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每一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它是一门没有“教材”的课程。“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这些特点恰巧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精心预设,绞尽脑汁组织各种新颖的综合实践活动,却往往收获甚微。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思考,针对实践过程中相对忽略、教师角色偏差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要求学生在实践内容常态教学中显成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课程性质;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教育价值的课程,实践是课程的“生命”,可以简要地说,过程就是目标,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得到核心要素。它创造的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开放的,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通过活动,小学生可以发现许多书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可以经历许多课堂教学中没有遭遇过的现实情境。如果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那么这门课程也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显得有意义呢?
一、解读课程内涵过程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我们必须改变重“活动的过程”,即重“活动的形式”的错误观念,不能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是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以及经验重组。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反思促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通过自身活动不断构建课程内容,而实践、反思就是不断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还常常要求学生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通过一次次的反思,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活动,促使课程内容的重构,促进自身的成长。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评价时,首先应该关注过程的评价,追求生态化的评价,尤其是我们老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亮点。
二、兼学并蓄,因势利导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学需“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的过程中,笔者就是借助于一个个汉字引发的故事,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的,学生一个个自发地去网上、书中搜集更多的故事,对汉字有了更深、更为广泛的了解。
(2)学需“参与”
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一开始往往比较浓厚,可活动越深入,学生就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因而,我们的主题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活动形式要多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综合性活动的持久性。
2.发扬教师主导地位
(1)抓其要点,“权力下放”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可是,我们的老师始终放心不下,总觉得小学生,怎么会选择主题、设计活动呢?于是,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一切包揽了,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首先要信任学生,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自己当一位“参谋”。
(2)探其妙义,适度“点拨”
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适度点拨。如,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怎样进行调查或采访、怎样进行搜集资料、怎样撰写报告等,我们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传授。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感受人文、学以致用、增进友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是好处多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管锡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M].山东: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复杂性与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
[5]胡立峰.选择·体验·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刘国生.北大名師告诉你:这样学习最有效[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课程性质;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教育价值的课程,实践是课程的“生命”,可以简要地说,过程就是目标,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得到核心要素。它创造的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开放的,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通过活动,小学生可以发现许多书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可以经历许多课堂教学中没有遭遇过的现实情境。如果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那么这门课程也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显得有意义呢?
一、解读课程内涵过程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我们必须改变重“活动的过程”,即重“活动的形式”的错误观念,不能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是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以及经验重组。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反思促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通过自身活动不断构建课程内容,而实践、反思就是不断建构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还常常要求学生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通过一次次的反思,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活动,促使课程内容的重构,促进自身的成长。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评价时,首先应该关注过程的评价,追求生态化的评价,尤其是我们老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亮点。
二、兼学并蓄,因势利导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学需“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的过程中,笔者就是借助于一个个汉字引发的故事,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的,学生一个个自发地去网上、书中搜集更多的故事,对汉字有了更深、更为广泛的了解。
(2)学需“参与”
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一开始往往比较浓厚,可活动越深入,学生就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因而,我们的主题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活动形式要多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综合性活动的持久性。
2.发扬教师主导地位
(1)抓其要点,“权力下放”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可是,我们的老师始终放心不下,总觉得小学生,怎么会选择主题、设计活动呢?于是,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一切包揽了,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首先要信任学生,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自己当一位“参谋”。
(2)探其妙义,适度“点拨”
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适度点拨。如,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怎样进行调查或采访、怎样进行搜集资料、怎样撰写报告等,我们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传授。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感受人文、学以致用、增进友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是好处多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管锡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M].山东: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崔允漷.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复杂性与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2(01).
[5]胡立峰.选择·体验·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刘国生.北大名師告诉你:这样学习最有效[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