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断陷盆地构造发育史,岩心沉积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析。认为塔南凹陷经历了断陷盆地发育的全过程。南屯组沉积时期为断陷发育的顶峰时期。沉积了以湖相泥岩和扇三角洲为主的地层。储集层主要包括正常的沉积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两类。储集空间类型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有发育。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以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最好。
关键词:塔南凹陷沉积相 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四性关系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ift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rock facies,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Point out that Tanan sag underwent fault basin developed in the whole process. Nantun during the deposition is rift development peak. Deposit the strata which consisting mainly by Lake Facies mudstone and fan delta. Reservoir mainly includes the normal sedimentary sandstone and volcano clastic rock. Reservoir space types are primary pore and secondary pore are developmental. Different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is difference; in the fan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property is best. Key words: Tanan sag;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type; reservoir four sex中圖分类号:TU99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沉积背景
塔南凹陷在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其整体处于一个坳拉槽的构造背下,经历了初始张裂断陷阶段,断陷强烈拉张阶段,断陷快速沉降—逐渐抬升阶段,断陷萎缩阶段。气候变化经历了干旱-半干直到湿润潮湿阶段。南屯组沉积时期处于断陷快速沉降—逐渐抬升阶段,断陷规模进一步扩大,断陷发展到顶峰时期,范围扩大。南屯组沉积早期为最大湖泛期,湖相暗色泥岩广泛发育。下部南一段发育浅湖、滨浅湖及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晚期湖盆水体逐渐变浅,上部南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同时由于坳拉槽的构造活动的强烈作用,火山作用较为明显,在南屯组中下部地层沉积时,火山灰、凝灰岩等火山影响较为明显。
2 储层沉积相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或辫状河直接入湖或入海在浅水环境中形成的粗碎屑岩体系,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水动力机制,且扇三角洲皆具水上和水下两种沉积,同时具有过渡带的沉积特征。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具有近邻的、大坡降的剥蚀地貌环境,陆源碎屑供给充足、丰富且有较强冲积能力的出山入湖的水系条件。扇三角洲多在湖盆短轴方向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为其沉积的主体。
粒度特征是识别自然地理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志,利用粒度资料所作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C-M图(图1)可以明显看出:QR段发育,RS段较短,反映了重力流和牵引流皆有的水动力机制。
图1 南二段扇三角洲前缘C-M图图2南一段滑塌浊积扇C-M图
滑塌浊积扇大多是由浅水区的各类砂体构成,如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滩坝等。对于尚未完全固结的近岸浅水砂体,因厚度大,有一定坡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滑塌,部分沉积物发生再搬运,形成颗粒流和液化流,并进一步转化为沉积物重力流。在本区该类沉积相多为粗-中砂岩、砂砾岩、砾岩在滨浅湖前方再堆积下来,形成重力流辫状水道、滑塌扇、浊积砂等不同形态的砂体。
利用粒度资料所作南屯组南一段滑塌浊积扇的C-M(图2)图可以明显看出:发育QR段,而且QR平行于C=M基线,反映递变悬浮的搬运沉积机制。
3 储层岩石学特征
本区普通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岩屑长石砂岩,颜色以浅灰色、灰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岩屑,石英28%、长石37%、岩屑26%、杂基5%、胶结物4% 。分选中-差,大小颗粒杂乱分布,磨圆多为次圆,岩屑成份酸性喷发岩为主。总的来说,工区普通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偏低(图3)。
本区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岩石由晶屑、玻屑、岩屑、火山灰等组成。
图3岩石成分三角图
4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
4.1原生孔隙
①粒间孔隙:沉积物颗粒沉积后,经埋深固结成岩后留下的孔隙空间,是本区南屯组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图4)。在各类砂岩和砾岩中普遍发育。这类孔隙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中较为发育。
②剩余粒间孔隙:粒间孔隙被石英、长石、碳酸盐等其他矿物不同程度充填之后残留的一部分孔隙(图5)。这类孔隙的孔径依粒间孔隙的充填程度不同而异。
图4原生孔隙 图5剩余粒间孔隙
4.2次生孔隙
