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回归化学课堂教学的简约,让学生在感受化学课堂的真实美的同时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关键词】简约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71-02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简约化学课堂教学,让学在感受化学课堂的真实美的同时掌握化学知识。以下是本人利用化学实验对化学课堂教学简约化处理的几点做法:
一、提出问题
在学校的化学教研活动开展中,老师开课和听课是常见活动形式,多数化学老师的公开课会涉及到化学实验,在开课前要在不同班级进行几次的试讲,最后展示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经过多次排练后的结果,这就象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了真实性,而多了几分的造作,这种课往往给听课的老师带来好的视听教学效果,课堂上显得花哨纷繁、华丽热闹,但学生却无法集中精力获取有效知识,那么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做到教与学的有效呢?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走出化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形式化的误区,利用化学实验把化学课堂教学回归简约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二、什么是简约
简约主义的观念主要是在家居装修中体现的,现代家居装修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这种观念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等多方面进行简约化处理,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简约教学并不是说放弃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而是在这些成功的经验上充分考虑有效性,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性更加突出。从而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收回形式化的教学过程,最终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三、利用化学实验回归简约教学
1.巧用教材,简化实验
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编者力求通过自己的书来帮助教师。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但它们不是必须执行的。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故而,我们提倡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选择,巧用教材。
如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计算的课堂教学中,课本设计的活动探究是取三根镁条分别称重,再分别与浓度不同的过量的盐酸反应,记录镁条消失的时间。如果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完成这样三组实验耗的时间多且不容易完成,因为中学化学定量实验的称重仪器是托盘天平,定性实验中的反应容器通常是试管,在试管中反应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多,否则会带来危险。在此实验中如果1.0mol/L的盐酸取5.0mL,那么镁条最多是0.06g,这用托盘天平是无法称量的。这节课是在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认识上的定量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从定量上可以怎样表达,要达到教材体现的教学目标,可以把实验改为,分别往装有10mL2.0mol/L和20mL1.0mol/L盐酸的小烧杯中放入0.2g镁条,记录镁条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结合实验和物理中所学的速率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化学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达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调整后的课堂实验简明,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而不是整堂课忙于称重,忙于重复相同的操作。
2.利用实验,直奔主题
课堂的引入是上课教师常常注意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目的却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极积性和认识学习的目标。课堂引入只是一个引子,不需要花样别出,也不能太繁杂,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过于兴奋而影响课堂后阶段的听课学习效果,课堂引入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中可以做到两全,既能与知识相关又不会太繁杂。利用化学实验可以简化课堂引入,直奔教学主题。
如鲁科版必修1胶体内容学习时,可以用胶体的制取实验引入教学,向热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思考制得的混合物与氯化铁溶液有什么不同?这种混合体系是什么体系?这种混合体系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有哪些作用?教师上课内容围绕实验展开,学生学习胶体的特点、胶体的性质和作用,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等知识。这样一节课在简单真实的化学实验中引入,在充实的思考讨论中完成,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简约而充实有效。
3.利用实验,简化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其本质。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基础,也是教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语言描述把抽象的、复杂的、陌生的化学概念详细讲解,学生往往听得懂但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实意义,没有经过自主形成概念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某些化学概念,真正理解这些化学概念的意义。
如鲁科版必修2原电池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铜锌原电池的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完成,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也很明显,学生知道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但离开实验室后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能判断正负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为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可以对这实验稍加修改,在实验中把电流计改为一个用干电池的小电器,如学生常用的小风扇,小闹钟等,由于这些小电器的电池安装要分正负极的,学生在实验中分别用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连接小电器,通过对比很快就能判断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教师再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就简单明了了,学生也容易达到教材所要求的学生习目标,能做到“看图说话”解释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的现象。这样的概念教学简约而有效。
4.利用实验,强化微粒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微粒观的建立是个螺旋式渗透的过程,在化学教学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微粒观的强化。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微粒的存在肉眼看不见。物质的微观性表现为其构成粒子的不可见性和结构的抽象性,物质的宏观上变化是肉眼可见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宏观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状态则反映了其微观结构和组成。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键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形成微粒观的标志之一。
如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硫酸四氨合铜配位化合物的介绍中,教材实验设计是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产生蓝色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如果只做这一个实验,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最终学生只能强记此反应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间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离子,如果加做两组实验课堂效果就能提高,能让成键分析简单化。分别往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比较三组实验现象,学生很快明白在这些实验中微粒间能以配位键形成配合离子的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微粒状观,从微粒
总之,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回归课堂教学简约化,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建立化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赵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J].化学教育,2013(4):34-35
[2] 李小娇.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高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研究,2012.4
