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班是孩子在园游戏、学习的最后一年,也是与小学学习、生活衔接最关键的一年。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能给予幼儿愉悦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各种能力基本都是在幼儿游戏中体现出来的。我园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游戏化”,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能力。进入大班之后,我们发现孩子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本班的游戏,对其他班级的区域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走班”游戏能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班级开展游戏活动,体验到各种区域游戏带给自己的欢乐。因此我园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遵循幼儿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通过大班区域游戏活动“走班制”来激发大班幼儿自由、自发和自主地游戏,并提升幼儿与其他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及规则意识。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游戏;走班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54-02
《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让孩子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而且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我园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走班制”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积极性。在每天走班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走班游戏变成了他们研究问题,获取知識,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日常的实践我来谈谈对“走班制”活动区域游戏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比如,怎样做好资源共享?怎样在走班制中更能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何时介入?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等等。
1.丰富区域游戏材料,统筹规划游戏区域的设置,注重合理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的所有教育资源都是孩子游戏、学习的载体,我园大班教师努力利用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坚持幼儿的兴趣性、开放性、层次性、探究性、生活化原则,让区域游戏材料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走班区域游戏中,教师尽可能给幼儿多提供一些低结构、半成品的材料,虽然材料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玩法,但是这些材料富于变化,便于重组,这会使幼儿具有较大的自主探究和创造空间,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区域划分时我们要遵循合理性和有效性原则,选择富有童趣、可爱、线条优美的造型,这会让人感觉更有亲切感。
例如,表演区:根据半弧形阳台的特点,利用稻草、枯树枝、凉席、毛线、等材料,进行各种风格的布置美化,不仅可以完美的表现立体感和层次感,而且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表演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更换。
再如,美工区:美工区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特别多,我们不断给幼儿提供各种工具与辅助材料,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不断更新补足,让幼儿进行内容丰富,多式多样的美工活动,如,纸版画、拓印画、剪纸、粘贴画,陶土、泥塑等等。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幼儿,鼓励孩子们玩出花样,玩出思考—孩子们在白衬衫大胆创意涂鸦、用米粒和蛋壳装饰瓶子……游戏在不断推进中始终保持着生命力,而孩子在变化的游戏中,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参与的欲望。
我园教师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的空间,并从活动室走向室外的走廊,我们每个班现在都选择创设一个体验馆,如:大一班“中国银行”、大二班“小小建筑师”、大三、大四班“小葵花超市”、大五班“黄龙士棋院”,比如,我们的流动推车“溱湖特产”等等,幼儿不仅拓展游戏空间,而且扩大游戏范围。
2.整合幼儿课程资源,结合大班幼儿独特的特点,动手动脑,提升游戏能力
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主要有四大功能区域,即表现性、探索性、欣赏性和运动性,它覆盖了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以大三班的“小葵花超市”为例,在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班孩子进行交往、互动,还要面对角色分配、买卖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以及与他人的协调、配合等。同时幼儿的买卖过程离不开钱的作用,因此我们也预设了中国银行,让幼儿自主存钱、取钱、赚钱,幼儿在这样的具有生活经验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小主人意识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游戏来源于生活,我们利用姜堰独有的“鱼米之乡”资源,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孩子们开辟了“溱湖特产”一条街,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买到的螃蟹、虾和在超市买到的“新鲜蔬菜”等去“饭店”请厨师加工,然后邀请客人来过生日聚会……而且一直热情不减。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们决定大家一起为当月出生的小伙伴开一个“生日派对”。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参与和帮助。
除了我们根据本地区本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不断拓展新的游戏内容外,我园还注重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我们创设生活性的游戏区域,大班幼儿可以为食堂剥豆,种小青菜……这种真实的生活游戏孩子更喜欢。
3.教师适时参与,善于观察,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丰富游戏内容
