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西藏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西藏人的声音在瞬间就能抵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不知今后西藏人的祈祷声是否也能通过手机迅速传达到神祗耳里?
藏族作家扎西达娃

  墨镜
  在草原上,你会看到牧人脸上戴着墨镜,款式各异,戴在每个人脸上也呈现千姿百态,或庄严神圣、或孤傲冷漠、或匪气十足,或滑稽可笑。
  起初是为了遮拦高原强烈耀眼的阳光和茫茫雪地刺目的反光,在墨镜没传到西藏之前,牧人们用黑色羊毛织成的眼罩挂在脸上,不仅影响视力,看起来也像是面目狰狞的江洋大盗。
  到现在墨镜已经成为牧人们特别是男人们时尚的装饰品,甚至在夜晚,在昏暗的帐篷里也不肯摘下来。
  最后,这玩意儿似乎变成了身体的器官长在了牧人脸上。
  当牧人把墨镜从脸上摘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睛多么清澈明亮,充满了纯真和善良,那是在任何被文明污染的大都市里都看不到的还原了人类初始状态的眼神。
  我相信戴墨镜时间长了,眼神终有一天会变得黯淡昏浊的。
  冲锋衣
  因为好奇,上网查询,英文里,这种户外衣服被叫做“Technical Jacket”,既被称作“功能性外衣”, 也可以译为“多功能外衣”,为什么这种户外防风防雨透气的外衣被中国人称为“冲锋衣”?居然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在拉萨街头,穿这种花花绿绿衣服的男女们实在是太多。
  又是一种恶俗的时尚,似乎成为外地人西藏之行必备的行头之一。从随旅行团的游客到背包族,从公干的官员到来淘金的商人,从扛铺盖卷的民工到探亲的家属们……仿佛那冲锋衣穿在身上徒添了几分威武和勇敢──我征服!我来了!
  然而,在医院急诊室和酒店房间随处可见那些仍然穿着冲锋衣的人们脸色苍白抱着氧气袋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哼哼唧唧。
  向高原冲锋的战士们一片片倒下了。
  当这群穿着可疑的化工面料织成的里里外外挂满口袋和拉链扣绳被自命不凡地被冠上具有战争和暴力意味的“冲锋衣”的旅游者,像多国部队组成的杂牌军在西藏的乡间城镇扫荡一番离开后,当地的西藏人开始发扬风大,男男女女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黑色的藏袍外面也罩上一件“冲锋衣”。
  现在,它当之无愧地成为西藏人的“多功能外衣”,它可以穿在出席庄严会议的官员身上,可以穿在婚礼的新郎身上,穿在参加重要的典礼仪式的来宾身上,穿在爬上脚手架上的民工身上,穿在乞丐身上。
  街上那个柱着拐杖举着空碗的乞丐婆穿一件肮脏的“冲锋衣”胸前赫然印着kailas名牌标志。
  当然是假货啦。
  然后,每个人都把自己变成了战士,在和平宁静的西藏高原像无头苍蝇似地到处冲锋陷阵,最终迷失了自己。
  搅拌器
  用木桶打酥油茶是西藏人居家生活的一大特色,女主人握着木杆在桶里上下抽动的力度控制是非常有技巧的,不信让外来人试试,弄不好茶水就飞溅出来扑得一脸一身。还有把茶水从瘦长的木桶里往外倒进茶壶里也需要平衡的技巧,稍不小心会像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在成都听说一家开西藏茶馆的主人用洗衣机搅拌酥油茶,这听起来一是大发明。
  电动搅拌器本来是西方家庭用来搅拌果汁的厨房小家电,也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洋为藏用,变成了目前几乎所有西藏人家里的酥油茶制作器(当然在有电的前提下),主妇们把打好的酥油茶再灌进热水瓶里保温。
  不能不承认茶水与油脂在电动高速转动搅拌下的融合度远远胜于传统的人工搅拌。
  现在,早晨每家厨房里传来的是报警般的电动呜呜声,而再也不是悦耳动听哗哗响的搅拌声。
  早先,用木桶打好的酥油茶被主妇倒进用陶土烧成的陶壶里,然后放置在同样用陶土烧成的陶罐上,陶罐里煨着牛粪微火,让陶壶保持着长久的温度。当残留在陶壶外面的一缕缕酥油茶水沿着光滑的壶身流向壶底,流进陶罐的火苗,会发出吱吱的响声,满屋会飘起油脂燃烧的香味。现在这声音,这香味已经渐渐远离西藏的厨房了。
  要是遇到有一天停电,主妇们望着塑料电器发呆:今早喝什么?
  手机
  八十年代初,使用手机的西藏人自然也是一批做大生意的商人,那时一群康巴人在茶园里坐定后,每人从藏袍里掏出厚实沉重的黑色“大哥大”手机立在茶桌上,摆成了一圈,当某人的手机声响起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自己手机响了,迫不急待地抓起来放在耳边。一片“喂!”声。
  那时手机的铃声没个性,只有一种声音。
  生活在阿里的画家朋友告诉我,他常年在扎达县偏僻的山沟里临摩山洞壁画,村民们每天拿着手机往一座山头上跑,大家聚集在山顶上,给远在上千公里拉萨的亲戚们或数千公里内地上学的孩子们聊上几句,咿哩哇啦一通后各自下山,也算是一景。
  因为只有那山顶上才有手机信号。
  当地邮车还是每十天来一次,人们读到的仍然是半月前的报纸或更长时间的家书。
  在拉萨街头,看见一个行走的年迈的僧人一边举着手机,一手捧着经书,口中念念有词地对着手机朗读。
  设想如果手机那头的主人家能连接上音响喇叭,从此西藏的喇嘛们不必走村串巷地远行,坐在寺庙里通过手机声就可以为任何百姓人家念经祈祷了。
  如今西藏人的声音在瞬间就能抵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不知今后西藏人的祈祷声是否也能通过手机迅速传达到神祗耳里?
