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性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且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學术支持。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医学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医学领域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将问题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问题教学模式;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23-02
前言:问题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材的前后纵向联系与课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相关的临床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特定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为例,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对问题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1 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与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1.1中医基础理论现状
作为探求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关系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于整个医疗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就现阶段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而言,由于该学科自身的抽象性较高,且相关理论的直观性不强,使得其难以被专业学生的现代化思想所接受,而在专业课堂上,我国仍然维持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当被动,在阻碍了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1]。
1.2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此次研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中医学专业的认证目标为具体指导方向,从而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问题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教学结构以“问题”为中心,且所提出的问题既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问题,又包括了课程与课程间横向联系与临床实验的相关问题。因此,在以该模式为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以问题为主导,进而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2]。
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同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且学时相近的120名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并将上述学生分为两组,编号分别为1和2。经过对上述两个样本的独立性检验可知,两组样本的男女生以及文理科的人数均无明显差异,且编号为2的样本具有较强的均衡可比性,因此,将第二组学生(编号为2的样本)随即作为试验组,并对其采用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样本1中的学生则为对照组。
2.2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过程
2.2.1建立合作小组
试验组(编号为2的样本)组建8个探究小组,且每个小组的人数设定在7人左右,且小组成员均是通过随机抽取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此外,由每组成员共同推荐出该组的组长。
2.2.2问题教学模式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开展
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的问题进行设置。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为专业学生进行中医学习的入门课程,因此,所设置的问题不易过于抽象,具体的设置过程为:先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前后纵向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例如,针对腑脏关系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与血液相关联的内脏有哪些?”或“与气的产生有联系的内脏有哪些?”。其次,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并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将已经讲述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知识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对不同课程间横向联系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进行中医肝藏血的功能方面的课程讲解时,可以向学生做出如下提问:“联系解剖学与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讨论人体内最大的藏血器官是什么?且该器官的具体解剖结构在什么部位”,从而引导对照组的学生从肝血窦组织进行该问题的讨论[3]。
除了对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与不同课程的横线联系的问题进行讨论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从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中,将脏与脏关系失常证型设计成具体的案例情形,并通过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试验组中的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中医病理产物的相关治病特征进行思考,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合作,以见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病症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并结合临床实验进行具体提问,例如,在对心主血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后,在引导学生见习的过程中做出如下提问:“患者的呼吸困难与哪些脏的功能失常有关”从而启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思考[4]。
3 问题教学模式效果简析
在实验结束后,对试验组(编号为2的样本中的学生)与对照组(编号为1的样本中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知,试验组的成绩要普遍高于对照组的期末成绩,且试验组中高分段(80分-100分)的学生占总学生的比例为40%,对照组中高分段的学生占其总数的12%,且前者是后者的3.5倍左右,而试验组中中分段(70-79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对照组中中分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2.5%,后者是前者的2.1倍左右,这表明试验组,即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一组学生中,高分数的学生较多,低分数的学生较少,而对照组,即未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一组学生中,高分数的学生较少,低分数的学生较多,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相关方法,对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具体研究。可见,未来加强问题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对于促进我国中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存芬,巴哈尔·哈德尔,陈玉萍.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教育,2008,02(12):45-46.
[2]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3.
[3]王进,邱幸凡,曹继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案例式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01(09):61-62.
[4]李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3(19):451-452.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问题教学模式;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23-02
前言:问题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材的前后纵向联系与课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相关的临床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特定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为例,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对问题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1 中医基础理论现状与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1.1中医基础理论现状
作为探求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中医基础理论不仅关系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于整个医疗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就现阶段我国的中医基础理论而言,由于该学科自身的抽象性较高,且相关理论的直观性不强,使得其难以被专业学生的现代化思想所接受,而在专业课堂上,我国仍然维持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当被动,在阻碍了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前景失去了信心[1]。
1.2问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此次研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中医学专业的认证目标为具体指导方向,从而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问题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教学结构以“问题”为中心,且所提出的问题既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问题,又包括了课程与课程间横向联系与临床实验的相关问题。因此,在以该模式为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以问题为主导,进而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2]。
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同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且学时相近的120名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并将上述学生分为两组,编号分别为1和2。经过对上述两个样本的独立性检验可知,两组样本的男女生以及文理科的人数均无明显差异,且编号为2的样本具有较强的均衡可比性,因此,将第二组学生(编号为2的样本)随即作为试验组,并对其采用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而样本1中的学生则为对照组。
2.2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过程
2.2.1建立合作小组
试验组(编号为2的样本)组建8个探究小组,且每个小组的人数设定在7人左右,且小组成员均是通过随机抽取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此外,由每组成员共同推荐出该组的组长。
2.2.2问题教学模式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开展
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的问题进行设置。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为专业学生进行中医学习的入门课程,因此,所设置的问题不易过于抽象,具体的设置过程为:先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内容前后纵向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例如,针对腑脏关系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与血液相关联的内脏有哪些?”或“与气的产生有联系的内脏有哪些?”。其次,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并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将已经讲述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知识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对不同课程间横向联系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进行中医肝藏血的功能方面的课程讲解时,可以向学生做出如下提问:“联系解剖学与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讨论人体内最大的藏血器官是什么?且该器官的具体解剖结构在什么部位”,从而引导对照组的学生从肝血窦组织进行该问题的讨论[3]。
除了对教材内容的纵向联系与不同课程的横线联系的问题进行讨论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从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中,将脏与脏关系失常证型设计成具体的案例情形,并通过以问题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试验组中的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中医病理产物的相关治病特征进行思考,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合作,以见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病症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并结合临床实验进行具体提问,例如,在对心主血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后,在引导学生见习的过程中做出如下提问:“患者的呼吸困难与哪些脏的功能失常有关”从而启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思考[4]。
3 问题教学模式效果简析
在实验结束后,对试验组(编号为2的样本中的学生)与对照组(编号为1的样本中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知,试验组的成绩要普遍高于对照组的期末成绩,且试验组中高分段(80分-100分)的学生占总学生的比例为40%,对照组中高分段的学生占其总数的12%,且前者是后者的3.5倍左右,而试验组中中分段(70-79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对照组中中分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2.5%,后者是前者的2.1倍左右,这表明试验组,即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一组学生中,高分数的学生较多,低分数的学生较少,而对照组,即未在问题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一组学生中,高分数的学生较少,低分数的学生较多,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相关方法,对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具体研究。可见,未来加强问题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对于促进我国中医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存芬,巴哈尔·哈德尔,陈玉萍.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教育,2008,02(12):45-46.
[2]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3.
[3]王进,邱幸凡,曹继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案例式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01(09):61-62.
[4]李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3(19):4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