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既抽象又难理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往往对实验重视不够。本文着重从高中地理课堂实验教学素材选取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比较简单的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完成,起到辅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作用,同时也增加课堂的乐趣,引导他们进行素材的选取和实验的设计改进。
【关键词】高中课堂;自然地理实验;素材
一、高中地理实验的特点
1.地理实验要易于操作
许多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和规律在日常教学当中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认识,因而地理实验过程的设计要尽量做到简单易行,实验器具的选择应尽量做到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废旧材料。
2.地理实验要针对性强
很多地理事物和规律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再现。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直观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
二、自然地理实验素材的选取
新课标地理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国卷比较重视对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演变过程的考察,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阐述,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就越发显得意义深远。而由于传统教学对于高中地理实验重视不够,而必修一模块又是自然地理内容,学生刚一上高一就接触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感觉到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花多点心思在地理实验素材的选取上面,做到简单易懂,又容易操作,直观明了,以求让地理实验教学达到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下面通過几个简易地理实验进行论述。
1.热力环流演示实验
我们实验的工具需要一个长方形的透明亚克力柜,可以向广告设计公司定制,长方形柜子长度在1米左右,宽度是0.3米左右,高0.4米左右,胶合板,热水和冰块各一盆,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亚克力柜子的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将亚克力柜上部开口处盖严,在放置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同时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并问学生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个实验能否作一些改进?如何改进?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例如,热水不要,直接在热水位置放置一束香,在柜子的中间设置纸片,或者热水改成电炉,但是电炉会不会有风险?)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探讨。
2.地球自转验证实验
找六根木棍搭建成一个高约2.5米的支架,选择硬版纸,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3.褶皱断层演示实验
选两块厚约8厘米左右的海绵块,可以到汽车用品店购买洗车用的海绵块,长方形,密度比较大的,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在两块海绵的剖面上染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岩层的剖面。也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书自己堆积成岩层的形状,表示不同的岩层。完了之后其中一块海绵用小刀将其斜向割断。在演示褶皱的形成时,可以将第一块海绵平放在讲台上,两手抓住海绵的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便鼓起来,这样可以形象的把褶皱表现出来。在讲解断层的时候,可以将第二块海绵平放在讲台上,重复以上动作,海绵便出现了断裂,可以演示断层。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海绵,而是找几条不同颜色的毛巾,把它们叠放在一起,然后两手按住毛巾,朝相对的方向推移,如下图3-4所示,能够动态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简单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同时也能演示背斜构造也向斜构造。但是用毛巾不能演示断层。断层最好用海绵块来展示比较好。
4.沉积物分选作用演示实验
我们将大致相同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混合,放入一个比较大的透明塑料瓶中,并将塑料瓶子用自来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摇动,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透明塑料瓶里进行的。这个实验还可以进行改进,如下图3-5所示,在矿泉水瓶子中装上黄豆、赤小豆、小米等几种颗粒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从中间打开课本,下面垫一张报纸,让矿泉水瓶里面的东西沿着书本中间的“山谷”自然滑落,然后观察这几种颗粒物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思考总结规律。
5.水土流失演示实验
定制两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上面不封顶,一般为0.5米长、0.1米高,0.3米宽,在末尾各留一个小出水口,直径大概2公分。两个盒子都放满泥土,一个铺上杂草,并让其生长一段时间,另外一个什么都不种。待杂草生长一段时间后将两个盒子放置在水龙头的下方并与地面成30°倾斜角。打开水龙头,放水的速度适中,将水淋到两个盒子上,在盒子下方放置两个量杯,让学生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也可以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一下含沙量。
三、总结
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晓骏.让实验走进地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2(08).
[2]马守知.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DB/OL].https://www.doc88.com/p-8911953464401.html,2014-05-24.
[3]张维堂.有效开展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24).
[4]陈德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地理实验[DB/OL].https://www.doc88.com/p-7496287401821.html,2015-03-08.
