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走出自我,走向社会的一把钥匙。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知识积攒,内化,提炼,发扬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的起跑线上跨出最精彩的第一步呢?
一、读读说说天天乐,一点兴趣,一点文章
1、说说故事,培养写作好感。
孩子都爱听故事,爷爷讲的,奶奶讲的,爸爸讲的,妈妈讲的,老师讲的……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他们更爱讲故事,任何一个孩子,即便是平时比较内向和寡言的孩子,只要在他们一打开话匣子说故事,都会显得特别激动和兴奋。如果能引起共鸣的话,情绪将更加高涨。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我尝试着让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并且在班上让大家看同样的故事,经常挑选比较经典的内容,先通过老师的生动的叙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鼓励学生模仿老师学说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孩子还小,不知道怎样表达故事中的情感,我用自身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让他们找到方向;让学生读相同的故事,通过讨论,不但让他们都可以有话说,还能产生很多共鸣,在共鸣之外更可以延伸。这样能让每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倾诉欲望。
2、读读句子,激发写作欲望。
为什么美丽能从口中说出来?让孩子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低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高峰期,抽象思维还在培养阶段。抓住这个培养契机,让学生在形象抽象交替的过程中,激起写作的欲望。
平时我在训练孩子掌握语文技能的时候会注重孩子读句子,模仿说句子这方面的练习。小学一年级下册有第一篇识字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媒体、图画以及语言渲染等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再利用一定的句式来引导学生表达:春天真美啊,轻轻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细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小朋友们的脸上露出了春天般的喜悦。通过这些句子的表述,能让学生学会把看到的美、想到的美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我所说的把美丽从口中说出来。
二、字词句段常常练,一点经历,一点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掌握语言文字的初级阶段,所以对写作的培养要架设一个阶梯。从字,再到词,然后到句,接着到段,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的前奏,为了能让高潮一鸣惊人,前奏必须平稳而悠长。
从字到词在于理解,指导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一年级在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将这些新学的汉字组成词语,并且这些词语都要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都可以直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学会的汉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我们要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词语。
从词到句在于完整,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升优美。学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要求孩子能够用一句清晰完整的话来表达一个意思。例如在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看图说话只是能让学生用一些词语来找出一些直观的事物,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一定的高度,就引导他们看着图画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一幅春天的图画,刚起步的时候,学生只能说这是春天,有燕子,桃花,小草等等事物,慢慢的我们就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整合在一起: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绿了,桃花也开了。学生能这样将内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清楚后,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表达更加优美: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站在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春天的歌。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粉红的桃花开放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春天真美啊!这也是从句到段的整合,不仅提升了语言文字的优美,也有了连贯和条理,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这些过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必须清晰灌输,正确引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学生的这些基本语言文字能力。这是学生进行写作最重要的工具。
三、社会生活处处趣,一点观察,一点感悟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儿童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观察。这时,老师的眼睛就要成为学生和世界之间的窗户。让学生透过老师这扇窗来观察自然。例如老师在课间可以多和孩子接触交流,谈谈生活中的事物。聊窗外的一只小鸟,聊同学的一只铅笔,聊课间的一个游戏,聊同学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慢慢引起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例如,正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我和学生们边走边谈,看着青青的草地,碧绿的嫩芽,美丽的花朵,我不禁想到,我们可以把课堂上的语文训练延伸到生活中间来,于是我便边对身边的孩子说:“看这绿油油的草地,让你想到了什么?”一位学生异常深情地说道:“我感觉就像一片绿色的地毯,睡在上面肯定很舒服!”……精彩的感悟接连不断。或许我们在想,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如果这种学习延伸到生活中,是否会让人觉得比较做作呢?其实不然,生活其实就是课堂最好的延续。我们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我们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四、笔耕不绰多多写,一点鼓励,一点收获
在学生积聚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就要鼓励学生运用于写作实践,勤写、多写,把自己的感想及时地记录下来。为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写作的练习,所以我常常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写作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片段式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练习目标集中,方式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易于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动笔,多动笔的习惯。在这样的小片段练习中,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引导学生获得作文题材,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学生感受到身边隐藏的乐趣,产生交流和倾诉的欲望。
