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了陈家湾岩体区域地质背景,并详细分析了陈家湾岩体(侵入岩、脉岩)的产出特征、矿物组合特征、岩石化学元素特征等地质特征。
[关键词]陈家湾岩体,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TH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大致呈北西西向,其北以信阳-防虎山断裂为界,南部以桐柏-桐城断裂为界,夹持于华北陆块与桐柏-大别造山带之间。东边被郯城-庐江断裂切断,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分为东段(安徽境内)和西段(河南境内)。构造带基底褶皱主要为三合-十八盘叠加复式向斜,系发生于佛子岭岩群内的大型复式褶皱构造,属北淮阳构造带的主干构造,其核部由潘家岭岩组组成,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构造带断裂主要由北西西向断裂(带)和北东向断裂带组成,北西西向有明港-六安断裂、金寨-舒城断裂、晓天-磨子潭断裂,北东向有银沙-泗河断裂等。构造带岩浆活动主要出现在中生代,区内广泛发育着各类岩浆岩,其中以侵入岩为主,次为喷出岩。侵入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商城~金寨中西部广大地区,金寨东部响洪甸和陈家湾一带也有侵入岩体出露,喷出岩则主要分布于金寨~舒城一带。
陈家湾岩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与霍山县交界处,六安市南西234°约48公里。
1 侵入岩
陈家湾地区岩浆活动强烈,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岩陈家湾岩体,属于蓑衣尖超单元古碑单元,主要侵入于前石炭系佛子岭岩群地层潘家岭岩组中。岩体总体走向北西-南东,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出露面积约6.84Km2。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具深源浅成特点,剥蚀程度不深,与围岩界线清晰,接触面平直,局部具波状起伏和顺片理面贯入现象,接触面倾向围岩,倾角通常在60°-80°之间。区内多期岩浆活动明显,岩浆演化复杂,以石英闪长岩体为主,含多个花岗闪长岩体、黑云母二长岩体等小岩株,多呈长椭圆状或不规则状产出,与石英闪长岩体呈脉动接触关系。
1.1 石英闪长岩体
平面出露呈两部分,第一部分呈脚印状分布,为陈家湾石英闪长岩体的主体部分,出露面积约5.52km2,与潘家岭岩组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局部呈波浪状,接触界线附近发育硅化,岩石中可见围岩的捕掳体。第二部分呈不规则状分布,为陈家湾石英闪长岩体的一个小岩枝,出露面积约0.41km2,与潘家岭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的接触界线明显,在接触带附近岩石的结晶颗粒较小,在岩体中心岩石颗粒呈中细粒等粒结构。
石英闪长岩呈灰~灰白色,细中粒等粒结构,矿物粒度1~3㎜。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白色-灰白色,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含量约55~65%;角闪石,灰绿色~黑色,多数为它形,局部見半自形,含量约10~1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它形,断口具油脂光泽,含量约5%~20%不等;黑云母,棕黑色,半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3~5%;钾长石,浅肉红色,它形,含量约5~10%。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ω(SiO2)=57.2%、73%,按酸度划分属于中酸性岩类,ALK的值为1.26、1.28,ω(K2O)为1.03%、1.18%,钾含量不高,岩石总体碱度率为钙碱性。ω(MgO)为0.57%、3.84%,Mg含量较为分散,ω(TiO2)含量较低,为0.33%、0.8%,深部岩浆演化的程度中等。
1.2 花岗闪长岩体
呈长椭圆状分布,长约1700m,宽约600m,出露面积约0.71km2。与石英闪长岩呈脉动接触关系,在接触带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多呈中细粒等粒结构。
