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观念是对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观念的陈述,是英语学习的核心。通过把单元理解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关注学生已有经验,鼓励在实践中积累并亲身参与,主动建构新知识。在大观念教学理念下,关注内部联系和学习进阶是教学过程中的要点,也是指导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教学效能的依据。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学者辛妮·沃克(Walker. S)提出的围绕大观念的线性链课程设计模式,尤其适用于单元内部的大观念课程开发。该模式从大观念出发设计探索性的关键问题,实现从关键概念到具体问题的过渡;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或(和)单元的总体目标,并将零散目标建立强关联,使整个单元课程逻辑通畅。由此,基于英语大观念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单元主题和内容—筛选大观念—设定单元目标—确定课时分概念—设定课时目标—开发教学活动方案—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反思。
以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第8单元为例,本单元圍绕“Discoveries”这一主题展开,在单元大观念的引领下,通过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层层递进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深层认知。
首先,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筛选大观念。本单元主题为“Discoveries”,通过阅读三个重大科学发现、探究科学品质,再结合自己种植土豆的过程,作者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写作环节,描述作者的成长经历,这一系列学习过程明确了本单元的逻辑关系:历史上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的品质—身边的发现—自我成长,实现由远及近、从外显到内心的自我提升认知过程。因此,可以把大观念确定为“Journey to discover(发现之旅)”。
其次,设定单元目标。经过对单元内容的深度解读和综合考虑,将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设定为获取、概括并整合科学家及个人种植土豆的发现过程,阐释并分析科学家具备的品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论自己的发现之旅,完成关于发现之旅的海报并展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逐层推进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落实,为实现大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第三,确定每课的分概念。确立每课的分概念是实现单元目标的关键部分。基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发掘了每节课的分概念。第一课主要介绍历史上医疗领域的著名发现(如antibiotics, X-rays,DNA)发现过程及影响,因此,本课的概念为“科学发现”;第二课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科学年会获奖者,鼓励学生探究,因此,本课概念为“科学品质”;为了鼓励学生思考,我以记录土豆萌发过程为例,启发学生也要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因此,第三课的概念可以定义为“身边的发现”;最后,用学生自我发现的实例鼓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挖掘自我潜力,完成从外在到内心的成长之旅,因此,最后一个课时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发现自我”。
第四,设定每课的目标。分概念指导着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一个分概念围绕着“科学发现”展开,共分为两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获取三个科学发现的事实性信息并向同学介绍;回顾三个发现并介绍网络中学习到的其他重大发现,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完成海报的第一部分“科学发现”。第二课的概念为“科学品质”,教学目标为通过听力获取对话中谈到的科学品质,作出评价并阐述理由,并将讨论的内容记录在海报中,完成海报制作的第二部分“探究科学品质”。第三课的概念为“身边的发现”,目标可以设定为记录并讲述土豆的萌发过程,谈论收获,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帮助学生完成海报的第三部分“身边的发现”。最后落实到自我发现,教学目标为梳理作者转变的过程,讲述自我成长故事,完成海报最后一部分“自我发现”。通过分目标的设立,教师更加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目标的引领下,为实现大的教学任务层层推进落实。
第五,开发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教学。开发教学活动方案,以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学习到运用,实现学习知识的内化和创新。
以通州区觅子店中学张苗苗老师设计的第一课活动方案为例。在本课开始,通过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引发阅读期待。Q1: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discoveries?Q2: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three discoveries?在问题的引导下,查找关于三个发现的事实性信息,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并概括。活动第二部为: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描述文中的三种发现,分析文中科学发现的意义、特点及两面性,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探究阶段。Activity 3: Retell the text based on the mind map. The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Scientists discovered DNA in 1869. How many years later did they discover its structure?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fact?(2)What effect does the three discoveries have on human body?第三部分以文章中的一句话为触发点,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可以使人们生活更好的新发现,达成了本课的迁移创新活动目标。Activity 5:The writer says if we discover more about the human body, we can help people live longer and better lives. Please imagine a new discovery that can help people live longer and better. 在一系列活动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最后,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本单元的大观念是否有效达成,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评和互评。通过完成海报的情况和在班级展示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完成自己的发现之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逐渐具备了主动深入探究的意识,发展了学科素养,学会从发现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究拓展至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同时,在单元大观念引领下,教师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发掘内部联系,也促进了自身的思考和发展。
