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资源短缺都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国家的财政预算短期之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那么如何高效利用和配置现有的高校资源,是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财务部门的最重要职责。本文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来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模式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绩效 资源配置 高等学校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的财务经费来源、经济活动更为多样化,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在高校的发展地位中变得更为重要。由于高校教育的市场化发展,高校的财务逐步从核算型向绩效型、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更要提供准确、高质量的财务绩效评价,以保证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一直以来,高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高校资源、财务状况的有效估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提升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合理的配置有限的教育财务资源、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只有有效的提升了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才能切实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绩效。高校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校资源整合的两大重要价值取向。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对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制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又十分有限,我国教育机构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难以有效的进行统筹,对外部关系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高校的资源在纵向、横向、类型、层次上面有其各自的特点,以往的资源利用过程中,总是忽略其联系性,只关注其独特性,而分别考虑不同性质资源的配置问题,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高校有限的资源,是我们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要突破这一困境,我们必须在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市场手段,多管齐下,依托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多策并举,考虑到高校教学、科研和财务中多种要素,构建出一套完备的资源配置系统和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引用投入产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网格管理理论,以多种管理技术为支撑,构建高校教学、科研网格配置系统,以期最终实现不同主体、不同客体、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
二、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构建
高校资源的配置就是将有限或者稀缺的各方面资源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使其对社会的贡献作用最大化。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高校资源的利用水平往往更能决定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而实现有效配置正是实现资源高效的前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网格机制理论来对高校的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将高校的资源配置模型看作一种投入,将能够提升的教学、科研和财务的绩效看作是一种产出,建立高校资源配置的模型。
1.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系统的要素。
1.1主体要素。高校的主体要素主要包含教学主体、科研主体和行政人员。教学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学的科研主体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当然也有部分是与企业合作的企业科研团隊,都是科研团队的主要主体成员。而行政人员是在高校组织具体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主管行政事务,比如管理财政资源的分配工作等。
作为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教学主体和科研主体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主要负责资源的具体分配问题。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决定某项资源运用到哪门课程中的哪个课时,配置于哪些同学。科研主体同教学主体在资源配置中起同样作用。而行政主体则表现的更为宏观。行政主体是由高校中的行政人员组成,负责的是整个高校所有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
1.2客体要素。高校的客体要素主要包含教学的客体和科研的客体以及行政的客体。抽象来说,教学的客体主要是指学生,科研的客体主要是指科研的需求,行政的客体是整个高校。从具体的服务对象来看,科研的客体就是指按照时代和科学发展要求,所进行的各项科研,行政的客体就是指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学生之间的日常教学、科研事务。
客体就是指资源配置的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是以需求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日常教学、科研事务。在整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这些要素,以这些要素为指标和目标,完善资源的配置模型,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3资源要素。 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资源要素,是指代在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含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方面资源。这些资源存在着纵向、横向、类型、层次等维度上的区别。具有来源分散化、碎片化等特征。没有资源要素的资源配置模型,就好比巧妇难为的无米之炊,资源要素是资源配置活动的核心要素,是主要配置的对象。
1.4财务要素。狭义上的高校财务要素指的是高校的财务资源,在所有众多的资源中起着最关键性的作用;广义上的财务要素,还包括财务的管理能力要素,这也是高校资源配置中的核心要素。财务管理包括财务的预算管理、后勤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教育事业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管理、产业管理、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等。高校的财务管理给高校的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高校的每个院系、部门都要接受财务部门的统一资源调配,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推动高校日常运行的开展和高校长远目标的实现。
2.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形成。根据网格技术原理和资源配置在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内部结构需要建立新的要素联系结构。以网格化的方法来进行模式运行结构的分析,首先必须要明确网格思想中“网”和“格”的内涵。“网”是指网聚,指将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所有资源配置要素汇聚在一张“网”中,并进行集成化处理; “格”就是指维格,指将聚集在一起的资源要素,按照不同的空间、时间、学院和单位部门进行划分,实现最准确的“格子”定位。 建立高校资源的网格系统,利用网格便利高效的运行操作方式,按照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的要求将高校服务资源要素配置到不同的维度的单元格之中,并在高校资源、服务的配置实践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高度共享。在进行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活动往往由多元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如图1-1所示。
