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美国NGSS中模型学习要求的比较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型和建模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科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学习内容.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我国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进行内容分析,比较两国课标对学生在化学学科“开发和使用模型”的具体要求与能力水平分布.研究发现:美国课标的学段连贯性强,学科间融合度高,在化学学科对“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少,要求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水平;我国课标对高中生“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要求较为具体,化学学科性强,要求难度分布均匀,但对于初中生未明确给出具体要求.基于此,对我国化学课标完善、落实“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利用河南省南阳市和鹤壁市微波辐射计反演产品数据,结合L波段探空及地面雨量资料,分析了两地区积分水汽与积分液态水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季节降水与积分水汽和积分液态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天气条件下积分水汽和积分液态水明显大于非降水天气时的积分水汽和积分液态水.南阳市和鹤壁市四季降水前24 h内,积分水汽变化趋势分为出现拐点后迅速上升、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和随时间缓慢上升3种形式,积分液态水变化趋势分为出现拐点后迅速上升和波动2种形式.两地区四季临近降水时,积分液态水较积分水汽增加得更多,且跃增幅度以夏季的最大,冬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是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季节内活动对东亚季风区天气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西太副高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太副高位置的季节内变率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和对周边天气气候的影响:西太副高的季节内振荡表现为纬向和经向位置的变动,主要周期为10~ 20天和30~ 60天;西太副高的季节内异常活动对亚洲东部气温、降水及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包括热带系统、中高纬环流、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通过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影响西太副高季节内异常活动,遥相关是这些系统影响西太副高的重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其内涵包括证据意识的水平、证据搜集的能力、证据加工的层次等维度.将证据推理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更理性,对化学方法的运用更科学,让化学思维的空间更广阔,从而打造富有诗意又兼具理性的化学课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命题公平又是高考公平的核心所在.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命题组织方式、试题内容、试题背景、试卷难度、题型与组卷等.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高考化学命题公平性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构建保障高考化学命题公平体系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