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的教学近年来成为讨论较多的内容。汉字是众多汉语学习者面临的难关之一,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汉字教学,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面对汉字时的畏难情绪,让汉字学习本身成为一种乐趣,是许多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育者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汉字教学中重视汉字演变历史的观点,加强汉字连贯性的介绍,在汉字教学中形成一条线引入多条线综合的方法。
【关键词】
汉字演变;汉语教学;第二语言
1概述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汉字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一个板块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符号,因其笔画错综复杂、结构多变难认、字形各有千秋的特点,一直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习者甚为头疼的一项内容,甚至因此很多人放弃了学习汉语。故吕必松先生在其《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文中提出:从加强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出发,把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吸收到课程设计和教材的编写中来,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一主张十分适应形势的需要。
2汉字课堂汉字演变教学的运用
2.1传统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汉语汉字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多采用拼读、板书的方式进行汉字的教学。识字过程多为简单重复、死记硬背。当然,这其中由于纸质教材的限制,教师只能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对于汉字教学的感觉是“枯燥无味”;并且,由于汉字具有的多音字、多义字等情况,更增加了学生如此学习汉字的难度,因此长期以来汉字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未有大的改善。
2.2汉字演变引入教学
对于汉字的发展过程——从图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由繁体到简体的改变——这一内容或多或少都加以关注和灌输。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教学体验中,这一内容的加入都让课程变得更加的容易理解和具有趣味。田胜男先生在他的教学中就设计了以古筝音乐为背景,将十五个汉字从形象到篆书再到现代汉字的变化一一用投影展示出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由此,汉字演变的引入可以得到两点好处:一、解决汉字教学中的多音字、同音异形字等问题。因为读音经历长时间的流变,有些已经面目全非,有些出现了地域性差异和方言音变,以读音来认读汉字的方法会造成学生学习中的迷惑。而单就汉字书写形体的变化来教授汉字,无论外形如何变化,字始终是同一个,教学清晰明确;二、汉字阶段性发展的引入,既可以解释汉字字形的形成源始,也可以在字形发展中加入字义的变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由一个具体的形象引入汉字的形成,还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汉字课堂汉字演变教学的思考
3.1古文字引入汉字教学
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被创造时的形态,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甲骨文中的汉字大多以具体形象为主,极其类似图画。无论是日、月、山、河,都用非常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最明显的特征,让人一眼便能认出所欲表达的事物。作为最初对自然的临摹,古文字是最能让所有人都容易理解的汉字形态。这样的引入和介绍,不仅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消除所谓的“汉字神秘理论”。正如音乐没有国界,图画的形象也是没有国界的。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带入造字理论,易于学生掌握汉字。甲骨文作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非常类似图画,却又并非写实的将所见实物展现出来的类似岩画的符号。如上文提到的日、月等等,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如果说这些还会存有争议认为是简笔画,那么牛、马等动物的形象便清晰的说明了甲骨文并非图画的事实,这样就在汉字教学中带入了汉字六书中的“象形”造字方法。
3.2汉字演变引入汉字教学中的附加值
汉字的形态是最能表现中国人的文化的。方正而棱角分明,毛笔写出来可以犀利硬朗,也可以柔软妩媚。横平竖直不仅仅是书写汉字的要求,更成为渊源流传的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而汉字的演变一直向前追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古人的生活、古人的心神、古代的成就一一向学生展示出来。比如“舟”这个字,为什么会是这样弯曲的形象呢?这是古人仿照竹子造出来的工具,用现代词汇来说,就是“仿生学”的始祖了。这样一来,也可以顺便介绍下中国船和外国那些尖底的帆船的区别,中国史平地帆船,郑和就用这样的船周游了西洋,带去了华夏文明的种子和大国的威仪。不同于葡萄牙人的有目的性的寻找,郑和的游历是温和有礼的,是威而不压的,是和平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事方式,这就是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这就是中国根子里的文化。
4结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授以及学习汉语的人们最为困难的内容。同时随着汉语教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汉字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提出了各种方法,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诚如徐通锵先生所认为,汉字具有连贯性和一贯性。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汉字成为了一方面的印证,随着生活形态和人文精神一起变化更新。从甲骨文的描摹象形到后来的形声造字,人们的思维从现实中的事物形态跨越到了自己精神中所存在的抽象情感。而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路梳理,甲骨文形态各异却活灵活现的文字,金文凝重却依然生动的形象,战国百花齐放般的鸟书虫文,秦一代大气却繁杂的大篆,天下一统的小篆,规整简单的隶书,至今有了方正的楷书。人们从观察事物的具体形态到追求字形美而不断改变的轨迹就在汉字的演变中一一呈现。汉字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字存在,更传承着千年的精神,这样的过程在汉字教学中势必成为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M].中华书局,2008.