花岗闪长岩呈浅肉红色,具花岗结构,矿物粒度1~4㎜。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白色,半自形粒状~板状,含量约40%;钾长石,肉红色,它形,含量约20~2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呈它形镶嵌在长石与暗色矿物之间的,含量约15~20%;角闪石,黑色-棕褐色,自形针状结构-半自形长柱状结构,含量约10~20%;黑云母,黑色,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5%。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ω(SiO2)=65.8%,按酸度划分属于酸性岩类,ALK的值为1.37,ω(K2O)为0.90%,钾含量较低,岩石总体碱度率为钙碱性。ω(MgO)为1.34%,ω(TiO2)含量较低,为0.51%,深部岩浆演化的程度中等。
1.3 黑云母二长岩体
平面共出露三部分,呈长条状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界线附近,出露面积约0.086km2,与两者接触界线明显。
灰白-浅肉红色,具二长结构,矿物粒度2~5㎜。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灰白色,自形板状结构,含量约30~40%;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它形,含量在30~35%之间;角闪石,黑色,半自形,含量约10%;黑云母,棕黑色,自形-半自形,含量约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呈它形充填于矿物之间的空隙中,含量约15~20%。
2 脉岩
晚期岩脉较为发育,主要为走向近北西的花崗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及花岗细晶岩等。
2.1 花岗斑岩
脉岩走向主要为近北西向,多呈同一方向平行延伸,局部出现尖灭侧现或尖灭重现现象,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规模一般,宽度多在数米至十米之间,少数达二十余米,长度一般在几十米至数百米之间,也有达数千米者,延伸一般较稳定。岩石呈灰白到浅肉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斑晶粒0.5~2㎜,含量约10%,其次为角闪石及黑云母,含量月5%,基质为微晶及隐晶长石及石英,含量约80%。岩石普遍产生高岭土化,局部黄铁矿化较为发育。
2.2 煌斑岩
该类岩脉走向多是北东(东)和北西(西)两组,个别近东西向。有时可见几条成组出现,多呈同一方向延伸,也有互相穿插、分叉复合现象。规模一般不大,宽数十厘米到几米,长约数米到数十米之间。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黑云母,黑色,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5%;斜长石,白色,它形粒状结构,含量约3%~5%;基质由微粒的黑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组成,灰黑色,含量约90%。岩石多呈球状风化,风化后呈灰褐色,表面形成较多蜂窝状孔洞,孔洞中见褐铁矿等矿物。查区发现铅锌矿化多位于该类脉岩附近,与其有密切关系。
2.3 石英斑岩
岩脉走向近北西,呈同一方向延伸,局部具尖灭重现现象。规模不大,宽数米到十米,长约数十米到几千米之间。岩石呈灰白到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10%构成,有时暗色矿物含量可达4~5%。基质为微晶长英质矿物,含量约70~75%。岩石普遍产生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局部可见绢云母化及硅化现象,其中黄铁矿化极为发育。小岭一带该岩脉两侧局部发现有角砾岩,角砾成分复杂,既有围岩中的云母石英片岩,也有二长花岗岩及片麻岩等异源物质,胶结物多为岩粉、岩屑及长英质,角砾岩中角砾的含量大于60%,反映了该石英斑岩脉遭受剥蚀的程度不深,其形成过程中可能伴随发生了隐爆作用,深部可能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体。
2.4 闪长玢岩
多呈脉状分布,脉宽约2~6m,方向主要为北北西向,长约数米到十几米左右。岩石呈灰绿到深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含量约10%,基质为微晶、隐晶质长英类物质。
2.5 花岗细晶岩
脉岩方向主要有北东和北西两组,有时可见几条成组出现,多呈同一方向延伸,也有互相穿插现象。规模不大,宽度多在数厘米到数米之间,少数达十米,长约数米到十几米左右。岩石呈白色到浅肉红色,花岗结构或交代结构,矿物粒度0.2~0.6㎜。主要由钾长石50%,斜长石15%,石英30%,及暗色矿物(主要是黑云母)5%组成。局部岩石不含暗色矿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1∶25万六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M].2011..
[2]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安安徽省六安市陈家湾钼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R].2016.
