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8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分析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入手,探讨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师资建设、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并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081-03
  运城学院园林专业采用的是农林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偏向植物与生态,课程门类繁杂,设计类课程总体弱化,设计实践实习环节连贯性不强,这就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合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学时偏少,教学深度难以保障
  园林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时数作为保障。而运城学院设计类课程目前的教学时数偏少,如果以现有的学时讲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所讲授的内容往往就只能关注其广度而难以顾及其深度。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考虑了知识的覆盖面,内容的深度解析只能靠课后辅导,而这种课后辅导往往不到位,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深度、设计能力、设计技巧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缺少關联
  受师资所限,运城学院的很多基础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讲授。兼职教师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了解,不明确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授课中没有对基础课的外延及其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关联、基础课在整个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做出明确解释,造成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使得学生因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而不重视基础课的学习。
  3.教学手段单一
  现阶段教师授课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即“教师+课本+PPT”的相对单向的“传输”式授课[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有大量图片加以说明,但学生仍难以从图片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园林设计的思想、技巧、实践能力。由于缺乏现场感,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迁移到设计实例中,对设计实例中所运用的原理也不能真切体会到。一些重要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的运用,需要学生仔细琢磨与体会,而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跳跃性强,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主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开展互动教学,同学生交流,但由于运城学院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大,教师不能同学生一一互动,因此他们在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
  4.缺少设计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运城学院招收的园林专业新生的美术基础薄弱,大一期间开设的园林美术课程对新生来讲比较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对后续的设计基础课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而且有部分学生不适合做设计,对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难以形成。动力来源于兴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增加其学习动力,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滞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运城学院的园林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其设计类实践教学从场地设施到教学计划与很多同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学院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条件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但是这个教学计划的实效性不强,其主体内容还不够明确,结构也不甚合理。园林专业的生源都是普通的理科生,其绘图功底较浅,虽然他们在大一系统学习过园林美术,但是由于其课时有限,大部分学生在强化训练这个环节做得不够。然而设计类课程对学生绘图技能的要求很高,园林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没有过硬的画图功夫就很难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这也是目前运城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是目前专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较大难题。
  2.园林设计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滞后,对实践项目的研究与探索不够深入
  园林设计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滞后,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师不足,部分设计类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经过进修后兼职授课;由于授课任务重,园林设计方向的教师进修、深造学习的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专任教师引进力度不够。运城学院人才引进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而园林设计方向的博士资源特别紧缺,因此目前引进的多为植物方向的博士,设计方向教师的紧缺问题依然不好解决。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设计方向教师在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把精力集中于完成授课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研究实践项目最佳的形式、实施办法、实施效果。
  3.较少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运城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有限,教学任务重,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没有时间组织学生参赛;二是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运城学院工作,缺乏行业历练,对于竞赛所提实际问题尚不能从容应对;三是向学生宣传得少,没有向学生讲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参赛的意愿不强烈。
  二、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理论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强化其与专业课的联系   基础课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基础课的内容较为广泛,可能对应着多个专业,因此本专业的授课内容要专注于园林实践,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同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该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专业课的前半部分内容与基础课内容重复,或者是几门相关课程的内容有重合的现象,因此要确保重合的内容在基础课授课时就给学生讲透,并明确告知学生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哪些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须牢牢掌握。此外还要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时数及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教学外,还鼓励学生以个体和团队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做到活学活用。积极组织学生创建设计团队,带领学生参加设计竞赛,逐渐由“带领”学生参加竞赛转变为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设计竞赛,以增强学生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还应丰富互动教学的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竞标、方案汇报、教学论坛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
  3.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工作后,无论是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还是在施工现场指导时,都需要与甲方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要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解决办法。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及课程作业讲解外,还需带领学生去现场考察当地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在课堂上就方案的設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互动式探讨,训练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严格抓好方案汇报过程,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的必备品质。这里的表达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图纸表达能力,即能绘制各种类型的图纸,翔实、准确地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设计进行阐述。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名成员对团队所做的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对设计方案的内容、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图纸表现与语言表达等情况对设计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模式形式灵活、气氛活跃,学生容易融入其中,能较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注重学生设计的过程,创新设计思维
  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首先需要在学生团队内进行探讨,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进行修改,达到要求后才能作为正式的图纸上交,这样既能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又能锻炼学生对设计方案的修改完善能力。在方案的反复推敲中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力得到了提高。指导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探讨中,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计习惯及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设计思想及表现形式。在设计方案的修改与讨论中,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这种形式对学生设计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很有作用。
  (4)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强学生学习设计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和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如果对其设计作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挑毛病,或者是提出问题时态度过于生硬,可能会使学生对园林设计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评价学生设计作品时应多给予鼓励与肯定。对学生设计作品的风格、特点予以肯定,有利于学生设计风格的形成;对学生设计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对设计的缺点与不足进行指正,有利于提升学生作品质量和学生设计水平。具体方式除了口头激励,还可以通过展览定期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设计学习氛围。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重视抓好实践教学的过程
