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
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从听说读写到字词句篇的训练,含盖了大量的思维活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落后的教学观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错误地认为教师能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的思维必须围着老师转,形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局面,造成教学要求千篇一律,忽视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改革的出路。面对风起云涌的创新时代,我们能否抢上知识经济的列车,能否抢占时代的制高点,关键就看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大批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二、营造气氛,培养创新思维
1、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教学”来体现的,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自由、和谐、安全、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要有民主作风,与学生平等相处,必须用尊重、相信、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中充满“爱”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才能不断的激发创新的思维”。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必须抛弃封闭学生思维的框框条条,打破束缚学生创新的清规戒律,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与教师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营造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训练的教学环节,应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能。例如:教学中采用图画、录音、录象等来创造情境,用讲故事、表演等实现情境,用想象、假想等进入情境,都能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式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题”。
三、鼓励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钥匙。没有想象,就没有电学的发展;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上天;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想象并非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独有,它同样存在于各门学科之中,也存在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如果没有想象,那么就不能写出文字优美的篇章,就难以解读那华丽的范文……可以说想象是激发知识的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在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某些想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想象的过程。
2、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思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是打开思维的窗口。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得来的”。爱迪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明了电灯;科学家巴浦烙夫十分重视观察,他从小喜欢昆虫,常常一连几个钟头蹲在蚂蚁洞边,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童年的观察兴趣使巴浦烙夫把一生献给了生理学,成为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写一种植物”的练笔时,先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观察着自己喜欢的植物,有的还摸一摸树干,闻一闻花香味儿,这样既提供了学生写作的素材,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激趣诱发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所谓求异思维就是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过程,如: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哥白尼确立的日心说,都是反向思维结出的硕果。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就能打破思维定向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1、培养逆向创新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打破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倒过来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敢于别出心裁。
2、培养发散式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思考,找出不同的答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让学生在一次次尝试中体会到“我也行”,使他们从这一成功的喜悦之中走向创新之路。只要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和条件,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活”起来。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条件,使教与学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551705贵州省毕节市清水浦职业中学)
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从听说读写到字词句篇的训练,含盖了大量的思维活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落后的教学观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错误地认为教师能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的思维必须围着老师转,形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局面,造成教学要求千篇一律,忽视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改革的出路。面对风起云涌的创新时代,我们能否抢上知识经济的列车,能否抢占时代的制高点,关键就看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大批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二、营造气氛,培养创新思维
1、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教学”来体现的,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自由、和谐、安全、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要有民主作风,与学生平等相处,必须用尊重、相信、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中充满“爱”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教学过程中来,才能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才能不断的激发创新的思维”。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必须抛弃封闭学生思维的框框条条,打破束缚学生创新的清规戒律,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与教师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营造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训练的教学环节,应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能。例如:教学中采用图画、录音、录象等来创造情境,用讲故事、表演等实现情境,用想象、假想等进入情境,都能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式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题”。
三、鼓励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钥匙。没有想象,就没有电学的发展;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上天;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想象并非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独有,它同样存在于各门学科之中,也存在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如果没有想象,那么就不能写出文字优美的篇章,就难以解读那华丽的范文……可以说想象是激发知识的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在想象中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某些想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则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想象的过程。
2、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思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是打开思维的窗口。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得来的”。爱迪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明了电灯;科学家巴浦烙夫十分重视观察,他从小喜欢昆虫,常常一连几个钟头蹲在蚂蚁洞边,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童年的观察兴趣使巴浦烙夫把一生献给了生理学,成为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写一种植物”的练笔时,先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观察着自己喜欢的植物,有的还摸一摸树干,闻一闻花香味儿,这样既提供了学生写作的素材,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激趣诱发求异思维
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所谓求异思维就是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过程,如: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哥白尼确立的日心说,都是反向思维结出的硕果。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就能打破思维定向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1、培养逆向创新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打破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倒过来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使学生敢于别出心裁。
2、培养发散式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思考,找出不同的答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让学生在一次次尝试中体会到“我也行”,使他们从这一成功的喜悦之中走向创新之路。只要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和条件,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活”起来。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条件,使教与学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551705贵州省毕节市清水浦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