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说它是神魔小说、科幻作品、博物志也好,还是生命哲学的大书、人生教育史、想象的教科书等等也罢,都不为过。在即将再次读完它的时候,我突然感悟到:它是一部惩戒史啊!笔者阐述如下几条理由。
先从主人公说起吧。如果你认为主人公是唐僧,那么他“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闻失地。鹜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弘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历经十二个国家,十万八千里之远,九九八十一难,方从灵山取得真经。有徒弟相随却不能腾云驾雾,飞身前行,速疾得经,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如来要惩戒他,正如佛祖所言“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真灵,转生东土” 。这大概就是惩戒吧。正因为是惩戒,所以佛祖安排,叫他受难,却不死。屡遭大难,却又屡次不死,一心一意地向佛,是为旃檀功德佛。
这惩戒就是叫他真灵转生东土,投身人间。没有出生之前,中了状元的父亲新婚之后赴官任之路上遭人陷害受难,母亲生之养而不得将其咬趾抛江,祖母破瓦窑里行乞度日。一家人生离死别,遭遇十分坎坷。长至一十八岁,酒肉和尚的一句骂言又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为人在世而无父母” 的大悲痛和金山寺法明长老的养育之恩,才有他复仇报本的经历及立意安禅的觉慧之心。
这惩戒就是唐太宗对他这个根源好、德行高、千经万典無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的和尚的认可,而“御弟圣僧”的口封,又使他发出了“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的弘誓大愿。才有他取经路上,虽历经磨难,从不言退缩的笃心实行。这惩戒就是对他的一系列的不可预知的山中、水中、风中、火中的,人的、兽的、魔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孤独、饥渴、恐怖、忍耐、盼望的,身体、心灵的,长久、长远的,刻骨铭心的考验。当然,这一切考验,都在如来的洞察之中。
如来惩戒他的不专心听讲的弟子真是颇费思量。这大概就是佛祖捍卫、宣扬佛法的不二法门吧!也是佛祖成为佛祖的经验之重演吧!求得真知,哪里有那么容易,而“超脱苦恼,解释灾愆”更属困难。
在一般人看来小说主要写的是孙悟空。悟空自那“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的山顶的仙石迸裂出生后,探洞成功被封为王,陡思生与死,漂出花果山,寻遍两大洲,访得菩提祖,悟彻真妙理,归本合元神。其实,从他跟从祖师学习开始,就受到了惩戒:先是听祖师开讲大道,喜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问他学什么道,他坚持不能长生就这不学,那不学。急的祖师“跳下高台”“手持戒尺”将其头上打了三下,算是惩戒。而这一惩戒,却使悟空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第二次孙悟空是在大众面前卖弄,惊动了祖师,祖师惩戒他,撵他回家。从此悟空走上了独立革命的道路,他寻行头闹龙宫,勾姓名搅幽冥,致使“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他占有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天不怕、地不怕,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他反天宫而遭受惩戒,被诸神捉拿。“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结果悟空本事太大,他打败了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之后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这一次惩戒,一惩就是五百年。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是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悟空被扣压在五行山下,压而不死,这就是一种苦熬之惩戒。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了防他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心猿意马不服管束,又给他戴上一顶嵌金花帽(金箍),然后念一番紧箍咒。还叫他上天,钻地,入水,经风霜,斗酷暑,战火焰,被诬陷,捱委屈,受闷气,绞尽脑汁护师父,跑断腿儿寻帮助,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真真地苦杀了他。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只有在不被理解时,这条硬汉子才在观音菩萨面前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这就是惩戒,对悟空这样一位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硬汉子的惩戒。反天庭被扣压,报师恩历磨难,完成取经任务,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再说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天蓬元帅八戒因为蟠桃会上酗酒调戏嫦娥,“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有罪错投胎,唤做猪刚烈鬣”。伴师父取经路上,他因为食量大,经常吃不饱而挨饿,见了饭食吃得最多;性欲强烈,又特别受压抑,见了美女走不动;一遇灾祸,救不出师父,就说回家散伙;嗜睡,可又不能很好地休息,跟妖魔打斗时还寻机睡上片刻。卷帘大将沙和尚也是因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玉玻璃”“遭贬流沙东岸上”,后来皈依佛门,伴师父挑担取经。小白龙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告忤逆判处死罪,是观音菩萨垂怜与他,亲见玉帝,讨他下来,与唐僧做个脚力,这样“龙子归真化马形”。
此外,像泾河龙王、乌鸡国王、凤仙郡侯等神、人、魔都是因为不守、不敬而遭受惩戒。
