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的纪念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行山上红旗动,十万人民造天河。林州人是自豪的,因为他们的先辈曾经啃着窝头、拿着镢头凿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无数人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建造的红旗渠,既是先辈留给林州人的物质遗产,也是鼓舞林州人坦然面对一切困境的精神支柱。2015年,时值红旗渠总干渠开闸通水五十周年,林州市电教中心联合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单位,借鉴当前很多电视台尝试过的“口述历史”节目形式,在红旗渠党建频道推出了《口述历史——红旗渠的光辉岁月》(以下简称《口述历史》)电视专栏。
  留住历史的回忆
  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修渠人相继谢世,当代林州人的记忆也开始模糊。挽救历史遗产,传承先辈精神,已是势在必行。
  艰苦创业精神永不过时。红旗渠精神的内核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字足以诠释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的由来。当代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林州市对此的回答是“不”。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我们永远需要有自力更生的勇气,有艰苦创业的斗志,如此才能在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往无前。为此,林州市电教中心在对比了多档“口述历史”节目后,策划了《口述历史》这个栏目。
  树立城市的品格名片。一个富于魅力的城市势必有一种内蕴品格,而红旗渠精神就是林州这座小城市独特的品格内涵。林州要发展,必须在城市魅力建设上先行一步,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资源,树立城市品格名片。《口述历史》这个栏目的策划,既是给林州市立言立行,也是为林州市做形象宣传。所以,林州市电教中心一开始就将镜头对准了尚存于世的当年的修渠人,让他们讲述当年见闻。对一些相对年纪较轻、身体康健的修渠者,电教中心还会动员他们到渠上实地拍摄。曾经的修渠者们踏上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感慨万千,指着自己负责过的工段面对镜头激动地讲述那段激情岁月。这样的画面在《口述历史》中屡见不鲜。
  让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口述历史》栏目的创办宗旨是传承红旗渠精神,为此,林州市电教中心在策划节目时非常注重寻找红旗渠精神与当代的契合点。栏目并没有照搬当前常见的口述历史类节目的纯口述模式,而是在借鉴其形式的同时,创新性地加入一些诸如情景再现、细节抓拍等纪录片常用表现元素。比如在制作《师街》这一集时,就运用情景再现手法重现了当时的修渠场面,同时用长镜头跟拍反映师街修渠人现在的生活。师街修渠人当初无私的奉献和如今简朴的生活形成对比,进一步阐扬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修渠场景与师街人当代生活场景形成对比,揭示了过去与现在的因果关系。修渠人在后来的生产活动中仍在为林州的发展无私奉献,而林州当代的经济建设成就与红旗渠精神更是息息相关。这也是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的关键所在。
  寻找当年的见证
  在制作中,林州市电教中心同样发扬了红旗渠精神,在经费短缺、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联合红旗渠干部学院、林州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进行摄制,一边工作一边探索这种全新节目形式的多样表达方法。
  从三万健在亲历者中寻找英雄。当年参加修渠的人不下十万,这些人绝大多数在修渠完成后回到了各自的岗位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逐渐被人群湮没。如今,尚存于世的修渠人已不足三万,参与了修渠全程以及在修渠中表现较突出的人更是只有一万左右。为了从这些人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节目策划伊始,林州市电教中心就展开了一系列调查。首先,发动林州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整理档案,到各村调查修渠人现状,然后上报给电教中心。其次,与红旗渠干部学院联合发动林州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红旗渠精神摄影展,通过摄影展活动进一步了解修渠人现状和如今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最后,电教中心汇总这些情况后进行遴选,从三万人中选择了近二百位代表,作为今后系列节目的采访对象。
