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作为高中物理的选修部分,是高考选修3-3部分的常考内容,甚至多出现于计算大题中。因此,它仍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玻意耳定律作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等温情况下的特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是其成立的条件之一,对于变质量的问题学生常是无从下手。本文以玻意耳定律中两种常见的情况为例,帮助学生掌握变质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玻意耳定律;变质量;计算方法
一、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和体积V成反比,其公式为:pV=C,其中C是常量;或者p1V1=p2V2,其中p1、V1和p2、V2分别表示气体在1、2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这个定律叫做玻意耳定律。根据玻意耳定律的定义可知,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是其使用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气体的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即可近似视为理想气体。
二、 变质量问题常用计算方法
在计算中常出现的打气和抽气的问题属于变质量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符合条件的一定质量的问题,是解题的基本思路,那研究对象的选取就成为了关键。
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打气前和抽气后的理想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打气和抽气的过程中其质量必然发生变化,此时的玻意耳定律不再适用。但若以打气后和抽气前的理想气体(p、V、m)作为研究对象,其总质量保持不变,可将其视为若干份理想气体(p1、V1、m1)、(p2、V2、m2)、…、(pn、Vn、mn)的混合,且每份理想气体的质量不变,对每份气体使用玻意耳定律,再叠加求和,即有pV=p1V1 p2V2 … pnVn,在使用此公式过程中需保证等式两边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即m=m1 m2 … mn。
三、 变质量问题常见模型
变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虽已经确立,但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无法确定公式中所对应的各个状态参量,仍无从下手,以以下两个常见模型为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变质量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 打气或抽气的压强和体积已知
例1 已知某轮胎的体积为8 L,其内装有压强为2 atm的空气,现对轮胎进行充气,每次打入压强为1 atm的气体1 L,欲使轮胎内空气的压强达到2.5 atm,需向轮胎打气几次?(设打气过程温度不变,且无漏气)
分析:在上题中,由于不停地向轮胎打气,轮胎内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故属于变质量问题。但若以打气后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打气前和n份每次打入的气体,其总质量保持不变,这样就将变质量问题巧妙地转化为等质量问题。打气前后的压强和体积均能从题上已知,其中,打气前的压强p=2 atm,体积V=8 L,充入的气体压强p0=1 atm,体积V0=1 L,打气后的压强p′=2.5 atm,体积也为轮胎的体积V,即可带入公式pV np0V0=p′V,直接计算,解得n=4。
(二) 打气或抽气的压强和体积未知
若打气或抽气后的气体压强和体积已知(如上题),将已知条件直接带入公式即可,若题上未明确打气或抽气的具体压强或体积,需进一步分析,找出气体的平衡条件。
例2 贮气筒内装有1×106Pa空气,其体积为20 L,现用1 L的真空抽气筒抽气,求抽气10次后,贮气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设打气过程温度不变,且无漏气)
分析:上题是抽气的变质量问题,且抽出气体的压强未知,根据分析,真空抽气筒与贮气筒相连,只有当每次两筒内的压强相同时,抽气才能停止。且每完成一次抽气后,贮气筒内的压强减小,抽气筒每次抽走的气体也会随之减小,欲求得抽气10次后的筒内压强,带入上述公式,无法直接算出。由题意抽气前的压强p0=1×106Pa,体积V=20 L,抽气时抽气筒的体积ΔV=1 L,抽气后压强相等的气体充满两筒,即体积变为V ΔV。
第1次抽气:p0V=p1(V ΔV)得:p1=vv ΔVp0
第2次抽氣:p1V=p2(V ΔV)得:p2=vv ΔVp1=VV ΔV2p0
…
第n次抽气:pn-1V=pn(V ΔV)得:pn=VV ΔVnp0
根据上述推导,抽气10次后的压强p10=VV ΔV10p0,解得p10≈6.14×105Pa。
四、 总结
在对温度不变的理想气体使用玻意耳定律计算过程中,若出现抽气或打气的变质量问题,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使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奇妙地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等质量问题成为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为确定不同状态所对应的状态参量,可进一步根据压强和体积是否已知分为两个参加模型,再按照以上解题思路,玻意耳定律的变质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3-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0.