[3]和跃.语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1).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的教学近年来成为讨论较多的内容。汉字是众多汉语学习者面临的难关之一,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汉字教学,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面对汉字时的畏难情绪,让汉字学习本身成为一种乐趣,是许多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教育者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在汉字教学中重视汉字演变历史的观点,加强汉字连贯性的介绍,在汉字教学中形成一条线引入多条线综合的方法。
【关键词】
汉字演变;汉语教学;第二语言
1概述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汉字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一个板块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符号,因其笔画错综复杂、结构多变难认、字形各有千秋的特点,一直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习者甚为头疼的一项内容,甚至因此很多人放弃了学习汉语。故吕必松先生在其《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文中提出:从加强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出发,把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吸收到课程设计和教材的编写中来,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一主张十分适应形势的需要。
2汉字课堂汉字演变教学的运用
2.1传统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汉语汉字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多采用拼读、板书的方式进行汉字的教学。识字过程多为简单重复、死记硬背。当然,这其中由于纸质教材的限制,教师只能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对于汉字教学的感觉是“枯燥无味”;并且,由于汉字具有的多音字、多义字等情况,更增加了学生如此学习汉字的难度,因此长期以来汉字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未有大的改善。
2.2汉字演变引入教学
对于汉字的发展过程——从图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由繁体到简体的改变——这一内容或多或少都加以关注和灌输。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教学体验中,这一内容的加入都让课程变得更加的容易理解和具有趣味。田胜男先生在他的教学中就设计了以古筝音乐为背景,将十五个汉字从形象到篆书再到现代汉字的变化一一用投影展示出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由此,汉字演变的引入可以得到两点好处:一、解决汉字教学中的多音字、同音异形字等问题。因为读音经历长时间的流变,有些已经面目全非,有些出现了地域性差异和方言音变,以读音来认读汉字的方法会造成学生学习中的迷惑。而单就汉字书写形体的变化来教授汉字,无论外形如何变化,字始终是同一个,教学清晰明确;二、汉字阶段性发展的引入,既可以解释汉字字形的形成源始,也可以在字形发展中加入字义的变化,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由一个具体的形象引入汉字的形成,还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汉字课堂汉字演变教学的思考
3.1古文字引入汉字教学
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被创造时的形态,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甲骨文中的汉字大多以具体形象为主,极其类似图画。无论是日、月、山、河,都用非常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最明显的特征,让人一眼便能认出所欲表达的事物。作为最初对自然的临摹,古文字是最能让所有人都容易理解的汉字形态。这样的引入和介绍,不仅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消除所谓的“汉字神秘理论”。正如音乐没有国界,图画的形象也是没有国界的。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带入造字理论,易于学生掌握汉字。甲骨文作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非常类似图画,却又并非写实的将所见实物展现出来的类似岩画的符号。如上文提到的日、月等等,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如果说这些还会存有争议认为是简笔画,那么牛、马等动物的形象便清晰的说明了甲骨文并非图画的事实,这样就在汉字教学中带入了汉字六书中的“象形”造字方法。
3.2汉字演变引入汉字教学中的附加值
汉字的形态是最能表现中国人的文化的。方正而棱角分明,毛笔写出来可以犀利硬朗,也可以柔软妩媚。横平竖直不仅仅是书写汉字的要求,更成为渊源流传的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而汉字的演变一直向前追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古人的生活、古人的心神、古代的成就一一向学生展示出来。比如“舟”这个字,为什么会是这样弯曲的形象呢?这是古人仿照竹子造出来的工具,用现代词汇来说,就是“仿生学”的始祖了。这样一来,也可以顺便介绍下中国船和外国那些尖底的帆船的区别,中国史平地帆船,郑和就用这样的船周游了西洋,带去了华夏文明的种子和大国的威仪。不同于葡萄牙人的有目的性的寻找,郑和的游历是温和有礼的,是威而不压的,是和平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事方式,这就是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这就是中国根子里的文化。
4结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教授以及学习汉语的人们最为困难的内容。同时随着汉语教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汉字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提出了各种方法,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诚如徐通锵先生所认为,汉字具有连贯性和一贯性。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汉字成为了一方面的印证,随着生活形态和人文精神一起变化更新。从甲骨文的描摹象形到后来的形声造字,人们的思维从现实中的事物形态跨越到了自己精神中所存在的抽象情感。而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路梳理,甲骨文形态各异却活灵活现的文字,金文凝重却依然生动的形象,战国百花齐放般的鸟书虫文,秦一代大气却繁杂的大篆,天下一统的小篆,规整简单的隶书,至今有了方正的楷书。人们从观察事物的具体形态到追求字形美而不断改变的轨迹就在汉字的演变中一一呈现。汉字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字存在,更传承着千年的精神,这样的过程在汉字教学中势必成为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M].中华书局,2008.
[3]和跃.语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