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扶贫的快速推进,普惠金融登历史舞台,其主要受惠群体为农户及贫困人口,将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结合又达到一个创新点,推进社会发展,能够将惠普信贷的资金优势恰当准确应用到国家的扶贫事业中,然而由于社会复杂性,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来促进地区发展成为诸多学者研究内容。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政策合力
贫困这个世界性大题在我国尤为显著,我国有大杂居小聚居态势,且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且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均匀,城镇发展不均匀,使得全国实现全面脱贫问题难以解决。我国已经进行扶贫工作长达30余年,经过诸多领导人的努力,终于有7亿农村人口脱贫,可见党中央多年来的显著成就,但是因为我国基数大,仍有较多人口仍处于贫困阶段,使得当今时代成为全面脱帽的最艰难时刻。在党中央的支持下,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提出的精准扶贫与金融扶贫的有机结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两者的如何结合成为主要问题[1]。是否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怎么影响,会有什么应对措施;精准扶贫应该如何抓住精准来进行金融支持,会不会造成资金流失问题;应该颁布何种地方政策来更好得适应发展社会。
1、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问题
(一)“普惠金融”提出与发展
首先出现在2005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中,主要是为了面对广大贫困国家和贫困民族所提出的救助方案,发展至今,已经在众多国家中得到推广。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使得国家金融体系更加完备,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以及16年颁布的金融发展规划等都对我国的普惠金融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我国的惠普相关工作相继展开,近年来的观察发现取得了辉煌成就。由于惠普金融的设立目的在于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从而带动一些贫苦人口走上富裕,因此间接上解决了三农问题,加快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完成进程。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少,使得金融资金供给匮乏,而且由于农村地处偏僻,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难以被利用而产生可靠利息,农村人口疏散、农户收入较低、生产量低等因素存在,難以在农村区域扎根。另一方面,农村农户普遍信用较低,也会有拖账赖账等现象出现,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农村金融机构设点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不利于惠普金融的开展。农村地区需求低。在农村地区,因为生产力较低,农户生产生活方式较为单一,且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教育水平低,金融资金投入知识较为匮乏等因素存在,使得广大农村人民对惠普金融不能很好利用,表现为需求低。最后,因为农村地区农户普遍教育程度低下,对信用贷款的信用观念意识不强,会造成金融机构收贷难的问题存在,在实际中表现为不良贷款比重偏大,资金难以收回现象。
2、精准扶贫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效果
(一)精准扶贫提出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关注“三农”问题,并且在全国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打好这一仗成为主要的问题。对此国家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使得我国对新时代下让全国人民全面脱贫任务的一个正确举措[2]。该举措是习总书记于2013年在一次考察中提起的,在随后经过多次实践,该政策正式问世,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随后在云南、甘肃等地区依次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苦人民进行帮扶,目标明确,有利于打好这一仗。在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已经摘帽,对于贫困人口也在逐步改善生活,总体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精准扶贫发展中存在问题
扶贫对象认定问题。在我国对于贫困人口的认定主要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其主要依靠国家的标准进行认定,然后经过群众评议等方式来识别对象[3]。尤其注意的是国家评定贫困对象的主要依据是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标准,首先获取真实收入数据较难,因为对于农户必然会出现收入谎报、错报,其次建档立卡工作的正确执行至少需要三年,存在问题。最后机制还在完善中,缺乏科学合理性需要多加实践才能准确实施。扶贫项目难以实施。地方不同,管理策略不同,会导致对国家的一些资金,难以因地制宜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而且投资主要依靠贫困程度,会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资金分工阻力较大。区域差别造成扶贫程度不一,效果不同。在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快速发展地区的扶贫工作与欠发达地区的精准扶贫程度不同,在工作中,必然会出现形式化问题。
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合力推动扶贫事业发展
惠普金融的受惠面积为我国广大农村人民,而精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关键也在农村农户,因此两者的结合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通过大力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入住农户,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前提下,与精准扶贫完美对接,可以开展相应活动,扩大营业方式与营业范围,有针对性地吸引贫困农户进行投资建设,改善自身生活。可以通过相关理论支持,开展相应管理课程来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投资[4]。其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汇集多方资金来达到资金投入要求,并进行诸多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拉拢农户前来贷款投资建设,提高家庭收入。
五、总结
在当前阶段,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扶贫成效,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但是,仅依靠金融机构和财政补贴难以实现扶贫大业的成功,还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和配套政策,才能发挥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君.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的实践[J],武汉金融,2017,(3):84-87.
[2] 贾晋,肖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 2017,(1) :70-75.
