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信息量十分充足,传播途径又十分的广阔,就如你所知道的,我们现在的时代叫"微时代"。在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交流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信息量十分充足,传播途径又十分的广阔,就如你所知道的,我们现在的时代叫"微时代"。在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交流交通的工具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简易软件开始供人们使用,例如微信、腾讯、微博、微小说、微电影,这些新产生的定义名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这些软件有的快捷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有的让我们的外出更加方便而且成本低,有的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便捷,丰富。
其他文献
当下,学校文化建设有个重要理念: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我曾有小文论述过这一理念的内涵,今天想说的是,关于图书馆。 首先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发生在里面的故事真多。曹禺,这位戏剧大师,他的《雷雨》是在图书馆完成的。我猜想,他一定是在图书馆获得灵感,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把图书馆当作《雷雨》里的那个家。所以,《雷雨》总是有不少的书卷气,很高雅。钱钟书,这位文学巨匠,曾说过这样的话:“横扫清华图书馆。”横扫者
“让儿童站立在课程的正中央”“让儿童站立在课堂的正中央”,几近成了专家和教师的共识。最近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让儿童站立在中央了,中央就那么大,那教师站到哪里去呢?提问
在贵州黄果树,吸引我的当然是黄果树瀑布,高70多米,宽近100米,飞流直下,水花溅湿了衣服。尤其是那水帘洞,人在洞内,瀑布在洞外。洞内水滴发出奇妙的声音,像是“中国诗词大会”上等待赛手报出答案前的声音;洞外飞瀑的声音,与洞内水滴声相互映衬,让人在遐想中有另一种享受。 也许是水的无穷无尽的滋养吧,在黄果树的山上,不时会看到大榕树,一棵又一棵,互相缠绕着向上、向外,古朴、苍劲,似是与山石对话,又似是
早在1981年读研究生时,就读过许祖云、徐昭武等老师编著的《鲁迅在南京》,读得津津有味。现在,35年后,徐昭武老师又寄来了他新编著的《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在南京》,资料更为翔
摘 要: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中,情景、情境、意境、境域、境界等是作为完整的美学范畴提出的,它们在内涵上互相交叉、互为借用。这是中国人思维的范畴式特征。揭示这一点,对于探源、解读情境教育论,十分重要。情境教育理论一头连通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头融入中华美学精神,因而便有了足够的思想厚度和时代色彩,远远超越了教育领域,获得了普遍的深广价值。 关键词:情境教育 民族文化 古典美学 时代色彩 一 李
斯霞老师,一个伟大的灵魂。她是小学语文大师。随课文识字,看起来,只是识字写字的内容,只是识字写字的一种方式,至多是一种识字写字的流派。但是,无论是事实还是理论,都在宣
本文论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揭示了经济二次探底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
近日,参加北京中学一国际论坛,主题是“未来学校的建构”。其间,听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主旨演讲,他讲到关于金字塔的问题,几乎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观念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