本区的次生孔隙以溶蚀孔隙较为常见,亦是本区南屯组油藏储层中重要的一类储集空间,由岩石的成岩阶段和成岩后的溶解作用形成。主要包括粒间溶蚀孔隙、长石粒内溶蚀孔隙、岩屑粒内溶蚀孔隙三类。
①粒间溶蚀孔隙:发育于砂岩和砾岩的岩屑和长石颗粒之间。由岩屑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工区内南屯组油藏储层粒间溶蚀较常见(图6)。
②长石粒内溶孔
长石粒内溶孔指储层岩石中长石斑晶或晶屑被部分溶蚀后留下的孔隙空间,是本区较为发育的一种次生孔隙,主要见于砂岩中的长石颗粒内(图7)。
③岩屑粒内溶孔
岩屑粒内溶孔见于砂岩和砾岩的岩屑内,南屯组多属于近物源沉积,岩石矿物和结构成熟度低,岩屑含量高,岩屑内易溶组分如长石、火山玻璃等遭受溶蚀后留下的空间,形成岩屑粒内溶孔。
图6粒间溶蚀孔隙 图7长石粒内溶孔
5岩性、沉积相与物性关系
5.1岩性与物性关系
岩石物性实验数据进行了分层段、分岩性统计(图8、图9),得到如下几点认识:①南二段和南一段储层物性特征不同,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南二段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南一段;②在南二段,以砂砾岩、粗砂岩物性最好,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9.6%、17.9%,平均渗透率为48.9mD、15.09mD;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次之,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7.2%、17.3%、17.8%,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23mD、5.04mD、4.35mD;③在南一段,以含砾砂岩、砂砾岩物性最好,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1.1%、9.2%,平均渗透率为2.88mD、0.95mD;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次之,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9.6%、9.3%、8.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2mD、0.68mD、0.14mD。
图8 孔隙度与岩性的关系图9渗透率与岩性的关系
5.2岩相与物性关系
南二段具有扇三角洲牵引流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和前扇三角洲等。南一段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滩砂、坝砂、泥滩、辫状水道、滑塌扇和浊积砂等。根据单井微相划分结果,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结果,统计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孔、渗差异。
南二段取心分析数据主要分布于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二者相比,以水下分流河道物性相对较好,其孔隙度3.7~24.1%,平均17.6%,渗透率0.02~751mD,平均26.7mD;南一段取心分析数据则主要分布于滩砂和坝砂,二者相比,以滩砂物性相对较好,其孔隙度1.0~13.5%,平均8.19%,渗透率0.02~8.98mD,平均0.37mD(图10、图11)。
图10沉积微相与孔隙度的关系图11沉积微相与渗透率的关系
结论:1储层沉积相主要包括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两种类型
2 以岩屑长石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3储集空间类型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有发育
4水下分流河道为物性最好的储层
关键词:塔南凹陷沉积相 储集空间类型储层四性关系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ift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rock facies,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Point out that Tanan sag underwent fault basin developed in the whole process. Nantun during the deposition is rift development peak. Deposit the strata which consisting mainly by Lake Facies mudstone and fan delta. Reservoir mainly includes the normal sedimentary sandstone and volcano clastic rock. Reservoir space types are primary pore and secondary pore are developmental. Different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is difference; in the fan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property is best. Key words: Tanan sag;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type; reservoir four sex中圖分类号:TU99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沉积背景
塔南凹陷在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其整体处于一个坳拉槽的构造背下,经历了初始张裂断陷阶段,断陷强烈拉张阶段,断陷快速沉降—逐渐抬升阶段,断陷萎缩阶段。气候变化经历了干旱-半干直到湿润潮湿阶段。南屯组沉积时期处于断陷快速沉降—逐渐抬升阶段,断陷规模进一步扩大,断陷发展到顶峰时期,范围扩大。南屯组沉积早期为最大湖泛期,湖相暗色泥岩广泛发育。下部南一段发育浅湖、滨浅湖及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晚期湖盆水体逐渐变浅,上部南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同时由于坳拉槽的构造活动的强烈作用,火山作用较为明显,在南屯组中下部地层沉积时,火山灰、凝灰岩等火山影响较为明显。