编辑 _ 汪倩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学者辛妮·沃克(Walker. S)提出的围绕大观念的线性链课程设计模式,尤其适用于单元内部的大观念课程开发。该模式从大观念出发设计探索性的关键问题,实现从关键概念到具体问题的过渡;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或(和)单元的总体目标,并将零散目标建立强关联,使整个单元课程逻辑通畅。由此,基于英语大观念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单元主题和内容—筛选大观念—设定单元目标—确定课时分概念—设定课时目标—开发教学活动方案—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反思。
以北师大版英语九年级第8单元为例,本单元圍绕“Discoveries”这一主题展开,在单元大观念的引领下,通过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层层递进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形成深层认知。
首先,根据单元主题和内容筛选大观念。本单元主题为“Discoveries”,通过阅读三个重大科学发现、探究科学品质,再结合自己种植土豆的过程,作者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写作环节,描述作者的成长经历,这一系列学习过程明确了本单元的逻辑关系:历史上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的品质—身边的发现—自我成长,实现由远及近、从外显到内心的自我提升认知过程。因此,可以把大观念确定为“Journey to discover(发现之旅)”。
其次,设定单元目标。经过对单元内容的深度解读和综合考虑,将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设定为获取、概括并整合科学家及个人种植土豆的发现过程,阐释并分析科学家具备的品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论自己的发现之旅,完成关于发现之旅的海报并展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逐层推进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落实,为实现大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第三,确定每课的分概念。确立每课的分概念是实现单元目标的关键部分。基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发掘了每节课的分概念。第一课主要介绍历史上医疗领域的著名发现(如antibiotics, X-rays,DNA)发现过程及影响,因此,本课的概念为“科学发现”;第二课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科学年会获奖者,鼓励学生探究,因此,本课概念为“科学品质”;为了鼓励学生思考,我以记录土豆萌发过程为例,启发学生也要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因此,第三课的概念可以定义为“身边的发现”;最后,用学生自我发现的实例鼓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挖掘自我潜力,完成从外在到内心的成长之旅,因此,最后一个课时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发现自我”。
第四,设定每课的目标。分概念指导着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一个分概念围绕着“科学发现”展开,共分为两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获取三个科学发现的事实性信息并向同学介绍;回顾三个发现并介绍网络中学习到的其他重大发现,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完成海报的第一部分“科学发现”。第二课的概念为“科学品质”,教学目标为通过听力获取对话中谈到的科学品质,作出评价并阐述理由,并将讨论的内容记录在海报中,完成海报制作的第二部分“探究科学品质”。第三课的概念为“身边的发现”,目标可以设定为记录并讲述土豆的萌发过程,谈论收获,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帮助学生完成海报的第三部分“身边的发现”。最后落实到自我发现,教学目标为梳理作者转变的过程,讲述自我成长故事,完成海报最后一部分“自我发现”。通过分目标的设立,教师更加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目标的引领下,为实现大的教学任务层层推进落实。
第五,开发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教学。开发教学活动方案,以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学习到运用,实现学习知识的内化和创新。
以通州区觅子店中学张苗苗老师设计的第一课活动方案为例。在本课开始,通过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引发阅读期待。Q1: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discoveries?Q2: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se three discoveries?在问题的引导下,查找关于三个发现的事实性信息,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并概括。活动第二部为: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描述文中的三种发现,分析文中科学发现的意义、特点及两面性,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探究阶段。Activity 3: Retell the text based on the mind map. The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Scientists discovered DNA in 1869. How many years later did they discover its structure?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fact?(2)What effect does the three discoveries have on human body?第三部分以文章中的一句话为触发点,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可以使人们生活更好的新发现,达成了本课的迁移创新活动目标。Activity 5:The writer says if we discover more about the human body, we can help people live longer and better lives. Please imagine a new discovery that can help people live longer and better. 在一系列活动的引导下,学生完成了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最后,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本单元的大观念是否有效达成,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评和互评。通过完成海报的情况和在班级展示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完成自己的发现之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逐渐具备了主动深入探究的意识,发展了学科素养,学会从发现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究拓展至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同时,在单元大观念引领下,教师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发掘内部联系,也促进了自身的思考和发展。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