作者简介:
唐颖捷,重庆市,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玻意耳定律;变质量;计算方法
一、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和体积V成反比,其公式为:pV=C,其中C是常量;或者p1V1=p2V2,其中p1、V1和p2、V2分别表示气体在1、2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这个定律叫做玻意耳定律。根据玻意耳定律的定义可知,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是其使用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气体的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即可近似视为理想气体。
二、 变质量问题常用计算方法
在计算中常出现的打气和抽气的问题属于变质量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符合条件的一定质量的问题,是解题的基本思路,那研究对象的选取就成为了关键。
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打气前和抽气后的理想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打气和抽气的过程中其质量必然发生变化,此时的玻意耳定律不再适用。但若以打气后和抽气前的理想气体(p、V、m)作为研究对象,其总质量保持不变,可将其视为若干份理想气体(p1、V1、m1)、(p2、V2、m2)、…、(pn、Vn、mn)的混合,且每份理想气体的质量不变,对每份气体使用玻意耳定律,再叠加求和,即有pV=p1V1 p2V2 … pnVn,在使用此公式过程中需保证等式两边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即m=m1 m2 … mn。
三、 变质量问题常见模型
变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虽已经确立,但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无法确定公式中所对应的各个状态参量,仍无从下手,以以下两个常见模型为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变质量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 打气或抽气的压强和体积已知
例1 已知某轮胎的体积为8 L,其内装有压强为2 atm的空气,现对轮胎进行充气,每次打入压强为1 atm的气体1 L,欲使轮胎内空气的压强达到2.5 atm,需向轮胎打气几次?(设打气过程温度不变,且无漏气)
分析:在上题中,由于不停地向轮胎打气,轮胎内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故属于变质量问题。但若以打气后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打气前和n份每次打入的气体,其总质量保持不变,这样就将变质量问题巧妙地转化为等质量问题。打气前后的压强和体积均能从题上已知,其中,打气前的压强p=2 atm,体积V=8 L,充入的气体压强p0=1 atm,体积V0=1 L,打气后的压强p′=2.5 atm,体积也为轮胎的体积V,即可带入公式pV np0V0=p′V,直接计算,解得n=4。
(二) 打气或抽气的压强和体积未知
若打气或抽气后的气体压强和体积已知(如上题),将已知条件直接带入公式即可,若题上未明确打气或抽气的具体压强或体积,需进一步分析,找出气体的平衡条件。
例2 贮气筒内装有1×106Pa空气,其体积为20 L,现用1 L的真空抽气筒抽气,求抽气10次后,贮气筒内剩余空气的压强?(设打气过程温度不变,且无漏气)
分析:上题是抽气的变质量问题,且抽出气体的压强未知,根据分析,真空抽气筒与贮气筒相连,只有当每次两筒内的压强相同时,抽气才能停止。且每完成一次抽气后,贮气筒内的压强减小,抽气筒每次抽走的气体也会随之减小,欲求得抽气10次后的筒内压强,带入上述公式,无法直接算出。由题意抽气前的压强p0=1×106Pa,体积V=20 L,抽气时抽气筒的体积ΔV=1 L,抽气后压强相等的气体充满两筒,即体积变为V ΔV。
第1次抽气:p0V=p1(V ΔV)得:p1=vv ΔVp0
第2次抽氣:p1V=p2(V ΔV)得:p2=vv ΔVp1=VV ΔV2p0
…
第n次抽气:pn-1V=pn(V ΔV)得:pn=VV ΔVnp0
根据上述推导,抽气10次后的压强p10=VV ΔV10p0,解得p10≈6.14×105Pa。
四、 总结
在对温度不变的理想气体使用玻意耳定律计算过程中,若出现抽气或打气的变质量问题,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使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奇妙地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等质量问题成为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为确定不同状态所对应的状态参量,可进一步根据压强和体积是否已知分为两个参加模型,再按照以上解题思路,玻意耳定律的变质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3-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0.
作者简介:
唐颖捷,重庆市,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