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导学能力是构建高效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教师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师 导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2-01
教师导学能力是构建高效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无论教学目标的确定,难重点的把握、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其实质都是教师导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准确的把握教材,处理教材,驾驭教材是教师导学能力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要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就要俯下身子,深入钻研教材,而又必须从教材中跳出来。深入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既要从教材中汲取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给教材赋予时代精神,要结合时代要求让教材成为形成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土壤或媒介。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要让当代中学生去理解作品所反应的时代风貌,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是不行的。导学就是要“引导、指导”学生去解读教材的实质,从而进一步达到育人的目的。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中职语文课本里的重要篇目,小说独具艺术魅力的情节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为人们称道。主人公路瓦栽夫妇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他们的遭遇,对当时法国社会现实中的丑恶现象、社會道德风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教学中如何解读教材所反应的社会本质,如何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从教材中汲取精神养料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学生到底要明白一些什么道理,要让当代十七八岁的中职生理解把握这些内容并不容易。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这样解读故事——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虽则清楚,但却失之有趣,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为此,我立足教材,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确定了本课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小说情节来透视人物性格,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马蒂尔德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摈弃虚伪和丑恶。并且将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既立足于教材,而又能从教材中跳出来,赋予教材时代精神,达到了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 优化的教学设计是高超的导学能力的体现
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的走向、课堂知识结构、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于与提高等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
(1)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在把握《项链》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对小说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复杂多样的主题进行理解。先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全文共六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对主要矛盾冲突,如第一部分清贫的现实与奢侈的梦想形成矛盾,第二部分机会(请柬)与能力(无服装)形成矛盾,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其他部分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主要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一步提炼出小说的主题,这个时候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造成主人公悲剧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因素就水到渠成了。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教辅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历来将主人公马蒂尔德作为一个批判的对象,她爱慕虚荣、追求奢华。仅这样理解是片面的,这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此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丢失项链后,路瓦栽夫妇的做法是不是唯一选择?还可以有什么选择?学生不知不觉间将马蒂尔德代入现代社会,经过激烈的讨论甚至激辩,思想的火花飞溅:跪求、赖账、跑路、以假充真、坑蒙拐骗,……甚至有学生沿着马蒂尔德的性格,提出还可以去傍大款、做二奶、当小三,都可以轻松解此困局,更不用付出十年青春。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路瓦栽夫妇为什么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有什么现实意义?有学生这样说,我们要以肯定的态度颂扬路瓦栽夫妇,他们诚实守信、坚韧顽强,宁愿牺牲十年青春,也要赔偿项链,他们真正是诚信的典范,是责任的典范。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道德沦丧,“三鹿事件、地沟油、毒胶囊、染色馒头”等等,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尤其是前段时间爆发在江浙地区的信贷危机,面对危局,许多人不是想办法直面矛盾,解决问题,而是逃避“跑路”,一跑了之。所以,学生提出:这个时代需要雷锋,也需要马蒂尔德。这样既深化了课文主题,同时也为中职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
总之,教师导学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为此做出不懈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师 导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2-01
教师导学能力是构建高效中职语文课堂的关键。无论教学目标的确定,难重点的把握、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其实质都是教师导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准确的把握教材,处理教材,驾驭教材是教师导学能力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要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就要俯下身子,深入钻研教材,而又必须从教材中跳出来。深入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既要从教材中汲取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给教材赋予时代精神,要结合时代要求让教材成为形成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土壤或媒介。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要让当代中学生去理解作品所反应的时代风貌,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是不行的。导学就是要“引导、指导”学生去解读教材的实质,从而进一步达到育人的目的。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中职语文课本里的重要篇目,小说独具艺术魅力的情节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为人们称道。主人公路瓦栽夫妇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他们的遭遇,对当时法国社会现实中的丑恶现象、社會道德风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教学中如何解读教材所反应的社会本质,如何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从教材中汲取精神养料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学生到底要明白一些什么道理,要让当代十七八岁的中职生理解把握这些内容并不容易。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这样解读故事——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虽则清楚,但却失之有趣,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为此,我立足教材,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确定了本课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小说情节来透视人物性格,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马蒂尔德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摈弃虚伪和丑恶。并且将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既立足于教材,而又能从教材中跳出来,赋予教材时代精神,达到了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 优化的教学设计是高超的导学能力的体现
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的走向、课堂知识结构、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于与提高等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
(1)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在把握《项链》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我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对小说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复杂多样的主题进行理解。先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全文共六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对主要矛盾冲突,如第一部分清贫的现实与奢侈的梦想形成矛盾,第二部分机会(请柬)与能力(无服装)形成矛盾,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其他部分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主要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一步提炼出小说的主题,这个时候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造成主人公悲剧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因素就水到渠成了。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教辅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历来将主人公马蒂尔德作为一个批判的对象,她爱慕虚荣、追求奢华。仅这样理解是片面的,这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此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丢失项链后,路瓦栽夫妇的做法是不是唯一选择?还可以有什么选择?学生不知不觉间将马蒂尔德代入现代社会,经过激烈的讨论甚至激辩,思想的火花飞溅:跪求、赖账、跑路、以假充真、坑蒙拐骗,……甚至有学生沿着马蒂尔德的性格,提出还可以去傍大款、做二奶、当小三,都可以轻松解此困局,更不用付出十年青春。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路瓦栽夫妇为什么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有什么现实意义?有学生这样说,我们要以肯定的态度颂扬路瓦栽夫妇,他们诚实守信、坚韧顽强,宁愿牺牲十年青春,也要赔偿项链,他们真正是诚信的典范,是责任的典范。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道德沦丧,“三鹿事件、地沟油、毒胶囊、染色馒头”等等,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尤其是前段时间爆发在江浙地区的信贷危机,面对危局,许多人不是想办法直面矛盾,解决问题,而是逃避“跑路”,一跑了之。所以,学生提出:这个时代需要雷锋,也需要马蒂尔德。这样既深化了课文主题,同时也为中职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
总之,教师导学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为此做出不懈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