  园林设计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能力、空间形态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可根据各类园林景观的特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可采用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第一步,讲解理论。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园林景观的设计原理和规范,结合实例分析设计原理和规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设计原理和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步,下达设计任务书。改变以往利用虚拟场地进行设计的模式,选择一个真实的场地进行设计,带领学生现场勘查,了解场地现状,下达本次设计的任务书。第三步,分析设计方案。对每组学生的设计草案进行分析,肯定草案的优点,提出其缺点和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并指导其修改草案,正式确定设计方案。第四步,表现设计。指导学生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用CAD进行平面图的绘制,用SketchUP进行立面尺度方面的推敲,用Lumion进行效果图及动画的制作,完成设计表现。第五步,汇报方案。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学生提交设计方案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同时解答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该设计方案提出的问题。教师最后根据方案设计内容、方案设计表现以及方案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本次设计进行综合评价。
  2.加强师资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建立以自身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内培外聘的培养模式[2],鼓励一线教师到企业兼职,分批次将现有承担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师送入企业一线进行双师锻炼,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3]。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缩短师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不断分析归纳,建立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效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此模式下,教师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并及时地反馈到各教学环节中,让教学形式新颖、内容实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比如我们以“运城学院园林·花艺研究中心”为平台,承接一定的工程项目及创建校内实训基地,提高了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   3.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科竞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进行训练,极大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有意识地将学科竞赛内容嵌入到日常教学知识传授中,将日常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学科竞赛的活动中[5]。将学科竞赛引入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每个竞赛小组进行组内分工,将学科竞赛内容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教学方式采用竞赛式,并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5]。通过将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与学科竞赛的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已经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艾景奖”以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见,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三、结语
  运城学院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精简了理论课程内容,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优化了教学手段,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性,堅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还要运用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辅助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练.基于体验式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7):142-145.
  [2] 钱淑霞,于彦华,李青澍,等.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3):257-259.
  [3] 娄娟.国家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189-192.
  [4] 顾涵,钱斌,张惠国,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8):213-215+281.
  [5] 杨在华,原朝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四化”建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61-63.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教育以“道”的传承为先,“业”的传授为次,而现代教育似乎反其道而行之,重“业”而轻“道”。现代学生心理疾病及校园问题多发,可能均与现代教育忽视“道”的传授有关。《易经》是研究天体运行规律进而引申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之理的古代哲学著作,向称百科之母、万事之则、群经之首、学问之宗。《周易·大传》中举出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作为人在逆境中当坚持和奉行的德行,可作为教师在日常
期刊
[关键词]内涵发展;专业建设;质量监控  进入2l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过去的传统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在经历跨越式大发展之后进入全面提高质量阶段,强化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特别是专业内涵发展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1]。专业是高校最基本的办学单位,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2] 。专业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基本建制
期刊
[摘 要]对于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地区的发展,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导致国家认同的弱化。高校要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升的路径,通过“民汉合班”授课的形式加强民汉大学生语言、文化、价值观的互相融合发展,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和谐统一,加强国家认同的构建。  [关键词]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实现路径;民汉合班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关键词]医学科研统计设计;小组讨论;形成性评价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的特点,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已知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来探索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如广州医学院、空军军医大学等均开设了类似的课程[1-3]。相较其他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研究生选修课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内容多、授课时间少。一方面,研究生入学后即开始考虑从事科研活动,急需科研设计的知识,
期刊
[摘 要]各高校在推进共青团与学生会改革以来都意识到抓好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推进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工科专业学生干部的培养,对于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办学质量、提升学生获得感这3种高层次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实践,分析了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干部工作热情的影响因素,对负面影响因素带来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干部;工科专业;工作热情;影响因素  [
期刊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  引言  目前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1],完全学分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但同时也导致基础课程授课学时量减少[2]。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3]。因此,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
期刊
[关键词]向南发展;就业倾向调查;影响因素现状;交叉相关分析  本研究以兵团向南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为研究背景,从战略视角对影响南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的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丰富高校学生就业理论,增强南疆高校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方面的信心,对南疆高校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在兵团向南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南
期刊
[摘 要]项目组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出发,探究了现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对A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研究。基于此,项目组提出了基于移动终端增强现实的课程教学改革设想,最后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关键词]增强现实;移动终端;教学模式;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深入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高校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必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围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主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形成良性互动四方面问题开展党建工作。我校教务考评党支部以“课程思政党员服务团”项目为载体,从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深度融合、师生共建形成的合力、顶层设计长效机制几方面入手,深入思考和探索增强高校
期刊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测量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更多新的测量知识被用于工程建设之中,而新的工程设计对工程测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工程测量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下文简称“华立学院”)作为广东省的一所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土建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在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