[3] 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 [J].甘肃金融,2016,(1)
[4] 周孟亮,彭雅婷.我国金融扶贫的理论与对策——基 于普惠金融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12)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政策合力
贫困这个世界性大题在我国尤为显著,我国有大杂居小聚居态势,且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且国家东西部发展不均匀,城镇发展不均匀,使得全国实现全面脱贫问题难以解决。我国已经进行扶贫工作长达30余年,经过诸多领导人的努力,终于有7亿农村人口脱贫,可见党中央多年来的显著成就,但是因为我国基数大,仍有较多人口仍处于贫困阶段,使得当今时代成为全面脱帽的最艰难时刻。在党中央的支持下,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提出的精准扶贫与金融扶贫的有机结合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两者的如何结合成为主要问题[1]。是否会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怎么影响,会有什么应对措施;精准扶贫应该如何抓住精准来进行金融支持,会不会造成资金流失问题;应该颁布何种地方政策来更好得适应发展社会。
1、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问题
(一)“普惠金融”提出与发展
首先出现在2005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中,主要是为了面对广大贫困国家和贫困民族所提出的救助方案,发展至今,已经在众多国家中得到推广。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使得国家金融体系更加完备,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以及16年颁布的金融发展规划等都对我国的普惠金融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我国的惠普相关工作相继展开,近年来的观察发现取得了辉煌成就。由于惠普金融的设立目的在于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从而带动一些贫苦人口走上富裕,因此间接上解决了三农问题,加快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完成进程。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少,使得金融资金供给匮乏,而且由于农村地处偏僻,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难以被利用而产生可靠利息,农村人口疏散、农户收入较低、生产量低等因素存在,難以在农村区域扎根。另一方面,农村农户普遍信用较低,也会有拖账赖账等现象出现,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农村金融机构设点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不利于惠普金融的开展。农村地区需求低。在农村地区,因为生产力较低,农户生产生活方式较为单一,且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教育水平低,金融资金投入知识较为匮乏等因素存在,使得广大农村人民对惠普金融不能很好利用,表现为需求低。最后,因为农村地区农户普遍教育程度低下,对信用贷款的信用观念意识不强,会造成金融机构收贷难的问题存在,在实际中表现为不良贷款比重偏大,资金难以收回现象。
2、精准扶贫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效果
(一)精准扶贫提出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关注“三农”问题,并且在全国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打好这一仗成为主要的问题。对此国家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使得我国对新时代下让全国人民全面脱贫任务的一个正确举措[2]。该举措是习总书记于2013年在一次考察中提起的,在随后经过多次实践,该政策正式问世,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随后在云南、甘肃等地区依次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苦人民进行帮扶,目标明确,有利于打好这一仗。在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已经摘帽,对于贫困人口也在逐步改善生活,总体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精准扶贫发展中存在问题
扶贫对象认定问题。在我国对于贫困人口的认定主要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其主要依靠国家的标准进行认定,然后经过群众评议等方式来识别对象[3]。尤其注意的是国家评定贫困对象的主要依据是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标准,首先获取真实收入数据较难,因为对于农户必然会出现收入谎报、错报,其次建档立卡工作的正确执行至少需要三年,存在问题。最后机制还在完善中,缺乏科学合理性需要多加实践才能准确实施。扶贫项目难以实施。地方不同,管理策略不同,会导致对国家的一些资金,难以因地制宜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而且投资主要依靠贫困程度,会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资金分工阻力较大。区域差别造成扶贫程度不一,效果不同。在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等快速发展地区的扶贫工作与欠发达地区的精准扶贫程度不同,在工作中,必然会出现形式化问题。
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合力推动扶贫事业发展
惠普金融的受惠面积为我国广大农村人民,而精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关键也在农村农户,因此两者的结合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通过大力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入住农户,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前提下,与精准扶贫完美对接,可以开展相应活动,扩大营业方式与营业范围,有针对性地吸引贫困农户进行投资建设,改善自身生活。可以通过相关理论支持,开展相应管理课程来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投资[4]。其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汇集多方资金来达到资金投入要求,并进行诸多安全保障实施方案,拉拢农户前来贷款投资建设,提高家庭收入。
五、总结
在当前阶段,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扶贫成效,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但是,仅依靠金融机构和财政补贴难以实现扶贫大业的成功,还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和配套政策,才能发挥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君.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关系研究———基于湖南湘西州的实践[J],武汉金融,2017,(3):84-87.
[2] 贾晋,肖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 2017,(1) :70-75.
[3] 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 [J].甘肃金融,2016,(1)
[4] 周孟亮,彭雅婷.我国金融扶贫的理论与对策——基 于普惠金融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