作者简介
张徐(1985-),男,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族:汉,职称:学士,学历: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关键词]陈家湾岩体,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TH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大致呈北西西向,其北以信阳-防虎山断裂为界,南部以桐柏-桐城断裂为界,夹持于华北陆块与桐柏-大别造山带之间。东边被郯城-庐江断裂切断,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分为东段(安徽境内)和西段(河南境内)。构造带基底褶皱主要为三合-十八盘叠加复式向斜,系发生于佛子岭岩群内的大型复式褶皱构造,属北淮阳构造带的主干构造,其核部由潘家岭岩组组成,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构造带断裂主要由北西西向断裂(带)和北东向断裂带组成,北西西向有明港-六安断裂、金寨-舒城断裂、晓天-磨子潭断裂,北东向有银沙-泗河断裂等。构造带岩浆活动主要出现在中生代,区内广泛发育着各类岩浆岩,其中以侵入岩为主,次为喷出岩。侵入岩主要集中分布于商城~金寨中西部广大地区,金寨东部响洪甸和陈家湾一带也有侵入岩体出露,喷出岩则主要分布于金寨~舒城一带。
陈家湾岩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与霍山县交界处,六安市南西234°约48公里。
1 侵入岩
陈家湾地区岩浆活动强烈,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岩陈家湾岩体,属于蓑衣尖超单元古碑单元,主要侵入于前石炭系佛子岭岩群地层潘家岭岩组中。岩体总体走向北西-南东,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出露面积约6.84Km2。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具深源浅成特点,剥蚀程度不深,与围岩界线清晰,接触面平直,局部具波状起伏和顺片理面贯入现象,接触面倾向围岩,倾角通常在60°-80°之间。区内多期岩浆活动明显,岩浆演化复杂,以石英闪长岩体为主,含多个花岗闪长岩体、黑云母二长岩体等小岩株,多呈长椭圆状或不规则状产出,与石英闪长岩体呈脉动接触关系。
1.1 石英闪长岩体
平面出露呈两部分,第一部分呈脚印状分布,为陈家湾石英闪长岩体的主体部分,出露面积约5.52km2,与潘家岭岩组呈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明显,局部呈波浪状,接触界线附近发育硅化,岩石中可见围岩的捕掳体。第二部分呈不规则状分布,为陈家湾石英闪长岩体的一个小岩枝,出露面积约0.41km2,与潘家岭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的接触界线明显,在接触带附近岩石的结晶颗粒较小,在岩体中心岩石颗粒呈中细粒等粒结构。
石英闪长岩呈灰~灰白色,细中粒等粒结构,矿物粒度1~3㎜。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白色-灰白色,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含量约55~65%;角闪石,灰绿色~黑色,多数为它形,局部見半自形,含量约10~1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它形,断口具油脂光泽,含量约5%~20%不等;黑云母,棕黑色,半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3~5%;钾长石,浅肉红色,它形,含量约5~10%。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ω(SiO2)=57.2%、73%,按酸度划分属于中酸性岩类,ALK的值为1.26、1.28,ω(K2O)为1.03%、1.18%,钾含量不高,岩石总体碱度率为钙碱性。ω(MgO)为0.57%、3.84%,Mg含量较为分散,ω(TiO2)含量较低,为0.33%、0.8%,深部岩浆演化的程度中等。
1.2 花岗闪长岩体
呈长椭圆状分布,长约1700m,宽约600m,出露面积约0.71km2。与石英闪长岩呈脉动接触关系,在接触带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多呈中细粒等粒结构。
花岗闪长岩呈浅肉红色,具花岗结构,矿物粒度1~4㎜。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白色,半自形粒状~板状,含量约40%;钾长石,肉红色,它形,含量约20~2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呈它形镶嵌在长石与暗色矿物之间的,含量约15~20%;角闪石,黑色-棕褐色,自形针状结构-半自形长柱状结构,含量约10~20%;黑云母,黑色,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5%。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ω(SiO2)=65.8%,按酸度划分属于酸性岩类,ALK的值为1.37,ω(K2O)为0.90%,钾含量较低,岩石总体碱度率为钙碱性。ω(MgO)为1.34%,ω(TiO2)含量较低,为0.51%,深部岩浆演化的程度中等。