[5]史利杰,徐宝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2):101-105.
【关键词】高中课堂;自然地理实验;素材
一、高中地理实验的特点
1.地理实验要易于操作
许多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和规律在日常教学当中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认识,因而地理实验过程的设计要尽量做到简单易行,实验器具的选择应尽量做到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废旧材料。
2.地理实验要针对性强
很多地理事物和规律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再现。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直观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
二、自然地理实验素材的选取
新课标地理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国卷比较重视对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演变过程的考察,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阐述,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就越发显得意义深远。而由于传统教学对于高中地理实验重视不够,而必修一模块又是自然地理内容,学生刚一上高一就接触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感觉到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花多点心思在地理实验素材的选取上面,做到简单易懂,又容易操作,直观明了,以求让地理实验教学达到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下面通過几个简易地理实验进行论述。
1.热力环流演示实验
我们实验的工具需要一个长方形的透明亚克力柜,可以向广告设计公司定制,长方形柜子长度在1米左右,宽度是0.3米左右,高0.4米左右,胶合板,热水和冰块各一盆,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亚克力柜子的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将亚克力柜上部开口处盖严,在放置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同时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并问学生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个实验能否作一些改进?如何改进?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例如,热水不要,直接在热水位置放置一束香,在柜子的中间设置纸片,或者热水改成电炉,但是电炉会不会有风险?)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探讨。
2.地球自转验证实验
找六根木棍搭建成一个高约2.5米的支架,选择硬版纸,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
3.褶皱断层演示实验
选两块厚约8厘米左右的海绵块,可以到汽车用品店购买洗车用的海绵块,长方形,密度比较大的,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在两块海绵的剖面上染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岩层的剖面。也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书自己堆积成岩层的形状,表示不同的岩层。完了之后其中一块海绵用小刀将其斜向割断。在演示褶皱的形成时,可以将第一块海绵平放在讲台上,两手抓住海绵的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便鼓起来,这样可以形象的把褶皱表现出来。在讲解断层的时候,可以将第二块海绵平放在讲台上,重复以上动作,海绵便出现了断裂,可以演示断层。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海绵,而是找几条不同颜色的毛巾,把它们叠放在一起,然后两手按住毛巾,朝相对的方向推移,如下图3-4所示,能够动态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简单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同时也能演示背斜构造也向斜构造。但是用毛巾不能演示断层。断层最好用海绵块来展示比较好。
4.沉积物分选作用演示实验
我们将大致相同比例的碎石、粗砂和黏土混合,放入一个比较大的透明塑料瓶中,并将塑料瓶子用自来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摇动,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透明塑料瓶里进行的。这个实验还可以进行改进,如下图3-5所示,在矿泉水瓶子中装上黄豆、赤小豆、小米等几种颗粒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从中间打开课本,下面垫一张报纸,让矿泉水瓶里面的东西沿着书本中间的“山谷”自然滑落,然后观察这几种颗粒物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思考总结规律。
5.水土流失演示实验
定制两个透明的亚克力盒子,上面不封顶,一般为0.5米长、0.1米高,0.3米宽,在末尾各留一个小出水口,直径大概2公分。两个盒子都放满泥土,一个铺上杂草,并让其生长一段时间,另外一个什么都不种。待杂草生长一段时间后将两个盒子放置在水龙头的下方并与地面成30°倾斜角。打开水龙头,放水的速度适中,将水淋到两个盒子上,在盒子下方放置两个量杯,让学生观察流出的水中含的泥沙量,也可以将流出的水收集到水桶中,经过沉淀计算一下含沙量。
三、总结
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晓骏.让实验走进地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2(08).
[2]马守知.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DB/OL].https://www.doc88.com/p-8911953464401.html,2014-05-24.
[3]张维堂.有效开展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24).
[4]陈德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地理实验[DB/OL].https://www.doc88.com/p-7496287401821.html,2015-03-08.
[5]史利杰,徐宝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