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珠峰;四年前,我曾在6500米营地坚守了一个多月;今年的攀登季节如期到来,珠峰南北两侧更加熙熙攘攘,而我只是顺道去“度假”、访友,并会合攀登伙伴,在珠峰的绒布冰川玩玩攀冰。2007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前期进山的孙斌、美女摄影师紫笛依扬,开始了我们的珠峰攀冰侦察活动。
美丽的绒布冰川
绒布冰川位于珠峰北侧,根据地理方位的分布,分别为: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和远东绒布冰川。
作为世界最高峰脚下的冰川,绒布的海拔自然不低。从最末端海拔5170米的北侧大本营开始,一直向上延伸,最高处在海拔6300米左右。从东绒布冰川海拔5700米,中绒布冰川海拔5600米开始,进入冰塔林区域。在那里,有着各种形态的冰塔、冰柱,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射出迷幻的色彩。
在2003年的珠峰攀登过程中,我曾仔细观察过东绒布冰川的发育情况,一直想着找时间专门到珠峰试试技术攀冰,这次终于可以一偿夙愿。
激情?探索?乐趣?
技术攀冰,作为登山运动的一个技术型分支,一般常见于中低海拔地区。珠峰北侧的绒布冰川,可以进行攀冰的区域多集中在海拔5700米以上——比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高出近千米。在这个高度,开展纯技术性的攀冰活动,面临着严酷气候、高海拔适应和技术难度等各种困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我们这支小队伍中,孙斌和我都曾于2003年在珠峰的6500米到7028米之间做过攀登保障工作,不存在高山适应的问题。另两位临时不能前来的成员中,翔子是那年海拔7028米营地的摄像,Sky则在近年长时间泡在四姑娘山双桥沟地区玩攀冰。紫笛则是第一次来珠峰,并且还没有攀过冰,但她的状态一直不错,所以临时被我们“征召”加入了队伍。
在“征服”世界之巅的熙攘人流之中,我们怀着另一种轻松、期待的心情,向着绒布冰川进发。
侦查冰塔林
我们原来的计划,更倾向于去中绒布冰川。一则因为,东绒布冰川在珠峰北侧传统攀登线路上,人来人往的比较嘈杂;二来则是,我们对东绒布冰川的景色已经很熟悉,中绒布冰川和西绒布冰川更有吸引力。
由于队伍的临时调整和对天气、时机的重新权衡,我们决定以东绒布冰川为主要方向,顺便观察中绒布的情况。
5月18日,攀冰队伍一行三人,从大本营出发,目的地东绒布冰川5800米营地。高差600米,行程约12公里,全程为碎石坡。
途中,在海拔5400米中绒布与东绒布的结合处,通过望远镜和照相机,我们仔细观察了中绒布冰川深处的情况。与2003年相比,中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区域,明显向后退缩,冰塔林高度和形状的变化不明显。通往中绒布冰塔林区域的冰川上,遍布着各种明暗裂缝,直接于此处行走,有一定的危险;靠近东侧山体的冰川边缘,则是比较松散的碎石坡,行走比较费力。
行进中,我们遇到了从登顶下撤的新疆队一行,略事停留,继续前进,当天下午顺利到达5800米营地。
插曲
我们借住中国业余登山队的5800米过渡营地。出发前,得到的信息是上面食品、燃料都有,只需要我们自己做饭即可。到达之后,发现煤气已经用完,食品也只有大米、挂面,调味料和三个鸡蛋。在营地附近,总有一两只雪鸡傻乎平地走来走去。乖乖,这不是引诱我们吗?嘿嘿。
好在我们带了高山气、炉头和套锅,原定由紫笛负责炊事,这下子得换我出马了。下了挂面,利用半根香肠、一块土豆和肉罐头里的油,做了臊子,得到“味道还成”的鼓励性评价。由于高海拔做饭有一定的困难,为节省次日早饭的时间,临睡前,我做了一锅米饭,这样明早再弄成稀饭、煎上鸡蛋,就利索多了。
攀
以我对珠峰的了解和数据统计,往年的好天气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天。而今年确实“神奇”,从4月底,5月初到现在,整个珠峰地区基本以好天气为主。都说登山是“靠天吃饭”的运动,看来今年的珠峰登顶纪录又要有所突破了。当然,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大大的“利好”。
从5800米营地出发,徒步半个小时,即进入冰塔林。我们选择了一片利于保护和观察的区域进行攀冰。
冰塔林的冰况,没有低海拔冬季的“水冰”那么脆硬,有利于冰镐和冰爪的入冰。
第一个冰塔,高度大约25米,角度不大,作为热身,正合适。架好机位,孙斌进行了Solo。我和紫笛则进行试拍。
接着选择了一个大约35米、角度70多度的冰塔,背后是巍峨的珠峰东北山脊。
登山主要是有氧运动,而技术攀冰更多的是无氧运动,特别是在这个高度,人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太阳照耀着洁白透蓝的冰面,远处依稀传来牦牛驮队的铃铛声,周边是各种形状的冰塔、冰柱,攀爬在这样的地方,即使气喘如牛,我依然要在心里大喊一声“真TMD‘心旷神台’!”——“心旷神台”这个词,是我大学中文系朋友的“创造”,作为中文系的高材生,故意念锚别字是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主要方法。
孙斌Lead、我顶绳检查了保护站之后,轮到紫笛同学的“处女攀”。孙斌出借了高山靴和冰爪,紫笛则在孙斌的大袜子和俺的长镜头的双重“激励”下,以“攀岩动作”加“自选动作”的奇特方式,顺利搞定了自己的首次攀冰。
我们琢磨着,如果要给线路命名的话,这条线或许可以叫做“处女线”。但是,由于冰塔林里面的可攀登线路太多,并且每年的形状、冰况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决定还是把最终的命名放在下次来的时候——如果那时,这个冰塔还没发生变化的话。
中午的阳光,在北京时间下午两点放送着温暖和困意。我们就地取水,吃了个简易的午餐。我又爬上冰塔材的顶部,主要是想换个角度仔细看看。
经过短暂的迷糊,同伴们继续各自的活动。孙斌大概觉得Lead还不过瘾,宣布要Solo几个冰壁,紫笛则端着相机前前后后地大肆谋杀CF卡……时间在轻松的气氛中,飞速消失。
收拾东西之前,我们向冰塔林深处探视了一段。记得2003年行军中,我一边观察、拍摄冰塔林,一边不断地追赶队伍,几次上下6500米营地折腾下来,当时感觉“看冰塔林都看得快呕吐了”。
这次,则怎么玩、怎么看,似乎都不满足。可惜,接下来同伴们还各有任务。于是,在斜阳照暖了山谷的时候,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攀冰区域。
这次珠峰攀冰,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初期设想去实施,但基本达成了我们的想法,为以后类似的高海拔攀冰活动,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还会再次去珠峰攀冰,中绒布、西绒布甚至东绒布,那儿有无数的美丽冰塔,在等待着我们。
珠峰登山和攀冰
攀冰作为登山运动的一个分支,已经发展为一门专项运动。攀冰偏重于技术操作的难度,并发展出专门的器材和技术。由于攀冰要求攀登者具有良好的无氧运动素质和专门的技术,所以很少在高海拔地区开展。
攀冰与冰雪攀登最大的区别在于,登山往往要避开陡峭的线路,而攀冰则是向难度挑战。以珠峰北侧传统线路为例,登山所采用的东北山脊路线,难度最大的北坳冰坡和第二台阶,都无需使用攀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