2 储层沉积相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或辫状河直接入湖或入海在浅水环境中形成的粗碎屑岩体系,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水动力机制,且扇三角洲皆具水上和水下两种沉积,同时具有过渡带的沉积特征。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具有近邻的、大坡降的剥蚀地貌环境,陆源碎屑供给充足、丰富且有较强冲积能力的出山入湖的水系条件。扇三角洲多在湖盆短轴方向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为其沉积的主体。
粒度特征是识别自然地理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志,利用粒度资料所作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C-M图(图1)可以明显看出:QR段发育,RS段较短,反映了重力流和牵引流皆有的水动力机制。
图1 南二段扇三角洲前缘C-M图图2南一段滑塌浊积扇C-M图
滑塌浊积扇大多是由浅水区的各类砂体构成,如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滩坝等。对于尚未完全固结的近岸浅水砂体,因厚度大,有一定坡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滑塌,部分沉积物发生再搬运,形成颗粒流和液化流,并进一步转化为沉积物重力流。在本区该类沉积相多为粗-中砂岩、砂砾岩、砾岩在滨浅湖前方再堆积下来,形成重力流辫状水道、滑塌扇、浊积砂等不同形态的砂体。
利用粒度资料所作南屯组南一段滑塌浊积扇的C-M(图2)图可以明显看出:发育QR段,而且QR平行于C=M基线,反映递变悬浮的搬运沉积机制。
3 储层岩石学特征
本区普通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岩屑长石砂岩,颜色以浅灰色、灰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岩屑,石英28%、长石37%、岩屑26%、杂基5%、胶结物4% 。分选中-差,大小颗粒杂乱分布,磨圆多为次圆,岩屑成份酸性喷发岩为主。总的来说,工区普通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偏低(图3)。
本区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岩石由晶屑、玻屑、岩屑、火山灰等组成。
图3岩石成分三角图
4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
4.1原生孔隙
①粒间孔隙:沉积物颗粒沉积后,经埋深固结成岩后留下的孔隙空间,是本区南屯组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图4)。在各类砂岩和砾岩中普遍发育。这类孔隙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中较为发育。
②剩余粒间孔隙:粒间孔隙被石英、长石、碳酸盐等其他矿物不同程度充填之后残留的一部分孔隙(图5)。这类孔隙的孔径依粒间孔隙的充填程度不同而异。
图4原生孔隙 图5剩余粒间孔隙
4.2次生孔隙
本区的次生孔隙以溶蚀孔隙较为常见,亦是本区南屯组油藏储层中重要的一类储集空间,由岩石的成岩阶段和成岩后的溶解作用形成。主要包括粒间溶蚀孔隙、长石粒内溶蚀孔隙、岩屑粒内溶蚀孔隙三类。
①粒间溶蚀孔隙:发育于砂岩和砾岩的岩屑和长石颗粒之间。由岩屑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工区内南屯组油藏储层粒间溶蚀较常见(图6)。
②长石粒内溶孔
长石粒内溶孔指储层岩石中长石斑晶或晶屑被部分溶蚀后留下的孔隙空间,是本区较为发育的一种次生孔隙,主要见于砂岩中的长石颗粒内(图7)。
③岩屑粒内溶孔
岩屑粒内溶孔见于砂岩和砾岩的岩屑内,南屯组多属于近物源沉积,岩石矿物和结构成熟度低,岩屑含量高,岩屑内易溶组分如长石、火山玻璃等遭受溶蚀后留下的空间,形成岩屑粒内溶孔。
图6粒间溶蚀孔隙 图7长石粒内溶孔
5岩性、沉积相与物性关系
5.1岩性与物性关系
岩石物性实验数据进行了分层段、分岩性统计(图8、图9),得到如下几点认识:①南二段和南一段储层物性特征不同,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南二段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南一段;②在南二段,以砂砾岩、粗砂岩物性最好,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9.6%、17.9%,平均渗透率为48.9mD、15.09mD;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次之,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7.2%、17.3%、17.8%,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23mD、5.04mD、4.35mD;③在南一段,以含砾砂岩、砂砾岩物性最好,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1.1%、9.2%,平均渗透率为2.88mD、0.95mD;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次之,其平均孔隙度分别为9.6%、9.3%、8.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2mD、0.68mD、0.14mD。
图8 孔隙度与岩性的关系图9渗透率与岩性的关系
5.2岩相与物性关系
南二段具有扇三角洲牵引流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和前扇三角洲等。南一段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滩砂、坝砂、泥滩、辫状水道、滑塌扇和浊积砂等。根据单井微相划分结果,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结果,统计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孔、渗差异。
南二段取心分析数据主要分布于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二者相比,以水下分流河道物性相对较好,其孔隙度3.7~24.1%,平均17.6%,渗透率0.02~751mD,平均26.7mD;南一段取心分析数据则主要分布于滩砂和坝砂,二者相比,以滩砂物性相对较好,其孔隙度1.0~13.5%,平均8.19%,渗透率0.02~8.98mD,平均0.37mD(图10、图11)。
图10沉积微相与孔隙度的关系图11沉积微相与渗透率的关系
结论:1储层沉积相主要包括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两种类型
2 以岩屑长石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要岩石类型
3储集空间类型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都有发育
4水下分流河道为物性最好的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