  一则消息:
  “俄罗斯KP网站做的“手机煮鸡蛋”实验,他们要做的是通过手机的通话来煮熟鸡蛋,首先选择了一个鸡蛋放置在陶瓷的杯子里(易导热),之后在鸡蛋的两侧分别放置了两个手机,接着便进行了通话,在开始的15分钟里,鸡蛋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当通话进行到25分钟的时候,细微的变化产生了,鸡蛋壳开始发烫,进行到40分钟时鸡蛋表面开始变得更加脆硬,实验人员用手敲开之后发现里面的蛋白已经成固体状,但蛋黄还是呈稀松状,于是便继续进行到65分钟,就在这时整个实验结束,实验人员取下鸡蛋发现已经完全熟透。
  在没有烟火的情况下这种煮鸡蛋的方法的确是个不错的尝试,只是不知道用手机煮熟的鸡蛋味道是否依然鲜美。”
  被这消息吓一跳,我们人类的肉脑还能经得起手机多长少时间的沸煮?
  后来证实是假消息,松了口气。
其他文献
嘉黎县城附近就有三个湖,清澈的湖水宛若碧玉,紧邻县城的嘉乃玉措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就像一个圣洁的少女,端庄美丽。从嘉乃玉措湖畔铺展开来的便是花丛中绿茵茵的赛马场。一年一度的嘉黎旅游文化赛马节,是这草原上最热烈和盛大的节日。  就在我们在嘉黎當地采访的那几天,得知“十三五”期间,那曲市将打造“一心(那曲县那曲镇为中心)、一带(古象雄文化带)、两环(东部环线、西部环线)、三片区(西部自然风光及野生动物
中文学名:岩须拉丁学名:Cassiope selaginoides  形态特征:常绿矮小半灌木,高5~25厘米;枝条多而密,外倾上升或铺散成垫状,密生交互对生的叶。叶硬革质,披针形至披针状长圆形。花单朵腋生,下垂;花冠乳白色,宽钟状。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活習性: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2000~4500米的灌丛中或垫状灌丛草地。在高海拔的山口附近常常能看见这种小灌木。
200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85岁的生日。在这85年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小康,目前正向新世纪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怀着谋求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真诚愿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恪守“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原则,
一个被称为惹萨的平原在吉曲河畔出现,这个新名词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势,也创造了一个民族独有的建筑文化,城池理念。  公元797年,吐蕃第三十九代赞普牟尼赞普即位。吐蕃赞普势力,在吉曲河谷一带已经漫游了近200年。几代赞普的努力和热情,给吉曲河畔的人们带来了兴旺和富足。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的佛像。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比如“金瓶掣签”等重大仪式都曾在这里进行。(摄影/秋
应德国社民党、西班牙工社党、比利时法语革新运动以及欧洲人民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张志军率中共友好代表团于2007年10月26日-11月101日访问了上述三国及欧洲议会,并顺访法国。访问期间,张志军副部长广泛接触往访四国及欧洲地区左中右各类政党领导人及政要,共主持44场会见、会谈,先后出席了德国社民党党代会和与欧洲人民党在布鲁塞尔共同举办的研讨会,直接接触、会见欧洲政要达200多人。此访充
当前,越南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备将于2006年上半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已明确提出把“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建设”作为十大最突出的主题。越共长期以来坚持按照“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革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加强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    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制
2009年第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持续扩散,一些国家政治生态遭受冲击,执政党困境加深,少数国家政局趋于动荡。与此同时,以色列、安提瓜和巴布达、萨尔瓦多、朝鲜、斯洛伐克等国举行大选,印度、南非、印尼、阿富汗等10余国大选陆续拉开序幕。金融危机、选举、党争等各种敏感因素交织,正在成为触发政治不稳的诱因。    金融危机加剧了政党政治的  复杂局面,政局变数增多    一是一些执政党施政难度加大。
“墙”或更准确的说“古墙”或“历史墙”,总感觉有一种魅力的召唤。我对“古墙”有着独特的关照,因为墙里有故人的气息和历史的沧桑。  就说八廓街吧,1300多年的历史自不用说,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信教群众煨桑时留下的桑香味,踏着脚下手工磨制的石板路,我细细端详这古老而又现代的街区。这里的建筑,见证了西藏地方政权的兴衰更替、佛教的式微与鼎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兴衰与繁荣、社会制度
眼前,这位卷发微长地蓬在脑后、炯目中隐含着几丝疲惫的中年人,叫觉嘎。今年55岁的他看起来不像传说中温文尔雅的,教授,倒更像个性飞扬的交响乐指挥家。  觉嘎有许多让常人艳羡的履历:我国第一位藏族音乐硕士、博士,国内第一位博土后工作站出站的作曲专业博士后,西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缘起,是偶然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  当雄县,这个距离拉萨不足200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地方,
2008年4月10日,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一鸣惊人,出人意料地赢得240个简单多数制选区中的120个和335个比例制席位中的100席,占总席位601席的37%,几乎是第二大党尼泊尔大会党和第三大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所获席位之和。尼共(毛)曾从事武装斗争10年之久,两年前才放下武器,走出丛林。一年半前才获得合法地位,能在此次投票率高、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选举中战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