唐僧西天取经是他惩,同时也是惩他。师徒五人走过的地方,经他们荡魔除妖,就变得干净多了。
西游记就是一部惩戒史,也是一部净化史,是惩戒神话之悬示。
先从主人公说起吧。如果你认为主人公是唐僧,那么他“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闻失地。鹜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弘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历经十二个国家,十万八千里之远,九九八十一难,方从灵山取得真经。有徒弟相随却不能腾云驾雾,飞身前行,速疾得经,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如来要惩戒他,正如佛祖所言“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真灵,转生东土” 。这大概就是惩戒吧。正因为是惩戒,所以佛祖安排,叫他受难,却不死。屡遭大难,却又屡次不死,一心一意地向佛,是为旃檀功德佛。
这惩戒就是叫他真灵转生东土,投身人间。没有出生之前,中了状元的父亲新婚之后赴官任之路上遭人陷害受难,母亲生之养而不得将其咬趾抛江,祖母破瓦窑里行乞度日。一家人生离死别,遭遇十分坎坷。长至一十八岁,酒肉和尚的一句骂言又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为人在世而无父母” 的大悲痛和金山寺法明长老的养育之恩,才有他复仇报本的经历及立意安禅的觉慧之心。
这惩戒就是唐太宗对他这个根源好、德行高、千经万典無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的和尚的认可,而“御弟圣僧”的口封,又使他发出了“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的弘誓大愿。才有他取经路上,虽历经磨难,从不言退缩的笃心实行。这惩戒就是对他的一系列的不可预知的山中、水中、风中、火中的,人的、兽的、魔的,真的、假的、善的、恶的,孤独、饥渴、恐怖、忍耐、盼望的,身体、心灵的,长久、长远的,刻骨铭心的考验。当然,这一切考验,都在如来的洞察之中。
如来惩戒他的不专心听讲的弟子真是颇费思量。这大概就是佛祖捍卫、宣扬佛法的不二法门吧!也是佛祖成为佛祖的经验之重演吧!求得真知,哪里有那么容易,而“超脱苦恼,解释灾愆”更属困难。
在一般人看来小说主要写的是孙悟空。悟空自那“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的山顶的仙石迸裂出生后,探洞成功被封为王,陡思生与死,漂出花果山,寻遍两大洲,访得菩提祖,悟彻真妙理,归本合元神。其实,从他跟从祖师学习开始,就受到了惩戒:先是听祖师开讲大道,喜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师问他学什么道,他坚持不能长生就这不学,那不学。急的祖师“跳下高台”“手持戒尺”将其头上打了三下,算是惩戒。而这一惩戒,却使悟空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第二次孙悟空是在大众面前卖弄,惊动了祖师,祖师惩戒他,撵他回家。从此悟空走上了独立革命的道路,他寻行头闹龙宫,勾姓名搅幽冥,致使“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他占有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天不怕、地不怕,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他反天宫而遭受惩戒,被诸神捉拿。“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结果悟空本事太大,他打败了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之后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这一次惩戒,一惩就是五百年。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是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悟空被扣压在五行山下,压而不死,这就是一种苦熬之惩戒。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了防他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心猿意马不服管束,又给他戴上一顶嵌金花帽(金箍),然后念一番紧箍咒。还叫他上天,钻地,入水,经风霜,斗酷暑,战火焰,被诬陷,捱委屈,受闷气,绞尽脑汁护师父,跑断腿儿寻帮助,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真真地苦杀了他。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只有在不被理解时,这条硬汉子才在观音菩萨面前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这就是惩戒,对悟空这样一位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硬汉子的惩戒。反天庭被扣压,报师恩历磨难,完成取经任务,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再说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天蓬元帅八戒因为蟠桃会上酗酒调戏嫦娥,“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有罪错投胎,唤做猪刚烈鬣”。伴师父取经路上,他因为食量大,经常吃不饱而挨饿,见了饭食吃得最多;性欲强烈,又特别受压抑,见了美女走不动;一遇灾祸,救不出师父,就说回家散伙;嗜睡,可又不能很好地休息,跟妖魔打斗时还寻机睡上片刻。卷帘大将沙和尚也是因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玉玻璃”“遭贬流沙东岸上”,后来皈依佛门,伴师父挑担取经。小白龙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告忤逆判处死罪,是观音菩萨垂怜与他,亲见玉帝,讨他下来,与唐僧做个脚力,这样“龙子归真化马形”。
此外,像泾河龙王、乌鸡国王、凤仙郡侯等神、人、魔都是因为不守、不敬而遭受惩戒。
唐僧西天取经是他惩,同时也是惩他。师徒五人走过的地方,经他们荡魔除妖,就变得干净多了。
西游记就是一部惩戒史,也是一部净化史,是惩戒神话之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