  引领林州人进行集体回忆。林州市电教中心借调了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党建频道制作部的部分人员组成了栏目制作组,大家轮番上阵,分领拍摄采访、脚本撰写和后期制作任务。在采访中,重点采访修渠者当年的经历和见闻。红旗渠特级劳模、今年已88岁高龄的任羊成如今思维已显迟钝,但一提起当年却神情激动,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应该代代传下去。”任老早已经退休,直到1993年,他领取的退休金還仅仅是每月34.5元。如今几经调整,退休金达到1776元,但他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贫。然而任老安贫乐道,十分怀念当年那段激情岁月。任老的回忆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也是林州人集体回忆的激情一页,更是林州人的精神财富。
  “老林州话”与“新林州话”的转换。林州方言属于晋语系,保留了大量的“圪”头词(晋语中一种以“圪”为前缀的词汇),有五个声调。改革开放后由于人口流动,林州方言也在悄然蜕变,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当代林州人听不太懂五十年前的林州方言。修渠人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基层,说的还是老林州话。为了让节目尽可能通俗,栏目组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翻译流程,将修渠人的口述内容撰写成文字稿,再将文字稿转换成普通话,然后出脚本,并在后期制作中添加字幕。
  传承精神的火炬
  对于《口述历史》栏目的播放,林州市电教中心设置了多重平台,以扩大节目覆盖面和收视率。
  充实党建频道内容,讲述红旗渠故事。在红旗渠党建频道黄金时段设置《口述历史》栏目,每半月播出一期,一方面充实频道的乡土内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频道这个大平台。2015年5月15日,《口述历史》第一期内容播出,反响十分强烈。很多林州群众纷纷打电话向栏目组致谢,说栏目组挖掘出了他们身边被埋没的人和故事,挽救了红旗渠的历史和精神遗产。还有群众积极向栏目组提供采访线索,介绍自己身边的修渠人。这为《口述历史》下一步的制作工作拓宽了渠道,《口述历史》也迅速成为林州人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
  补充红旗渠干部学院教材,为互动课提供影像课件。《口述历史》的制作也充实了红旗渠干部学院的教材库,成为干部学院互动课堂的外延。干部学院的学员在参加了既定课程后,可以通过学院招待所的电脑登录党建频道,点击《口述历史》栏目,对红旗渠历史和精神进行进一步学习。林州市委组织部还选择在《口述历史》中表现良好的修渠人参与干部学院的互动课,进一步丰富互动课的内容。
  下发基层站点,让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2015年6月15日,林州市五龙镇泽下村的远教站点里一片肃穆,几十名党员干部正在观看最新一期的《口述历史》节目。《口述历史》每出一期,远程办都及时将其刻录成光盘下发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拷贝到各基层站点,这使地处偏远的基层站点也能及时看到《口述历史》。泽下村村民刘庄喜看完节目感慨地说:“那时候真是太苦了,所以才要格外珍惜今天的好日子,要苦干兴家、实干兴邦。”
  截至8月末,《口述历史》栏目已播出6期,尚有2期正在后期制作中。林州电教人正以苦干实干的红旗渠精神竭力留住红旗渠记忆,让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其他文献
四月的塞外,远山含翠,柳绿花红,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燕山腹地,长城脚下,勤劳勇敢的滦平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绵延着几千年致富的梦想。就像阳光从不吝惜对大地的给予,总是在需要时光芒普照;就像春雨从不错过对草木的滋润,总是及时地随风潜入阡陌——滦平县的远教人也一直在为当代滦平人的筑富之梦添砖加瓦,为此奋进不息、创新不止,学讲方法、用讲实效。应运而生的“三三工作法”,承载了滦平远教人的心血和期待,也悄然
期刊
“小唐,你帮我看看我这电脑上的远教教学视频怎么点开就变黑屏了呢?”“哦,这个好解决,你看这里提示有一个插件没有安装好,只要点击下载安装就行了。”每次组织村民参加远教培训活动,小唐都会耐心地向大家传授知识、提供指導。小唐名叫唐伟豪,是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竹山桥镇渲溪村的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助理。回想起刚到农村工作时的懵懂和迷茫,他坦言是远程教育为自己打开了工作的思路、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在小唐
期刊
