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晚稻品种适应性及丰产性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本地主推品种镇稻18为对照,选取常规粳稻新品种11个,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双季稻北缘地区常规粳稻新品种生育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皖垦粳2号、皖垦糯3号、南粳9108和皖粳4933全生育期较对照品种短4~6d,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3.2%~5.4%,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品种,穗粒结构均衡,适用于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晚稻生产,但不同年份间品种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双季晚稻;品种;产量;产量构成;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51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054-03
  双季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1]。受双季稻生产季光温资源限制,以及双季稻北缘地区独特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双季晚稻生产面临诸多难题[2]。成臣、顾敏京等研究认为,秸秆还田会延缓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影响产量形成[3,4];陈波等认为,不同水稻类型应用于双季晚稻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其中粳稻产量表现好于籼稻[5]。但对适宜于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晚稻配套品种研究还较少,本试验选取常规粳稻品种12个,通过对参试品种生育期、群体动态、抗病性、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的综合考察,旨在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制度、区域生态条件与生产水平的优质、高产、多抗的双季晚稻品种,为本地区晚稻品种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田位于庐江县台创园施湾村,前茬为双季早稻,试验田块面积3000.4m2;土壤理化性状为:pH6.1,有机质36.4g/kg,全氮0.84g/kg,有效磷(P2O5)3.7mg/kg,速效钾(K2O)40.2mg/kg。
  1.2 参试品种 皖垦粳2号、皖垦粳11036、皖垦糯3号、皖粳4933、镇稻16、当粳8号、南粳9108、华粳40、粳优38、南粳52和武运粳31,对照品种为镇稻18。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栽插密度为45万穴/hm2,行株距为16.7cm×13.3cm,每小区栽675穴,小区面积13.68m2。小区间走道宽30cm,区组间和试验区四周走道宽40cm;四周设保护行1.0m以上,栽植对应小区品种;各处理氮、磷、钾总量保持一致。
  1.4 取样测定方法与数据分析 每品种定点10株测定茎蘖动态,每隔7d测定一次;在水稻成熟期收获前,每小区调查50穴数测定每穴有效穗数;取6穴测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生育后期调查抗病性表现;收获时随机取样晾干测定千粒重;每小区单打单收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于6月28日播种,7月24日移栽,播始历期在71~79d,全生育期在131~137d。其中,镇稻18、当粳8号、华粳40、南粳52和武运粳31全生育期长于135d,皖垦粳11036和皖粳4933全生育期短于132d。
  2.2 不同品种的群体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高峰苗在330~450万株/hm2;高峰苗最大的品种为当粳8号,达到445.5万株/hm2,但成穗率不高,仅为54.13%;高峰苗最小的为南粳9108,仅为315万株/hm2,但成穗率高达91.95%。
  2.3 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有效穗在260~350万/hm2;其中大于330万/hm2的品种有常农粳8号、武运粳31、当粳8号和皖垦粳11036。每穗总粒数超过140粒的品种分别是华粳40、武运粳31和粳优38,南粳9108和皖垦粳11036每穗总粒数小于120粒。参试品种结实率均超过85%,其中,皖垦糯3号、武運粳31、皖粳4933、南粳9108和镇稻18等5个品种超过95%。经测产,参试品种实测产量在8.5t/hm2~9.9t/hm2。其中,华粳40、皖垦粳3号、皖垦糯3号、南粳9108和武运粳31等5个品种产量超过9.5t/hm2,常农粳8号和武运粳35的产量最低,为8.5t/hm2。
  2.4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表现 由表4可见,皖垦粳2号、皖垦糯3号、南粳52和南粳9108等4个品种的稻瘟病病穗率<5%,粳优38、华粳40和武运粳31等3个品种>15%;镇稻16、皖垦糯3号和南粳9108等3个品种的稻曲病病穗率>15%。
  3 小结与讨论
  受制于双季晚稻生长季光温条件不足,特别是生育后期光温资源不足,因此在双季晚稻品种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品种的产量性状和综合抗性,还要兼顾生育期的长短,以保证双季晚稻生产安全[6]。本研究表明:华粳40、皖垦粳2号、皖垦糯3号、南粳9108、武运粳31和皖粳4933等6个品种的产量性状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皖垦粳2号、南粳9108、皖垦糯3号和皖粳4933等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均衡,较对照增产2.2%~5.4%;生育期131~133d,较对照短4~6d;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优于对照;产量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可在本区域作双晚主推品种应用。华粳40和武运粳31的穗粒结构协调,但抗病性差于对照。参试品种不同年份间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周曙东,周文魁,林光华,等.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1):56-65.
  [2]段居琦,周广胜.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02):218-227.
  [3]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8,55(01):247-257.
  [4]顾敏京.秸秆全量还田双季稻氮肥管理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2017.
  [5]陈波,李军,花劲,等.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J].作物学报,2017,43(08):1216-1225.
  [6]艾治勇,郭夏宇,刘文祥,等.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J].作物学报,2014,40(07):1320-1329.
  (责编:汪新国)
其他文献
PPOPLE are often reluctant to pay a visit to the doc-tor and will avoid it for long periods in their lives.Itseems that nobody can live without medical attentionhowever.  As a high-ranking official in
阐述了光谱辐射测温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亮度式光纤高温测量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 for manpower in urban areas have prevailed upon many men to leave their rural hometowns and hence their families. It consequently falls to many wives to labor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