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国外有一名学生向他的汉语老师请教“东西”一词的含义,这位老师答道:“‘东西’是中国人对物品的称呼,比如,眼前的桌子是东西,但是,你不是东西,当然,我也不是东西。”显而易见,这位汉语老师虽然了解“东西”一词的基本含义,却不懂得“东西”的词意义是随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一则趣闻,说的是林则徐把颇有才气而又相当自负的女婿的咏月诗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改为“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我们不难看到前者诗句中透出的自负和后者诗句中流露出的对理想的追求。尽管只有一词之差,但境界之高下却是不言而喻的。
词语与语言环境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二是不同的词语在同一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请看下面的例句:
第一组:
(1)我今天钱没带够,明天再算帐吧。
(2)你再这样伤害她,我非找你算账不可。
第二组:
(3)他的书法到火候了。
(4)烧窑炼铁都要看火候。
第三组:
(5)你让我上台表演,这不是要我的好看。
(6)儿子立了功,做娘的脸上也好看。
例(1)中的“算账”是“计算帐目”,例(2)中的“算账”是“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的意思;例(3)中的“火候”比喻修养程度的深浅,例(4)中的“火候”,意思是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第(5)中的“好看”,指“使人难堪”,例(6)中的“好看”指“脸上有光彩”。可见日常语言应用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揭示不同语言环境下词语所包含的不同含义。
当我们面对祖国河山时,可以说:“祖国母亲,我爱你!”,却不能说:“祖国母亲,我喜欢你!”这是语言环境的庄严和随意使然。我们通常说:“西村王老六昨天死了。”而不说“西村王老六昨天逝世了。”这是由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别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人们见了面打招呼可以说“你吃饭了吗?”而不说“你进餐了吗?”这涉及到语言的发展演变问题。同样是称呼自己的老伴儿,张大妈可能会说“老不死的、挨千刀的”,而李大妈却说“孩儿他爹、当家的”。称呼语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词语使用中的语言环境,做好语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宋栋才,河北省新河县东小漳校区)
有一则趣闻,说的是林则徐把颇有才气而又相当自负的女婿的咏月诗句“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改为“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我们不难看到前者诗句中透出的自负和后者诗句中流露出的对理想的追求。尽管只有一词之差,但境界之高下却是不言而喻的。
词语与语言环境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二是不同的词语在同一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请看下面的例句:
第一组:
(1)我今天钱没带够,明天再算帐吧。
(2)你再这样伤害她,我非找你算账不可。
第二组:
(3)他的书法到火候了。
(4)烧窑炼铁都要看火候。
第三组:
(5)你让我上台表演,这不是要我的好看。
(6)儿子立了功,做娘的脸上也好看。
例(1)中的“算账”是“计算帐目”,例(2)中的“算账”是“吃亏或失败后和人争执较量”的意思;例(3)中的“火候”比喻修养程度的深浅,例(4)中的“火候”,意思是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第(5)中的“好看”,指“使人难堪”,例(6)中的“好看”指“脸上有光彩”。可见日常语言应用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揭示不同语言环境下词语所包含的不同含义。
当我们面对祖国河山时,可以说:“祖国母亲,我爱你!”,却不能说:“祖国母亲,我喜欢你!”这是语言环境的庄严和随意使然。我们通常说:“西村王老六昨天死了。”而不说“西村王老六昨天逝世了。”这是由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区别以及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人们见了面打招呼可以说“你吃饭了吗?”而不说“你进餐了吗?”这涉及到语言的发展演变问题。同样是称呼自己的老伴儿,张大妈可能会说“老不死的、挨千刀的”,而李大妈却说“孩儿他爹、当家的”。称呼语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词语使用中的语言环境,做好语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宋栋才,河北省新河县东小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