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激情,释放语文的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点燃高中生语文学习激情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一个优秀语文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紧紧跟着自己的思维前进,使学生乐于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点燃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激情,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发散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空间,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掌握语文知识。点燃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需要。
  
  二、如何点燃高中生语文学习激情
  
  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要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释放学生思维,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本人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激情提出如下策略:
  
  1、教学体系的课堂改革要深入
  在高中阶段,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高中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层面,对于高中素质教育的改革在碰到应试问题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张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初探》,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12页)。话虽如此,想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足够的激情,还是应当深入改革旧有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
  要使课程改革能够实行下去,必然不能抛开高考空谈兴趣,在保证足够应考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寓教于乐等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完成语文任务的积极性,一方面利于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培养发散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应对语文考试的能力。课堂改革以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真正深入下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我与地坛》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在分析文章时能够体味作者写作时的心情,笔者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种“苦”的感受,正巧班上一个男生在运动会上小腿骨折了,他就借机大倒一个多月来的苦水:不能参加体育活动,走路又慢又累,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呆呆的望着窗外的同学……接着笔者引入正题:是啊,很少人能体会一个20岁的青年被截肢的痛苦,天塌地陷,从痛苦的地狱中艰苦的挣扎,通过写作来抒发心中的痛楚……学生被史铁生的故事震撼了,都是相仿的年纪,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通过文字抒发情感就变成了一种很自然的真情流露。而这样的体验也使得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心灵体验,试着体味作者的心情,通过文字抒发情感,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和激情。
  
  2、积极发挥教师的客体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自然而然的去“化”学生(王娅婷,《让激情燃烧语文课堂》,2009年11期,时代文学,08页)。
  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角度看,跟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和有趣的内容理解和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同时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贡如云,《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2007年,扬州大学,20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至于怎么学习、怎么思考、文章的含义等方面的内容全部交由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应发挥辅助渲染的作用,重点介绍文章历史背景,要求学生朗诵文章并揣摩作者心理,引发学生的愤懑与共鸣之感;在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之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剖析重点段落,并要求学生背诵Dl积极发挥教师的客体作用,不是单纯的“放羊式”教学,教师应当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启发。
  
  3、学生主体位置要获得释放
  释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与其自得知也。自得之,则居之安”。这里提到的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个过程,通过自我要求的广泛阅读、适时适量的训练、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细心的观察领悟实现三个自主学习过程的环环相扣。进行自主学习最为重要的还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趣味的生活,是学习真知的源泉。在生活中,学生时时怀有一个颗文学的心,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学习,体现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
  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文学素养,这是教师强硬要求语文学习所无法达到的。释放学生的主体位置,就是让学生综合体验和掌握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技巧,并将这些技能’与所学知识、审美情趣、思想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结合到一起,形成每个学生独具特色的语文内涵。
  当然,这里的学生主体地位,并不能偏激地理解为由原来的教师“包办”课程转变为现在的学生“包办”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上文提到的教师客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教师指导,学生发挥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作为教学客体的教师还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都需要在明确教育形式改革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作用,改变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勇于探索语文博大精深的内涵。
其他文献
期刊
目前,大家比较重视评选优秀论文、优秀栏目、优秀期刊,优秀栏目是由优秀论文组成的,优秀期刊则是由优秀栏目和优秀论文组成的,可见,优秀论文是很重要的.那么,什么是优秀论文
北大怪才余杰等主编的《审视》一书,《萌芽》杂志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的一系列文章,全国报刊上批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文章均以近乎“批判”、“声讨”的架势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齐声呐喊。这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为中国语文教育的鼓与呼,直至发出“救救语文”的呐喊,确实令每位语文工作者深思——中国的语文教育到底该怎么办。  大家知道,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倾听与表达,这个目的外化为语文教育就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