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海曙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关工作要求,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17年3月,海曙区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这是当年华东地区唯一入选的试点项目,目前在全国仅有的3批19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中,与海曙区同类型的只有6个。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实施现状
2017年以来,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曙区按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要求和规划设计方案,依托现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优势,分步实施、积极探索,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稻产业中集成应用,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
组建高水平团队。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和海曙区政府分别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实施工作小组,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督促落实各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由浙江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对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全程跟踪并提供技术支撑。以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海曙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为实施单位,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化生态农业综合区为项目实施地,分两期实施,共涉及土地面积10900亩。
推进标准化建设。配置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高效精准新型农机具、北斗地基增强基站、农机高精度自动作业与精准导航系统等。配置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田精准整理与作业系统、播种监视系统、病虫害防控系统等。配置精细管理及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农机具远程在线监测装置、农机监测与协同精密作业服务集成系统、农情监测与决策平台、培训展示系统等。
强化资金保障。为确保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落实2572万元项目前期规划建设资金,其中除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40万元外,海曙区财政配套了1200万元,不足部分由海曙粮人粮机合作社自筹,古林镇政府给予兜底保障。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深化方向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围绕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发挥,以效益的目标、科技的头脑、品牌的意识、服务的理念、融合的方向深化各项建设,努力在促进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一套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率先成为体现浙江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提升稻米附加值。建立隆平高科驻海曙古林工作站,借助隆平高科在水稻种植方面的优势,试种优质籼米稻种,增加墒情监测体系中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等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因素的分析,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数据可分析的水稻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做大做强古林大米品牌,提高稻米附加值。
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配套建设了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配备5台大型烘干机,并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技术先进的“1+N”叠盘育秧设备,具备单季满足1万—2万亩水稻机插供秧能力。下一步,将利用这些设施设备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秧、稻谷烘干服务。同时,项目区将整合农机、农艺和信息化人才,成立农机装备维修中心,设立农机服务大厅,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和信息化装备的维护维修服务。此外,与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合作,成立数字农业培训中心,开展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培训示范服务,促进周边农户与数字农业的有效对接。
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节本营利是试点项目成功和全面推广的一個重要因素。下一步,试点项目将发挥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的展示、科普、查询、宣传等功能,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旅游体验区、生态休闲步道和景观河道等设施建设,整合周边古村落文化、天胜农牧精品园、科研科教基地、生态种植基地等资源,探索开展农业科技展示、观光休闲、乡村运动、农事体验、科普科研等文旅活动,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从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加快提升农民适应数字农业发展能力。大田种植数字农业科技含量高,系统集成难度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海曙的试点项目是全国第一批,无经验可借鉴,缺乏既懂水稻种植,又懂农机、农艺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下一步,将邀请农机、大数据、科研院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该项目提供针对性智力支持。同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借鉴意义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针对南方地区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地块碎片化导致农机机械化效率低下、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的破解,实现水稻生产的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凭农民积累的经验和手艺进行生产管理的传统。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对宁波和长三角地区的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具有较大的示范带动意义。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农业机械化,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10%,单产提高2%,亩均净利润增加5%,整个项目区综合效益每年增加约120万元。
生态效益方面。肥料、农药、灌溉水使用量减少8%—10%,全面提升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水平。建立秸秆、农用废弃物处理机制,建设农业废水处理中心,有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实施水稻种植数字农业集成示范,促进了农艺、农机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带动周边区域水稻种植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海曙区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张逸龙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实施现状
2017年以来,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曙区按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要求和规划设计方案,依托现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优势,分步实施、积极探索,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稻产业中集成应用,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
组建高水平团队。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和海曙区政府分别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实施工作小组,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督促落实各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由浙江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对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全程跟踪并提供技术支撑。以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海曙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为实施单位,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化生态农业综合区为项目实施地,分两期实施,共涉及土地面积10900亩。
推进标准化建设。配置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高效精准新型农机具、北斗地基增强基站、农机高精度自动作业与精准导航系统等。配置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田精准整理与作业系统、播种监视系统、病虫害防控系统等。配置精细管理及公共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农机具远程在线监测装置、农机监测与协同精密作业服务集成系统、农情监测与决策平台、培训展示系统等。
强化资金保障。为确保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落实2572万元项目前期规划建设资金,其中除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740万元外,海曙区财政配套了1200万元,不足部分由海曙粮人粮机合作社自筹,古林镇政府给予兜底保障。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深化方向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围绕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发挥,以效益的目标、科技的头脑、品牌的意识、服务的理念、融合的方向深化各项建设,努力在促进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一套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率先成为体现浙江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提升稻米附加值。建立隆平高科驻海曙古林工作站,借助隆平高科在水稻种植方面的优势,试种优质籼米稻种,增加墒情监测体系中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等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因素的分析,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数据可分析的水稻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做大做强古林大米品牌,提高稻米附加值。
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配套建设了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配备5台大型烘干机,并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技术先进的“1+N”叠盘育秧设备,具备单季满足1万—2万亩水稻机插供秧能力。下一步,将利用这些设施设备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秧、稻谷烘干服务。同时,项目区将整合农机、农艺和信息化人才,成立农机装备维修中心,设立农机服务大厅,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和信息化装备的维护维修服务。此外,与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合作,成立数字农业培训中心,开展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培训示范服务,促进周边农户与数字农业的有效对接。
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节本营利是试点项目成功和全面推广的一個重要因素。下一步,试点项目将发挥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的展示、科普、查询、宣传等功能,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旅游体验区、生态休闲步道和景观河道等设施建设,整合周边古村落文化、天胜农牧精品园、科研科教基地、生态种植基地等资源,探索开展农业科技展示、观光休闲、乡村运动、农事体验、科普科研等文旅活动,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从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加快提升农民适应数字农业发展能力。大田种植数字农业科技含量高,系统集成难度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海曙的试点项目是全国第一批,无经验可借鉴,缺乏既懂水稻种植,又懂农机、农艺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下一步,将邀请农机、大数据、科研院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该项目提供针对性智力支持。同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适应数字农业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借鉴意义
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针对南方地区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地块碎片化导致农机机械化效率低下、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的破解,实现水稻生产的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凭农民积累的经验和手艺进行生产管理的传统。海曙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对宁波和长三角地区的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具有较大的示范带动意义。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农业机械化,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10%,单产提高2%,亩均净利润增加5%,整个项目区综合效益每年增加约120万元。
生态效益方面。肥料、农药、灌溉水使用量减少8%—10%,全面提升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水平。建立秸秆、农用废弃物处理机制,建设农业废水处理中心,有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实施水稻种植数字农业集成示范,促进了农艺、农机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带动周边区域水稻种植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海曙区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