙处,要是不断气就会变成僵尸”。电影里的僵尸,面无血色、苍白无神,并且在变成僵尸后,是不具有人性的,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及情感。所以中国的僵尸片是烧掉尸体,让其不能再复生。同时,这一系列僵尸电影奠定了中国僵尸片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电影极具民间色彩,道士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来制服僵尸。此外影片中的僵尸是身穿清朝官服,雙手伸直,不能弯曲,双腿并拢一蹦一跳前进,并且是依靠人的呼吸来辨别方向。僵尸有獠牙和锋利的指甲,人若被其咬中,不久之后会被感染成为僵尸,从而攻击他人。由于僵尸早已经是死人,所以伤害打击他的肉体使,僵尸是不会死亡的,还是会继续的活动攻击,而想要消灭僵尸只能用火或者请道士。另外,中国最早有“湘西赶尸”的传说,这也是僵尸片的起源,因此不少电影中都有道士赶尸这一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电影中也会出现西方化的东西,比如教堂、服饰、神父等。
西方的僵尸大多是因为受到人类制造的病毒而被感染,并会通过血液传播,病毒由伤口传染到大脑,随之导致整个身体的机能随之停止。在停止心跳后,感染将导致其死亡,表现出“丧尸化”。此后会变得十分嗜血,攻击人类和家畜,被咬后的生物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西方人对僵尸是情有独钟的,从六十年代罗梅罗导演的《活死人之夜》这部开始,革命性地塑造了完整的僵尸特征,这对后来的僵尸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西僵尸形象、内容体现着文化差异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香港开始出现僵尸题材的恐怖片,到了80年代,电影《鬼打鬼》、《僵尸先生》等僵尸片,一时风靡许多东南亚国家。在这些香港僵尸片中,塑造了现在观众心中经典的僵尸形象:身着清朝的长袍官服,扎着长辫子,身体呈现僵硬状态,两手向前抬起,没有面部表情的一蹦一跳行走。但这个时期的僵尸题材电影,已经具备了少许西方吸血鬼特点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说咬人的脖颈吸血,在月圆之时僵尸的力量会变猛,更加难以降服。此外,香港的僵尸片是集恐怖、风俗习惯、武打动作、喜剧因素等多方面于一体的,所以也很难将一些电影划分为“恐怖片”。比如洪金宝演的电影《鬼打鬼》中,由于其诙谐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他搞笑的身材外表,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不仅如此,洪金宝还将功夫融入僵尸片中,使两者巧妙结合,产生反应。在电影《一眉道长》里,小僵尸也起到了搞笑的作用:他没有僵尸应有的杀气,反而很可爱;会被道长的徒弟整蛊;它好奇心很重,完全就是一个正常小孩子的形象。这种喜剧的因素,会被有意识的融入影片中,增加了影片的笑点,让电影变得轻松搞笑。
在以往的僵尸片中,充满了血腥暴力、集体逃生、被僵尸包围等场面,这也是僵尸电影常出现的旧例。但是经典成功的僵尸片不仅仅局限在视觉上的冲击和刺激,在电影《僵尸肖恩》里,影片开场是一段对于小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描写,例如在超市和车站等等场所表现的居民生存状态,这些人每天都重复着机械单调的动作,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与变异僵尸的生存状态毫无区别。导演一开场就用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精彩的生活,這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单调乏味生活的讽刺。人们生活在瘫痪的现实中,做着现实思想上的奴隶。在另一部电影《我是传奇》中,整座城已经荒芜一人,在凄凉又恐慌的环境中,威尔史密斯在生活中只能和自己的狗狗孤单作战。他既要找寻食物生存下去,又要躲避成群的僵尸攻击。却还是坚持联系外界,拯救生命,甚至和僵尸斗争中,还尝试能够解开被僵尸感染的病毒,从而救助被害的人类。这也让影片在主题内容上得到了升华,使整部电影赋予感情和人性意义上的高度。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传统僵尸的形象是反映封建礼教和腐朽社会的。在中国僵尸片中,是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延续,中国人是信奉鬼神的,因此形成了独有的僵尸片特色。而西方僵尸片不像香港传统僵尸片那样,形象僵硬又没有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僵尸也不单单是笨拙缓慢的形象,反而在不断的“进化”。他们开始变得“聪明”,甚至有了情感和思想,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发出信号等行为。由此看来,僵尸文化在美国流行的迹象越来越高,随着青年人对动画及游戏的热情追捧,市场上又开始出现了很多主题丰富、人物造型精美、画面场景精致的由动画、游戏改编出的僵尸片,受到观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