在“笑笑茶楼”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各种茶叶(碧螺春、龙井、乌龙),包括一些花茶(玫瑰花、菊花等),还有几套茶具。 在走班游戏中,孩子们非常兴奋地泡茶、品茶。大四班和大五班的几位幼儿一边游戏一边互相聊着天,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最喜欢喝茶了,他的茶壶上还有刻度,他还知道哪些茶叶好与坏”。另一个孩子说:“是哦,如果我们也有挑拣茶叶的工具,这样玩起来更有意思。”经过几轮观察,我们增设了小杯子、小镊子等。第二次走班孩子看到了各种工具,可乐坏了,一边挑选最好的茶叶给客人们泡茶,突然有个孩子觉得被挑选出来的茶叶肯定很好,就需要买一些回家自己泡着喝。于是,我们老师又给加了三名服务员,两名专门卖茶叶,一名打包员,一条龙服务:今天的孩子们就像小大人一样,有的看订单要求,有的挑选,有的泡茶,还有的在包装,孩子们有序又自由地游戏着。最后还吆喝着:“都来尝一尝,再买些带回家呀?”第三次走班活动中,我们提前给孩子提供了半成品操作台、收银台等。在孩子们的整个走班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不断丰富游戏材料,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支持幼儿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使他们享受游戏的快乐。
在建构区域游戏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积木,长短不同的小木棍、纸杯、废旧易拉罐等,还有各种工具。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之一,游戏时间到了,他们纷纷来到游戏区域,各自选择了自己需要的材料,互相合作就开始敲敲打打了,一副繁忙热闹的景象。
在游戏中学习,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在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时,还要学会记录。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绘画、照片、录像,等等。记录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教师还要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反思,如在我们玩过的这些区域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再生成哪些活动?这些游戏活动孩子感兴趣吗?我们开展的哪些游戏活动孩子不感兴趣呢?为什么不感兴趣?我们如何调整?对这些问题大班课题组教师进行深度思考,总结经验,从而充分发掘游戏在拓展孩子经验技能上的最大价值。
4.家园携手,使家长成为“走班制”游戏的支持者,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
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在区域游戏活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他们能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游戏材料、游戏区域的制作等,但他们在如何观察孩子游戏、如何介入、如何指导,如何把握本次游戏的目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在每学期对家长开放三到四次“走班制”游戏活动、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中,指导家长参与活动,使家长真正成为“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和推进者。家长们已有的经验、情感、文化基础、解决具体问题方法也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起促进作用。
游戏也是儿童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游戏中孩子是中心。走班制区域游戏是一种新型的游戏模式,让幼儿多一份选择,多一份体验,从中获取与以往不同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雪华.大班“走班制”活动区游戏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张蓓红.改造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思考与实践[J].早期教育,2017(12)
[3]谢蔚.区域活动中教师适度指导的策略.早期教育,2018(01)
[4]潘海燕.游戏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18(01)
关键词:大班幼儿;区域游戏;走班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054-02
《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让孩子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而且可以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我园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走班制”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积极性。在每天走班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走班游戏变成了他们研究问题,获取知識,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日常的实践我来谈谈对“走班制”活动区域游戏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比如,怎样做好资源共享?怎样在走班制中更能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在游戏时,教师何时介入?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等等。
1.丰富区域游戏材料,统筹规划游戏区域的设置,注重合理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的所有教育资源都是孩子游戏、学习的载体,我园大班教师努力利用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坚持幼儿的兴趣性、开放性、层次性、探究性、生活化原则,让区域游戏材料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走班区域游戏中,教师尽可能给幼儿多提供一些低结构、半成品的材料,虽然材料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玩法,但是这些材料富于变化,便于重组,这会使幼儿具有较大的自主探究和创造空间,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区域划分时我们要遵循合理性和有效性原则,选择富有童趣、可爱、线条优美的造型,这会让人感觉更有亲切感。
例如,表演区:根据半弧形阳台的特点,利用稻草、枯树枝、凉席、毛线、等材料,进行各种风格的布置美化,不仅可以完美的表现立体感和层次感,而且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表演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更换。
