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更替下儒家思想的完善与发展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王朝的不断更替下,由于各王朝的统治者的不同需求,儒家思想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不断的与其他思想进行融合,以便于统治者更好的巩固王权,控制人心、统治王朝。也许在某个时代下,儒家思想受到镇压与打击以至于儒家思想发展缓慢,但是儒家思想仍没停止发展。儒家思想顽强的生存到今天,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儒家思想;遭受打击;发展与融合
  一、儒家思想的产生
  “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产生初期主要是指的冠婚丧祭时的司仪,到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含义有了明确的界定,主要是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思想体系。”[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土崩瓦解,周王朝的统治不断弱化,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破坏,在社会动荡,政治思想多元化的情况下,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从此破土而出。往后以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掀起了一场思想潮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与融合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为了巩固王权,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从此确立了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儒家所提倡的种种伦理道德深入人心” [2]。这一观点使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将儒家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使儒家思想更加完善與丰富,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同时也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王权统治。唐代,由于佛教的传人,使儒学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在根本上,儒家思想仍在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在侧面反应了儒家思想的发展。科举制使得贫寒子弟走上仕途。这便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有教无类”的观点。科举制度除了国家需要,更多是引导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慢慢兴旺了起来。学校所用教科收只限于儒家的五经,这也为儒家学派的思想的发展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唐代中期,韩愈从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观念。”[3]中唐以后,有一部分儒家开始突破传统经学的束缚,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来理解儒学。为了宣扬儒学之道,柳宗元等人发起了古文运动,使文章成为传播儒学的新途径。韩愈、柳宗元的行为又一次使儒学得到了发展。宋朝是儒家文化的成熟期,宋朝政府认识到儒家文化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于是更加注重对儒家文化的宣传、教育,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宋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就是理学的出现,理学家周敦颐首先喊出了口号“文以载道”。到了朱熹时期,理学更进一步被他光大发扬。宋代理学有进一步的使儒家思想得到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则成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在不同的时期,儒家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完善与融合。统治者和一些思想家们将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进行融合,取长补短,将儒家思想推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顶峰之上。
  三、儒家思想遭受的打击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实施放宽刑罚,减轻赋税等政策。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儒家思想在此阶段遭受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5]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谷,导致大量经典的遗失。在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又一次遭到镇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在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更替下,始终不断的发展着。它有过不可比拟的地位,也受过强烈的镇压,但最终儒家思想凭借着其自身优势,又在儒学家的努力下不断的取长补短,与其他思想融合发展,使儒家思想的内容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雨竹.我国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文艺家,2018(1).
  [2]廖颂举.《儒林外史》称谓研究[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47.
  [3]李杰.儒家思想的发展和运用[J]..高中生,2005(14):14-15.
  [4]蒋得志.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J]..高中生,2006(12):51.
  [5]孔安国.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中最基础的自信能够增强当代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坚定;文化自信;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习总书记始终坚持在文化建
期刊
摘 要:现今社会,动漫艺术在青少年当中受到狂热追捧,其中日本、美国作为动画产业大国独占鳌头,这些国家的文化也随着动漫媒介的传播,对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动漫艺术该当如何前行,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动漫艺术;民族文化;应用  一、动漫艺术中的民族文化应用  (一)综观世界上动漫产业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均注重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
期刊
摘 要:坭兴陶是中国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坭兴陶文化在我国的陶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坭兴陶的功能逐渐从日用品转向工艺品,并且跨界与书法雕刻艺术相融合,呈现出极高的观赏性与艺术性。近年来,坭兴陶的发展迅速,所呈现的书法雕刻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从书法雕刻艺术的角度来试论坭兴陶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书法雕刻;坭兴陶文化;内涵  坭兴陶所用的土质细腻润滑,可塑性非常强
期刊
摘 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意义;问题;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专业广、工种多,还受到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必须加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的铁路企业,铁路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共青团的工作密不可分,所以有必要清楚地认知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在现如今铁路企业共青团的工作进行简要分析,以此证明共青团工作对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借此文章可以为铁路企业人才培养的事业提出相关经验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铁路企业;共青团;改革创新  一、现今共青团工作状况  一直以来,虽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者作为铁路企业生
期刊
摘 要:建筑的营造活动受制于各类社会文化意识所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对于传统营造活动中,对建筑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或指导意义的思想,通过分析意识形态在建筑营造过程的具体表现从而分析傳统建筑中的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从而促进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营造;天人合一;传统建筑;地域性  1 建筑的营造活动  建筑是历史的再现,中国传统建筑营造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朴素淡雅的特点,通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形式,以
期刊
摘 要:客家山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其属于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这就要求在演唱山歌期间掌握好发音以及装饰音等方面的技巧,大力创新,保持原有的特点和风格,才能够为客家山歌增色添彩。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客家山歌的演唱特征以及方式。  关键词:客家山歌;演唱特征;方式  客家山歌属于一项较为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主要是经由中原和土著民族不断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发展历史悠久,不过基于新时代的来
期刊
摘 要: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治理模式逐渐融入到多个领域中,也使得公共管理的框架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文章先分析了网络治理的理论依据与要素,而后对网络治理下的公共管理措施展开探析。  关键词: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公共价值  前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网络治理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全新转变。它打破了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权利合理分散,参与组织更加多元化,可对公共资
期刊
摘 要:色彩和情感作为绘画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已经成为美学范畴内独特的审美元素。色彩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既能让人感动,又能使人镇静,还可以带给你喜悦或沮丧的心情。情感的传达需要借助语言的形式,而“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情感的重要形式。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艺术就没有生命力。纵观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史,利用色彩来表现情感的人很多,但梵高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关键词:梵高;油画;绘画;
期刊
摘 要: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价值,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玉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玉林;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是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热土,涌现了朱锡昂、李明瑞等一批著名革命早期领导人,发生过著名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赐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