【关键词】简约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71-02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简约化学课堂教学,让学在感受化学课堂的真实美的同时掌握化学知识。以下是本人利用化学实验对化学课堂教学简约化处理的几点做法:
一、提出问题
在学校的化学教研活动开展中,老师开课和听课是常见活动形式,多数化学老师的公开课会涉及到化学实验,在开课前要在不同班级进行几次的试讲,最后展示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经过多次排练后的结果,这就象演员的表演一样,没有了真实性,而多了几分的造作,这种课往往给听课的老师带来好的视听教学效果,课堂上显得花哨纷繁、华丽热闹,但学生却无法集中精力获取有效知识,那么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做到教与学的有效呢?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走出化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形式化的误区,利用化学实验把化学课堂教学回归简约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二、什么是简约
简约主义的观念主要是在家居装修中体现的,现代家居装修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这种观念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细化、结构设计、媒体使用、方法指导等多方面进行简约化处理,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简约教学并不是说放弃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而是在这些成功的经验上充分考虑有效性,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平衡性更加突出。从而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收回形式化的教学过程,最终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三、利用化学实验回归简约教学
1.巧用教材,简化实验
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编者力求通过自己的书来帮助教师。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但它们不是必须执行的。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故而,我们提倡适度、适量的原则,即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选择,巧用教材。
如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定量计算的课堂教学中,课本设计的活动探究是取三根镁条分别称重,再分别与浓度不同的过量的盐酸反应,记录镁条消失的时间。如果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完成这样三组实验耗的时间多且不容易完成,因为中学化学定量实验的称重仪器是托盘天平,定性实验中的反应容器通常是试管,在试管中反应液体的体积不能太多,否则会带来危险。在此实验中如果1.0mol/L的盐酸取5.0mL,那么镁条最多是0.06g,这用托盘天平是无法称量的。这节课是在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认识上的定量研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从定量上可以怎样表达,要达到教材体现的教学目标,可以把实验改为,分别往装有10mL2.0mol/L和20mL1.0mol/L盐酸的小烧杯中放入0.2g镁条,记录镁条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结合实验和物理中所学的速率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化学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达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调整后的课堂实验简明,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而不是整堂课忙于称重,忙于重复相同的操作。
2.利用实验,直奔主题
课堂的引入是上课教师常常注意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目的却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极积性和认识学习的目标。课堂引入只是一个引子,不需要花样别出,也不能太繁杂,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过于兴奋而影响课堂后阶段的听课学习效果,课堂引入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中可以做到两全,既能与知识相关又不会太繁杂。利用化学实验可以简化课堂引入,直奔教学主题。
如鲁科版必修1胶体内容学习时,可以用胶体的制取实验引入教学,向热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思考制得的混合物与氯化铁溶液有什么不同?这种混合体系是什么体系?这种混合体系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有哪些作用?教师上课内容围绕实验展开,学生学习胶体的特点、胶体的性质和作用,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等知识。这样一节课在简单真实的化学实验中引入,在充实的思考讨论中完成,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简约而充实有效。
3.利用实验,简化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化学角度的概括,是化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系统的有关物质化学运动规律及其本质。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基础,也是教师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语言描述把抽象的、复杂的、陌生的化学概念详细讲解,学生往往听得懂但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实意义,没有经过自主形成概念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某些化学概念,真正理解这些化学概念的意义。
如鲁科版必修2原电池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铜锌原电池的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完成,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也很明显,学生知道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但离开实验室后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能判断正负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讲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为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可以对这实验稍加修改,在实验中把电流计改为一个用干电池的小电器,如学生常用的小风扇,小闹钟等,由于这些小电器的电池安装要分正负极的,学生在实验中分别用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连接小电器,通过对比很快就能判断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教师再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就简单明了了,学生也容易达到教材所要求的学生习目标,能做到“看图说话”解释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的现象。这样的概念教学简约而有效。
4.利用实验,强化微粒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微粒观的建立是个螺旋式渗透的过程,在化学教学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微粒观的强化。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微粒的存在肉眼看不见。物质的微观性表现为其构成粒子的不可见性和结构的抽象性,物质的宏观上变化是肉眼可见物质具有的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宏观性质和状态,物质的宏观性质和状态则反映了其微观结构和组成。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化学键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形成微粒观的标志之一。
如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硫酸四氨合铜配位化合物的介绍中,教材实验设计是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产生蓝色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如果只做这一个实验,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最终学生只能强记此反应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间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离子,如果加做两组实验课堂效果就能提高,能让成键分析简单化。分别往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比较三组实验现象,学生很快明白在这些实验中微粒间能以配位键形成配合离子的是铜离子与氨气分子。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微粒状观,从微粒
总之,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回归课堂教学简约化,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建立化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赵晨.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J].化学教育,2013(4):34-35
[2] 李小娇.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高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