对学生的作品要给予肯定,让学生的写作成果相互分享,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从激发兴趣到字词句段训练,再到细心观察,最后实践写作,必须按照它的过程,循序渐进。让孩子写作学习的这场马拉松长跑,跨出精彩的第一步,跑好以后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一、读读说说天天乐,一点兴趣,一点文章
1、说说故事,培养写作好感。
孩子都爱听故事,爷爷讲的,奶奶讲的,爸爸讲的,妈妈讲的,老师讲的……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他们更爱讲故事,任何一个孩子,即便是平时比较内向和寡言的孩子,只要在他们一打开话匣子说故事,都会显得特别激动和兴奋。如果能引起共鸣的话,情绪将更加高涨。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我尝试着让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并且在班上让大家看同样的故事,经常挑选比较经典的内容,先通过老师的生动的叙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鼓励学生模仿老师学说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孩子还小,不知道怎样表达故事中的情感,我用自身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让他们找到方向;让学生读相同的故事,通过讨论,不但让他们都可以有话说,还能产生很多共鸣,在共鸣之外更可以延伸。这样能让每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倾诉欲望。
2、读读句子,激发写作欲望。
为什么美丽能从口中说出来?让孩子感受文字表达的魅力。低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高峰期,抽象思维还在培养阶段。抓住这个培养契机,让学生在形象抽象交替的过程中,激起写作的欲望。
平时我在训练孩子掌握语文技能的时候会注重孩子读句子,模仿说句子这方面的练习。小学一年级下册有第一篇识字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媒体、图画以及语言渲染等等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再利用一定的句式来引导学生表达:春天真美啊,轻轻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细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小朋友们的脸上露出了春天般的喜悦。通过这些句子的表述,能让学生学会把看到的美、想到的美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我所说的把美丽从口中说出来。
二、字词句段常常练,一点经历,一点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掌握语言文字的初级阶段,所以对写作的培养要架设一个阶梯。从字,再到词,然后到句,接着到段,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的前奏,为了能让高潮一鸣惊人,前奏必须平稳而悠长。
从字到词在于理解,指导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一年级在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将这些新学的汉字组成词语,并且这些词语都要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都可以直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学会的汉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我们要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词语。
从词到句在于完整,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升优美。学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要求孩子能够用一句清晰完整的话来表达一个意思。例如在一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看图说话只是能让学生用一些词语来找出一些直观的事物,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一定的高度,就引导他们看着图画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一幅春天的图画,刚起步的时候,学生只能说这是春天,有燕子,桃花,小草等等事物,慢慢的我们就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整合在一起: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绿了,桃花也开了。学生能这样将内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清楚后,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表达更加优美: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站在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春天的歌。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粉红的桃花开放了,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春天真美啊!这也是从句到段的整合,不仅提升了语言文字的优美,也有了连贯和条理,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这些过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必须清晰灌输,正确引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学生的这些基本语言文字能力。这是学生进行写作最重要的工具。
三、社会生活处处趣,一点观察,一点感悟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儿童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观察。这时,老师的眼睛就要成为学生和世界之间的窗户。让学生透过老师这扇窗来观察自然。例如老师在课间可以多和孩子接触交流,谈谈生活中的事物。聊窗外的一只小鸟,聊同学的一只铅笔,聊课间的一个游戏,聊同学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慢慢引起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例如,正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我和学生们边走边谈,看着青青的草地,碧绿的嫩芽,美丽的花朵,我不禁想到,我们可以把课堂上的语文训练延伸到生活中间来,于是我便边对身边的孩子说:“看这绿油油的草地,让你想到了什么?”一位学生异常深情地说道:“我感觉就像一片绿色的地毯,睡在上面肯定很舒服!”……精彩的感悟接连不断。或许我们在想,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如果这种学习延伸到生活中,是否会让人觉得比较做作呢?其实不然,生活其实就是课堂最好的延续。我们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我们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四、笔耕不绰多多写,一点鼓励,一点收获
在学生积聚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就要鼓励学生运用于写作实践,勤写、多写,把自己的感想及时地记录下来。为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写作的练习,所以我常常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写作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片段式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练习目标集中,方式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易于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动笔,多动笔的习惯。在这样的小片段练习中,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引导学生获得作文题材,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学生感受到身边隐藏的乐趣,产生交流和倾诉的欲望。
对学生的作品要给予肯定,让学生的写作成果相互分享,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从激发兴趣到字词句段训练,再到细心观察,最后实践写作,必须按照它的过程,循序渐进。让孩子写作学习的这场马拉松长跑,跨出精彩的第一步,跑好以后的每一步。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