共和国煤都的盛誉铸就了老工业基地的赫赫声名,雷锋精神发祥地的荣光打造出鼓舞国人的崇高情怀。在盛夏的阳光沐浴下,记者来到了辽宁省抚顺市这块生机勃勃的热土,近距离感受了这里的远教人如何据厚重历史、创崭新未来。2015年年初,抚顺市党员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高科技手段,打出了“电视新闻”“党建专栏”“纪实短片”这“三张牌”,经历过两千年岁月洗礼的古城唱响了辽东大地上的党建好声音。  第一张牌:
期刊
面对命运的挑战不退缩,他将压力踩在脚下筑起成长的阶梯;心怀乡亲的福祉不忘记,他把解决百姓疾苦贯彻在每一次行动中。饱经风霜却初衷不改,历尽沧桑而豪情永在。他像一团火,燃烧生命送出光热;他像一颗星,奉献自我点亮夜空。  張传银——安徽省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明光市个民协会党支部副书记。这位转业军人用诚信之心经营企业,用无私之爱帮助群众,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城市之光的新时代内涵。  经营企业,他将诚信视为立足
期刊
湖南省沅江市新湾镇新湾村是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小村庄,这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大户郭太平。作为新湾村远教站点的管理员,郭太平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刻苦钻研,不仅自己掌握了科学的养鸡技术,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特种养鸡的致富路。  2002年,刚从中专毕业的郭太平凭着一腔创业的热情,从武汉购进了几千只鸡苗。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养殖过程中鸡病死大半,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几百只鸡又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任
期刊
不能就远教搞远教,远教部门必须积极整合资源,避免单打独斗,这已经成为全国远教人的共识。然而,笔者在与远教同仁交流的过程中,也常听有些同志说,远教部门言微权小、人力有限,即使想整合资源也经常力不从心,折腾不少,成果却不大。对这样的说法,笔者颇不以为然。  远教部门不是组织部关键科室,权力有限;远教部门人员配置较少,精力被日常工作分散——这些因素诚然制约了远教部门整合资源的力度。然而,九万里风,起于萍
期刊
“乡亲们,今晚7点钟市远程办联合市科协将在我们社区门口举办远教科普惠民活动,不仅有电影看,还有专家医生免费为大家看病,请大家早点来啊!”田店镇富水社区的远教大喇叭里传来何红英亲切的声音。何红英是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富水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兼远教站点管理员,因为她热心助人,又经常组织文体活动,所以深得乡亲们的信任,每次她在村里发出啥通知,大家伙都纷纷响应。  2010年,居民田年生承包了二十亩鱼塘,可刚投
期刊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环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重要保证。当前,党员教育工作要以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着力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仍是制约党员教育工作的关键。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正视问题、
期刊
清秀的脸庞、单薄的身躯,还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初见赵龙,很难把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和传闻中那个全县有名的“烟状元”联系到一起。然而,伴随着交谈的深入,两者便逐渐融合到了一起,赵龙种烟致富的传奇经历也在他的娓娓道来之中清晰起来:“以前种烟总赔钱,乡亲们笑话我不是‘赵龙’而是‘赵虫’,是远程教育帮助了我,让我终于化成了‘龙’!”  故事得从几年前说起。赵龙自打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辽宁省昌图
期刊
采访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镇马沟村党支部书记马伟敏时,他正在果园里陪着一个老太太聊天,旁边还有一个孩子骑着儿童车在撒欢儿。果园是开放的,村里人可以随意进入,但对这里的“摇钱树”大家却爱护得很,没有人随意攀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伟敏种果成功后,不仅请村里人来这里打工,还支持村民返包。如今这千亩果园也可以说是集体财产,是全村人的聚宝盆。因为老马为全村人办成了这件大好事儿,大家喊他时都取他名字的谐音——“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