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习惯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虽然已过好奇心最强的阶段,但依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孜孜以求”,这一时期他们的探求在感性基础上略带理性思考,同时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认可。一旦在适当时机给予其正面激励,其内在动力便可被激发,因此,教师需要在关键点把握学生心理,及时给予正面引导。
  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方法掌握并未成体系,且对阅读内容存在无目的、无意识的状态。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便突显出来。如教学阅读方法(速读、默读、精读等)、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侧面渲染等)、文体知识、表达方式时尤其如此。以课内阅读为例,读《观沧海》,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苍凉慷慨和乐府诗的节奏美;读《秋天的怀念》,就让学生体会母子情深,把握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读《春》,在激发学生读出作者笔下春天的韵律美和画面美的同时,要求大家体味景物描写的方法;读《散步》,在字里行间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面对《纪念白求恩》和《伟大的悲剧》两篇文章时,就需强调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前者训练默读,后者训练速读。若学生能较好把握课内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在接触课外篇目时,便会有效地进行正迁移,可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开展每周一节的阅读课。阅读课上,教师可利用较短时间加强对阅读意识、阅读目的性、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浓厚的氛围。
  教师要将阅读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在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基础之上开展阅读和分享,可以按小组形式从内容梗概、阅读方法、经典段落鉴赏评价和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学生共享的内容进行适时的点评和引导,强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用于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课后再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展板中张贴出来,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和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除每周一阅读外,教师还需要求学生平日做好积累工作。按照人们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圈点勾画、加批语,或摘抄、记读书笔记,同时要防止学生单纯抄录书中内容或抄下内容提要。有布置还应有落实,要定时检查,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将摘抄本、“好书伴我成长”记录单收上来批阅,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肯定、表扬,将其摘抄本、记录单整理好以供展览,对有所懈怠的要督促帮助,促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责 编 欣 航)
其他文献
在利用电话线路进行图像传输的远程监视系统中,图像的压缩和编码是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利用小波变换的优良特性进行图像压缩可以达到较大的压缩比,并且具有良好的图像重建效果.
给出了采用CPLD的水轮发电机组转速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和VHDL的语言描述,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
德育工作是每个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是育人之本、立校之本、教育之本。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一定要突出“小”的特点。“小”意味着简单,意
在实现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与工业自动化设备通讯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设备(以ACL8112系列采集卡为例)WebAccess没有提供硬件驱动程序,因此需设计人员自行开发.本文讨论一种通
2006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山东潍坊启动,以其课内大量阅读、“一课一得”等鲜明主张,得到全国数千所学校的认可和推广。现今,部编版语文教材问世,其主张与“语文主题学
多年来,本人一直从事作文写作探究,总结出了想象与联想作文写作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共享。  想象与联想的渊源  想象与联想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由来已久,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无一不是运用想象与联想的典范。《水浒传》和《西游记》更是把想象与联想发挥到了极致。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不鲜见,比如《西厢记》,它的来源是唐代元稹的传奇故事《莺莺传》,后人根据《莺莺传》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增加故事情节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主张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新的教学手段应用、新的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实际课堂中,不少教师并未从根本上摒弃过时的教学理念,习惯用一些程式化的手段去“
介绍了一种常用芯片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其优点是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可以迅速地检测出芯片的工作是否正常.文中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原理框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