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穴位贴敷;灸法;胃脘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85-01
  脾胃虚寒患者常常表现有:上腹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笔者运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患有胃脘痛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诊断为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年龄(47.5±12.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 a,病程平均(1.7±0.2)a。按完全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灸法,对照组单纯穴位贴敷治疗,每组各60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坐位或俯卧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合作,询问患者有无对胶过敏史、支气管炎病史及哮喘病史,松衣,认真评估患者的皮肤,75%酒精消毒皮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用干姜、马钱子、荆芥、肉桂、防风、颠茄流浸膏做成1.5 cm×1.5 cm温中理气、散寒止痛贴,取主穴: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根据不同的症状配内关、公孙、行间,可在酒精灯上将穴贴背面加热后贴于所选穴位上,然后将点燃的灸条放入灸架内置于所贴的穴位上,灸20 min后取走灸架,穴贴4 h,敏感性皮肤贴2 h,3~5 d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观察疗效。
  1.3护理方法穴位贴敷配合灸法每天1次,每次穴贴4 h,敏感性皮肤每次不超过2 h,不少于1 ,灸法每次20 min,皮肤发红为止,对于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穴位贴敷前,穴位部位涂少量皮炎霜,穴贴药物大小一致,选穴准确,贴敷药物应即做即贴以免降低药效。选穴宜少而精,每一穴,不可连续10次以上,避免长久刺激引起不良反应,3~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3 d,一般使用2~3疗程。密切观察胃脘痛的程度有无缓解,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好转,脉象有无改善,大便形状有无改善。施灸部位应先上后下,先灸胸背、后腹部、四肢,施灸过程中不时询问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应及时将艾灸灰弹入弯盘内,防止灼伤皮肤,艾灸结束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酌情开窗通风。在使用穴贴配合灸法治疗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发痒、红肿,防止皮肤起泡溃烂,若贴敷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瘙痒,及时取下敷贴,用清水洗净,暂停3~5 ,单纯用灸法治疗,局部使用皮炎康、硅霜等抗敏药膏,及时报告医生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有水泡用无菌纱布包扎。对薄嫩皮肤、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的患者贴敷剂量宜减,且贴敷时间不超过2 h。穴贴配合灸法治疗期间,饮食避免生冷食品,避免洗冷水澡,禁食海鲜、牛肉、韭菜等发物,不食油腻生痰助湿食物。患者饮食宜温补、健脾、祛寒,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饮食有规律,定时进餐,避免过饥才食。饥饿时胃脘痛可稍进食糕点,以缓中止痛。病情缓解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太极拳等,注意防寒保暖。
  1.4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饮食、工作正常;好转:胃脘痛基本消失,发作次数减少,因受寒或饮食不节偶有发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2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好转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0%,好转率为31.4%,无效率为8.6%,总有效率为9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体会
  胃脘痛致病常因寒邪客胃,饮食所伤,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等所致。脾胃虚寒系劳累、久病、过食寒凉、耗伤脾阳导致,治宜温胃散寒,温补脾阳为法,取胃经合穴足三里,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胃經募穴中脘,用以辛温散寒之干姜、肉桂,止痛之马钱子、颠茄贴敷上述穴位,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效,能温散脾胃之寒邪,使之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达到止痛的效果。
  穴位贴敷配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以祖国医学经络为基础,借助艾条的热力与贴敷的散寒止痛药的药效,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体现了内病外治的原则。此治法除了具有温散寒邪、消瘀散痛的功效外,还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通过一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另一组穴位贴敷配合灸法治疗,配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组,具有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为低廉,患者易接受,在临床上使用,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收稿日期:2014-04-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肾虚寒湿型水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为水疝的患者36例,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辨证施治,并结合外敷疗法。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水疝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并发证,减少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风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水疝;肾虚寒湿型;益气活血利水法;中医内外合治  中图分类号:R697文献标志码:
期刊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五色理论;五色汤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30-02  溃疡性结肠炎(UC)见于中医“痢疾”、“便血”、“肠澼”等范畴,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治疗疗效有限且易复发,极大的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笔者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榕树须总黄酮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等试验方法,测定榕树须总黄酮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榕树须总黄酮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榕树须总黄酮227 g生药/kg能明显促进偏瘫小鼠恢复(P<005),113、227 g/kg显著减缓电刺激大鼠的血管栓塞(P<0001),并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
期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88-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
期刊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当归益胃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4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本病发病率高,而且临床上易反复发作,难以
期刊
摘要: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同“虚”的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气血、脏腑、阴阳等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之“虚”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虚证;过敏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27-03  荨麻疹,中医学称“瘾疹”,俗称“鬼饭疙瘩”。属于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用三乙胺调ph至68)(5:9:8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 ℃。结果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进样量分别在00339~13560μg(r2=09999);0132~5280μg(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清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10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90只采用盐酸阿霉素腹腔注射制作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50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强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BNP
期刊
关键词:小儿丘疹性荨麻疹;中药外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33-01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如治疗不当可继发皮损感染,可反复发作,遗留色素沉着,甚演变为痒疹,湿疹等[1]。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治疗5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8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均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胃苓汤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胃苓汤配合穴位按压疗法,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生化指标、利尿效果等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略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