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作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了交流一个局限范围的科学文化而建立的一个平台,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给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互联网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交流平台,只有先进的、科学的、符合进化规律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才会不断影响着文化,并作为充实文化的新鲜血液不断流淌到文化中去。
关键词:中国文化;互联网;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13-1
90年代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互联网历经10余年的自然生长,已经俨然深入万家。互联网及其平台之上搭载的林林总总,已经对中国当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融合其他文化的一种文化存在。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行为法则,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从一般价值导向看,中国文化体现的是原始的、自然的、遵从丛林法则的强势文化,带有强烈的等级特征。不可否认,这种强势文化,实质是为强势服务。具体点也简单点就是:1.等级森严,否认平等;2.弱肉强食,胜者为王或者说“剩”者为王;3.被传统禁锢,总结经验多,开辟精神少;4.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走入人治优于法治的怪圈;5.礼义与现实的严重分裂。
基于这些要素,中国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作了如下一些表现:权威主义、机会主义、平均主义、血缘主义、功利主义。
互联网从诞生起就不是为了和文化结缘的。互联网作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了交流一个局限范围的科学文化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概念。
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给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下面讲一讲一些影响的表现吧:
一、平等、民主、自由意识的普及
无论是在家族层面,还是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中国文化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家天下的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互联网对此有了那么一些影响。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互联网不再是初期那个只交流学科知识的互联网了。中国人在使用互联网伊始就在聊天、游戏上情有所钟。很自然,这种轻松的接触方式更为原本就保守、内敛的中国人所接受。在不见面的情境下,抒发感想,谈论心情,不再是一件令人羞涩的事情。同时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使得更少的时间可以接触更多的信息,这对若干年来渴望文化接触的中国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在日益的交流中,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普遍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平等、民主、自由,中国人第一次勇于暴露真实的个人(暴露身体的恐怕是属于过犹不及了),勇于批判自我,勇于批判民族性格、历史功过,第一次敢于以个体要求平等的地位、公民的权利,第一次出现万家争鸣的局面。
二、以理性的态度接受创新
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顽固特点。由于缺乏创新,所以中国文化实质是一种静止的文化,或是一种循环的文化。虽然有局部的变革,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枝叶的修剪或是对整体的一种修饰。其修饰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本质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实质的变化。这里中国文化没有创新根本原因不在自身。任何文化本身都是极具创新力的。中国文化缺乏创新,根本原因是外在力量的压抑,尤其是强势利益集团的压抑。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对传统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所以,创新总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的抵制和摧残。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创新除非对强势有利,否则,创新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变革中的中国是十分需要受了几千年思想禁锢的国人在文化上找到转折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伟大领导者的先见之明,然何其难也!很巧也很好,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国人第一次在不用使用吃苦耐劳这一传统的情况下轻松品味到了务实的必然,也轻松顺应了创新的历史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应当是第一生产力中的集大成者。
三、法治深入民心,交流促进和谐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无论统治者是哪个阶级,都逃脱不了“封土建国”的人治社会。人治社会的人文必然是人治文化。实现人治的有效,修身自律最为重要。儒家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以修身为起点,中经齐家,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另外,因为人治为统治者提供了极大地掠夺空间,而法治对统治者造成了莫大约束,因而统治者也是历来喜欢人治,而不喜欢法治。所以,专制与人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痛苦选择。
我们知道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而互联网之上形成的文化又是怎样的价值观呢?很遗憾,“我为人人”的底蕴还没有完全浮于表象,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还不能全面、健康、正确地引导价值观的树立,自然选择的时间还要长一些,这个时期我们看到的负面影响也不会立刻消失。但是这正像人体中的病毒一样,没有是不行的,有了又不过量就可以起免疫作用。负面的影响有,因此当前中国文化上浮渣泛起、纷繁缭乱的状况也应存在才符合逻辑。
中国文化向来以“生命力强大”“包容能力强”著称。中国文化确实会反过来影响互联网文化,我们很担心世俗化的文化是否会影响互联网的未来?答案是不会。为什么?因为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互联网并不是只在中国才有,它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交流平台,只有先进的、科学的、符合进化规律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才会不断影响着文化,并作为充实文化的新鲜血液不断流淌到文化中去。
