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基于自动管电压技术定制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根据CT给出的自动管电压设定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0 s;对照组(107例)依据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体质量选择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2 s。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对比剂用量的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客观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分别为(27±4)、(2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284);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5±0.10)、(1.18±0.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1,P=0.818);两名医师评分组内一致性尚可,测量值ICC均大于0.50;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2±0.6)mSv,较对照组[(4.6±1.8)mSv]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7,P<0.001);试验组的对比剂用量为(35±7)ml,较对照组[(46±6)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9,P<0.001)。

结论

基于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制定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仅计算简单,还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包括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最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MAIE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HAIE组)。2组患者先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随后分别以95%~100%心率储备(HRR)和85%HRR进行4周相应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每周训练3 d。于有氧运动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小血管病(CSVD)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V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实验组采用IOE,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饲法(NG)。入院24 h(治疗前)和2周时(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
BACKGROUNDDifferent degrees of disorders are reported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specially in elderly
期刊
目的探索使用级联模型在CT平扫图像中自动检出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至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系CT平扫并诊断为肾结石的5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患者CT检查时间将患者图像分为两组:肾脏分割模型训练集(30例)和肾结石检出模型测试集(29例)。建模包括:(1)训练肾脏分割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U-Net神经网络,以dice系数评估肾脏分割算法的性能;(2)在肾脏分割的基
生物组织磁化率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提供丰富的病理信息。近年来,定量磁化率成像因其能定量测量磁化率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定量磁化率成像在数据采集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正逐步被解决,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笔者主要就定量磁化率成像的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本研究报道一组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的家系病例资料,包括父亲、母亲、胎儿及同胞姐姐的头颅MRI、基因检测(人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及变异位点Sanger测序)资料。母亲、姐姐及胎儿均携带ZIC2基因c.386_387insGGCGCCG(p.Gly133AlafsTer236)杂合突变。姐姐MRI表现为典型的半脑叶型前脑无裂畸形影像特征;母亲及胎儿头颅MRI均表现为四叠体池呈囊状增宽、胼胝体部分缺失。
目的探讨双向入路对吻覆膜支架(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距分叉部<1 cm)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无名动脉分叉部附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0~77.0岁,中位年龄5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配合Kissing-stent
目的探究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钙化特征的检出和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 263例女性患者的乳腺影像资料。良、恶性钙化需病理或乳腺X线24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并以DBT与FFDM两种方法综合判定得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BT与FFDM检查方法下非致
目的探讨乳腺X线影像组学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共入组214例患者,年龄30~85(53±11)岁,并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153)和验证集(n=61)。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组99例,阴性组115例。对获得的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X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