1.3 黑云母二长岩体
平面共出露三部分,呈长条状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界线附近,出露面积约0.086km2,与两者接触界线明显。
灰白-浅肉红色,具二长结构,矿物粒度2~5㎜。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灰白色,自形板状结构,含量约30~40%;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它形,含量在30~35%之间;角闪石,黑色,半自形,含量约10%;黑云母,棕黑色,自形-半自形,含量约5%;石英,白色-无色透明,呈它形充填于矿物之间的空隙中,含量约15~20%。
2 脉岩
晚期岩脉较为发育,主要为走向近北西的花崗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及花岗细晶岩等。
2.1 花岗斑岩
脉岩走向主要为近北西向,多呈同一方向平行延伸,局部出现尖灭侧现或尖灭重现现象,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规模一般,宽度多在数米至十米之间,少数达二十余米,长度一般在几十米至数百米之间,也有达数千米者,延伸一般较稳定。岩石呈灰白到浅肉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斑晶粒0.5~2㎜,含量约10%,其次为角闪石及黑云母,含量月5%,基质为微晶及隐晶长石及石英,含量约80%。岩石普遍产生高岭土化,局部黄铁矿化较为发育。
2.2 煌斑岩
该类岩脉走向多是北东(东)和北西(西)两组,个别近东西向。有时可见几条成组出现,多呈同一方向延伸,也有互相穿插、分叉复合现象。规模一般不大,宽数十厘米到几米,长约数米到数十米之间。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为:黑云母,黑色,自形片状结构,含量约5%;斜长石,白色,它形粒状结构,含量约3%~5%;基质由微粒的黑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组成,灰黑色,含量约90%。岩石多呈球状风化,风化后呈灰褐色,表面形成较多蜂窝状孔洞,孔洞中见褐铁矿等矿物。查区发现铅锌矿化多位于该类脉岩附近,与其有密切关系。
2.3 石英斑岩
岩脉走向近北西,呈同一方向延伸,局部具尖灭重现现象。规模不大,宽数米到十米,长约数十米到几千米之间。岩石呈灰白到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10%构成,有时暗色矿物含量可达4~5%。基质为微晶长英质矿物,含量约70~75%。岩石普遍产生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局部可见绢云母化及硅化现象,其中黄铁矿化极为发育。小岭一带该岩脉两侧局部发现有角砾岩,角砾成分复杂,既有围岩中的云母石英片岩,也有二长花岗岩及片麻岩等异源物质,胶结物多为岩粉、岩屑及长英质,角砾岩中角砾的含量大于60%,反映了该石英斑岩脉遭受剥蚀的程度不深,其形成过程中可能伴随发生了隐爆作用,深部可能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体。
2.4 闪长玢岩
多呈脉状分布,脉宽约2~6m,方向主要为北北西向,长约数米到十几米左右。岩石呈灰绿到深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含量约10%,基质为微晶、隐晶质长英类物质。
2.5 花岗细晶岩
脉岩方向主要有北东和北西两组,有时可见几条成组出现,多呈同一方向延伸,也有互相穿插现象。规模不大,宽度多在数厘米到数米之间,少数达十米,长约数米到十几米左右。岩石呈白色到浅肉红色,花岗结构或交代结构,矿物粒度0.2~0.6㎜。主要由钾长石50%,斜长石15%,石英30%,及暗色矿物(主要是黑云母)5%组成。局部岩石不含暗色矿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1∶25万六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M].2011..
[2]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安安徽省六安市陈家湾钼多金属矿预查地质报告[R].2016.
作者简介
张徐(1985-),男,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族:汉,职称:学士,学历: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