财务部门在整个资源的配置运行过程中起着活动中枢的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社会捐赠是高校财力资源的三大主要来源,高校的财务资源主要用于两种渠道形式,首先是学校的基建支出,包括高校的校址地皮投入、建筑投资、设备建设等公共资源;其次是维持高校日常运营建设的日常开支,包括高校的学生奖学金,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等。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是高校合理利用财务资源产生最大效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校在一系列扩招的政策下,逐步认识到了高校高效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的重要性,许多高等学校积极筹备资金的计划、预算、核算、调度、分析等工作,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是能力。
三、政策建议
1.拓宽资源渠道,有效整和高校资源。依据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首先需要拓宽高等教育人力、 物力、 财力的资源渠道,以解决高校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难以有效统筹的问题。资源首先是数量上的缺乏,因此最大可能的加大资源的数量、拓宽资源的可吸引渠道是政府和高校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可大力强化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集资办学的动力,以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2.提升资源管理人员水平。在我国高校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由于高校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因此现实中的阻碍颇多,除开其他的不可抗因素,高校可以从减裁冗员、优化结构、降低师生比、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出发,提高高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3.完善高校资源的网格配置系统。完善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网格模式,层架网格的物理基础设备,完善网格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是解决资源来源分散化、碎片化,有效提高教学、科研绩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Min Bista.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质量的解释[J].Theory\s&\spractice of Education, 2013.
[2]张珣,徐彪,彭纪生,等.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4):549-558.
[3]刘晖.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J].教育研究,1994(12):39-42.
[4]曹忠正,陶美重.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比较分析[J].天中学刊,2010,25(3):9-12.
[5]洪真裁.绩效管理在高校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引导[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6):136-138.
[6]林荣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1,17(1):56-62.
[7]Foster I,Kesselman C,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2001,15(1):6.
[8]陈云,周曦民,王浣尘.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40-41.\
作者简介:张新杰(1990—)男。电子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工程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财务管理等。宋巧(1994—)女。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刘宇(1982—)男。日本九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公共政策等。
关键词:绩效 资源配置 高等学校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的财务经费来源、经济活动更为多样化,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在高校的发展地位中变得更为重要。由于高校教育的市场化发展,高校的财务逐步从核算型向绩效型、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更要提供准确、高质量的财务绩效评价,以保证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一直以来,高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高校资源、财务状况的有效估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提升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合理的配置有限的教育财务资源、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只有有效的提升了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才能切实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绩效。高校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校资源整合的两大重要价值取向。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对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制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又十分有限,我国教育机构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难以有效的进行统筹,对外部关系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高校的资源在纵向、横向、类型、层次上面有其各自的特点,以往的资源利用过程中,总是忽略其联系性,只关注其独特性,而分别考虑不同性质资源的配置问题,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高校有限的资源,是我们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要突破这一困境,我们必须在深入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市场手段,多管齐下,依托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多策并举,考虑到高校教学、科研和财务中多种要素,构建出一套完备的资源配置系统和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引用投入产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网格管理理论,以多种管理技术为支撑,构建高校教学、科研网格配置系统,以期最终实现不同主体、不同客体、不同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
二、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构建
高校资源的配置就是将有限或者稀缺的各方面资源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使其对社会的贡献作用最大化。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高校资源的利用水平往往更能决定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而实现有效配置正是实现资源高效的前提。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网格机制理论来对高校的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将高校的资源配置模型看作一种投入,将能够提升的教学、科研和财务的绩效看作是一种产出,建立高校资源配置的模型。
1.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系统的要素。