再如,美工区:美工区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特别多,我们不断给幼儿提供各种工具与辅助材料,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不断更新补足,让幼儿进行内容丰富,多式多样的美工活动,如,纸版画、拓印画、剪纸、粘贴画,陶土、泥塑等等。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幼儿,鼓励孩子们玩出花样,玩出思考—孩子们在白衬衫大胆创意涂鸦、用米粒和蛋壳装饰瓶子……游戏在不断推进中始终保持着生命力,而孩子在变化的游戏中,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参与的欲望。
我园教师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的空间,并从活动室走向室外的走廊,我们每个班现在都选择创设一个体验馆,如:大一班“中国银行”、大二班“小小建筑师”、大三、大四班“小葵花超市”、大五班“黄龙士棋院”,比如,我们的流动推车“溱湖特产”等等,幼儿不仅拓展游戏空间,而且扩大游戏范围。
2.整合幼儿课程资源,结合大班幼儿独特的特点,动手动脑,提升游戏能力
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主要有四大功能区域,即表现性、探索性、欣赏性和运动性,它覆盖了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以大三班的“小葵花超市”为例,在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班孩子进行交往、互动,还要面对角色分配、买卖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以及与他人的协调、配合等。同时幼儿的买卖过程离不开钱的作用,因此我们也预设了中国银行,让幼儿自主存钱、取钱、赚钱,幼儿在这样的具有生活经验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小主人意识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游戏来源于生活,我们利用姜堰独有的“鱼米之乡”资源,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孩子们开辟了“溱湖特产”一条街,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买到的螃蟹、虾和在超市买到的“新鲜蔬菜”等去“饭店”请厨师加工,然后邀请客人来过生日聚会……而且一直热情不减。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们决定大家一起为当月出生的小伙伴开一个“生日派对”。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参与和帮助。
除了我们根据本地区本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不断拓展新的游戏内容外,我园还注重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我们创设生活性的游戏区域,大班幼儿可以为食堂剥豆,种小青菜……这种真实的生活游戏孩子更喜欢。
3.教师适时参与,善于观察,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丰富游戏内容
在“笑笑茶楼”游戏中,我们提供了各种茶叶(碧螺春、龙井、乌龙),包括一些花茶(玫瑰花、菊花等),还有几套茶具。 在走班游戏中,孩子们非常兴奋地泡茶、品茶。大四班和大五班的几位幼儿一边游戏一边互相聊着天,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最喜欢喝茶了,他的茶壶上还有刻度,他还知道哪些茶叶好与坏”。另一个孩子说:“是哦,如果我们也有挑拣茶叶的工具,这样玩起来更有意思。”经过几轮观察,我们增设了小杯子、小镊子等。第二次走班孩子看到了各种工具,可乐坏了,一边挑选最好的茶叶给客人们泡茶,突然有个孩子觉得被挑选出来的茶叶肯定很好,就需要买一些回家自己泡着喝。于是,我们老师又给加了三名服务员,两名专门卖茶叶,一名打包员,一条龙服务:今天的孩子们就像小大人一样,有的看订单要求,有的挑选,有的泡茶,还有的在包装,孩子们有序又自由地游戏着。最后还吆喝着:“都来尝一尝,再买些带回家呀?”第三次走班活动中,我们提前给孩子提供了半成品操作台、收银台等。在孩子们的整个走班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不断丰富游戏材料,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支持幼儿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使他们享受游戏的快乐。
在建构区域游戏中,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积木,长短不同的小木棍、纸杯、废旧易拉罐等,还有各种工具。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之一,游戏时间到了,他们纷纷来到游戏区域,各自选择了自己需要的材料,互相合作就开始敲敲打打了,一副繁忙热闹的景象。
在游戏中学习,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在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时,还要学会记录。记录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文字、绘画、照片、录像,等等。记录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教师还要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反思,如在我们玩过的这些区域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再生成哪些活动?这些游戏活动孩子感兴趣吗?我们开展的哪些游戏活动孩子不感兴趣呢?为什么不感兴趣?我们如何调整?对这些问题大班课题组教师进行深度思考,总结经验,从而充分发掘游戏在拓展孩子经验技能上的最大价值。
4.家园携手,使家长成为“走班制”游戏的支持者,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
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在区域游戏活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他们能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游戏材料、游戏区域的制作等,但他们在如何观察孩子游戏、如何介入、如何指导,如何把握本次游戏的目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在每学期对家长开放三到四次“走班制”游戏活动、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中,指导家长参与活动,使家长真正成为“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和推进者。家长们已有的经验、情感、文化基础、解决具体问题方法也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起促进作用。
游戏也是儿童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游戏中孩子是中心。走班制区域游戏是一种新型的游戏模式,让幼儿多一份选择,多一份体验,从中获取与以往不同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雪华.大班“走班制”活动区游戏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2]张蓓红.改造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思考与实践[J].早期教育,2017(12)
[3]谢蔚.区域活动中教师适度指导的策略.早期教育,2018(01)
[4]潘海燕.游戏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