互联网、互联网文化这些名词会在将来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它们的客观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深度影响着中国文化,沐浴在这样的文化阳光中,中国人会重新找回自信、唯一、重要的自我,灿烂的物质文化会重新焕发青春。
作者简介:
冯芳,江苏省徐州文化馆。
关键词:中国文化;互联网;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13-1
90年代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互联网历经10余年的自然生长,已经俨然深入万家。互联网及其平台之上搭载的林林总总,已经对中国当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融合其他文化的一种文化存在。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行为法则,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从一般价值导向看,中国文化体现的是原始的、自然的、遵从丛林法则的强势文化,带有强烈的等级特征。不可否认,这种强势文化,实质是为强势服务。具体点也简单点就是:1.等级森严,否认平等;2.弱肉强食,胜者为王或者说“剩”者为王;3.被传统禁锢,总结经验多,开辟精神少;4.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走入人治优于法治的怪圈;5.礼义与现实的严重分裂。
基于这些要素,中国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作了如下一些表现:权威主义、机会主义、平均主义、血缘主义、功利主义。
互联网从诞生起就不是为了和文化结缘的。互联网作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了交流一个局限范围的科学文化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本身并没有什么文化概念。
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给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下面讲一讲一些影响的表现吧:
一、平等、民主、自由意识的普及
无论是在家族层面,还是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中国文化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家天下的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互联网对此有了那么一些影响。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互联网不再是初期那个只交流学科知识的互联网了。中国人在使用互联网伊始就在聊天、游戏上情有所钟。很自然,这种轻松的接触方式更为原本就保守、内敛的中国人所接受。在不见面的情境下,抒发感想,谈论心情,不再是一件令人羞涩的事情。同时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使得更少的时间可以接触更多的信息,这对若干年来渴望文化接触的中国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在日益的交流中,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普遍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平等、民主、自由,中国人第一次勇于暴露真实的个人(暴露身体的恐怕是属于过犹不及了),勇于批判自我,勇于批判民族性格、历史功过,第一次敢于以个体要求平等的地位、公民的权利,第一次出现万家争鸣的局面。
二、以理性的态度接受创新
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顽固特点。由于缺乏创新,所以中国文化实质是一种静止的文化,或是一种循环的文化。虽然有局部的变革,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枝叶的修剪或是对整体的一种修饰。其修饰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本质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实质的变化。这里中国文化没有创新根本原因不在自身。任何文化本身都是极具创新力的。中国文化缺乏创新,根本原因是外在力量的压抑,尤其是强势利益集团的压抑。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对传统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所以,创新总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的抵制和摧残。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创新除非对强势有利,否则,创新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变革中的中国是十分需要受了几千年思想禁锢的国人在文化上找到转折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伟大领导者的先见之明,然何其难也!很巧也很好,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起了催化作用。国人第一次在不用使用吃苦耐劳这一传统的情况下轻松品味到了务实的必然,也轻松顺应了创新的历史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应当是第一生产力中的集大成者。
三、法治深入民心,交流促进和谐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无论统治者是哪个阶级,都逃脱不了“封土建国”的人治社会。人治社会的人文必然是人治文化。实现人治的有效,修身自律最为重要。儒家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以修身为起点,中经齐家,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另外,因为人治为统治者提供了极大地掠夺空间,而法治对统治者造成了莫大约束,因而统治者也是历来喜欢人治,而不喜欢法治。所以,专制与人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痛苦选择。
我们知道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而互联网之上形成的文化又是怎样的价值观呢?很遗憾,“我为人人”的底蕴还没有完全浮于表象,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还不能全面、健康、正确地引导价值观的树立,自然选择的时间还要长一些,这个时期我们看到的负面影响也不会立刻消失。但是这正像人体中的病毒一样,没有是不行的,有了又不过量就可以起免疫作用。负面的影响有,因此当前中国文化上浮渣泛起、纷繁缭乱的状况也应存在才符合逻辑。
中国文化向来以“生命力强大”“包容能力强”著称。中国文化确实会反过来影响互联网文化,我们很担心世俗化的文化是否会影响互联网的未来?答案是不会。为什么?因为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互联网并不是只在中国才有,它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交流平台,只有先进的、科学的、符合进化规律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才会不断影响着文化,并作为充实文化的新鲜血液不断流淌到文化中去。
互联网、互联网文化这些名词会在将来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它们的客观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深度影响着中国文化,沐浴在这样的文化阳光中,中国人会重新找回自信、唯一、重要的自我,灿烂的物质文化会重新焕发青春。
作者简介:
冯芳,江苏省徐州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