1.1主体要素。高校的主体要素主要包含教学主体、科研主体和行政人员。教学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学的科研主体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当然也有部分是与企业合作的企业科研团隊,都是科研团队的主要主体成员。而行政人员是在高校组织具体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主管行政事务,比如管理财政资源的分配工作等。
作为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教学主体和科研主体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主要负责资源的具体分配问题。例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决定某项资源运用到哪门课程中的哪个课时,配置于哪些同学。科研主体同教学主体在资源配置中起同样作用。而行政主体则表现的更为宏观。行政主体是由高校中的行政人员组成,负责的是整个高校所有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
1.2客体要素。高校的客体要素主要包含教学的客体和科研的客体以及行政的客体。抽象来说,教学的客体主要是指学生,科研的客体主要是指科研的需求,行政的客体是整个高校。从具体的服务对象来看,科研的客体就是指按照时代和科学发展要求,所进行的各项科研,行政的客体就是指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学生之间的日常教学、科研事务。
客体就是指资源配置的服务对象,资源配置是以需求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日常教学、科研事务。在整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这些要素,以这些要素为指标和目标,完善资源的配置模型,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3资源要素。 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资源要素,是指代在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含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方面资源。这些资源存在着纵向、横向、类型、层次等维度上的区别。具有来源分散化、碎片化等特征。没有资源要素的资源配置模型,就好比巧妇难为的无米之炊,资源要素是资源配置活动的核心要素,是主要配置的对象。
1.4财务要素。狭义上的高校财务要素指的是高校的财务资源,在所有众多的资源中起着最关键性的作用;广义上的财务要素,还包括财务的管理能力要素,这也是高校资源配置中的核心要素。财务管理包括财务的预算管理、后勤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教育事业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管理、产业管理、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等。高校的财务管理给高校的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高校的每个院系、部门都要接受财务部门的统一资源调配,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推动高校日常运行的开展和高校长远目标的实现。
2.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形成。根据网格技术原理和资源配置在建设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的内部结构需要建立新的要素联系结构。以网格化的方法来进行模式运行结构的分析,首先必须要明确网格思想中“网”和“格”的内涵。“网”是指网聚,指将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所有资源配置要素汇聚在一张“网”中,并进行集成化处理; “格”就是指维格,指将聚集在一起的资源要素,按照不同的空间、时间、学院和单位部门进行划分,实现最准确的“格子”定位。 建立高校资源的网格系统,利用网格便利高效的运行操作方式,按照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的要求将高校服务资源要素配置到不同的维度的单元格之中,并在高校资源、服务的配置实践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高度共享。在进行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活动往往由多元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如图1-1所示。
财务部门在整个资源的配置运行过程中起着活动中枢的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社会捐赠是高校财力资源的三大主要来源,高校的财务资源主要用于两种渠道形式,首先是学校的基建支出,包括高校的校址地皮投入、建筑投资、设备建设等公共资源;其次是维持高校日常运营建设的日常开支,包括高校的学生奖学金,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等。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是高校合理利用财务资源产生最大效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高校在一系列扩招的政策下,逐步认识到了高校高效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的重要性,许多高等学校积极筹备资金的计划、预算、核算、调度、分析等工作,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是能力。
三、政策建议
1.拓宽资源渠道,有效整和高校资源。依据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模式,首先需要拓宽高等教育人力、 物力、 财力的资源渠道,以解决高校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难以有效统筹的问题。资源首先是数量上的缺乏,因此最大可能的加大资源的数量、拓宽资源的可吸引渠道是政府和高校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可大力强化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集资办学的动力,以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2.提升资源管理人员水平。在我国高校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由于高校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因此现实中的阻碍颇多,除开其他的不可抗因素,高校可以从减裁冗员、优化结构、降低师生比、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出发,提高高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3.完善高校资源的网格配置系统。完善以教学、科研和财务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资源配置网格模式,层架网格的物理基础设备,完善网格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是解决资源来源分散化、碎片化,有效提高教学、科研绩效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Min Bista.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质量的解释[J].Theory\s&\spractice of Education, 2013.
[2]张珣,徐彪,彭纪生,等.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4):549-558.
[3]刘晖.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J].教育研究,1994(12):39-42.
[4]曹忠正,陶美重.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比较分析[J].天中学刊,2010,25(3):9-12.
[5]洪真裁.绩效管理在高校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引导[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6):136-138.
[6]林荣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1,17(1):56-62.
[7]Foster I,Kesselman C,Tuecke S.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2001,15(1):6.
[8]陈云,周曦民,王浣尘.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40-41.\
作者简介:张新杰(1990—)男。电子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工程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财务管理等。宋巧(1994—)女。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刘宇(1982—)男。日本九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公共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