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朗读具有“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感悟内涵、获得启迪。而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如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潜心朗读,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的感知阶段是深入阅读的铺垫过程,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感知除了读通顺、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句段的所在,感受文章思想境界的内核。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
  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摈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交流、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规。如果在初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不让学生充分彻底地感知,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毫无保障,其主体地位也难以充分体现。
  
  三、读中解词,突破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学校里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语言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特别是对于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则更是以简驭繁、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故只有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了意韵,悟出了情趣,才能提纲挈领、布局谋篇。
  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词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还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把词放在特定的句子中进一步朗读感悟,挖掘它更深一层的含义,领会作者用词表意的目的所在。如:课文《从现在开始》写猫头鹰当“万兽之王”时是这样描写动物们的表现的:“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要理解感受动物们此时的表现,这又是两个最关键的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朗读和理解这两个词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的遣词造句,上课的时候播放了有关的图片,并同时伴有哀乐,以便朗读时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韵律美、形象美、节奏美等,让学生对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别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句子通过朗读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五、扮演角色,读出感悟
  
  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充分反映出内心的世界。学生总是选定自己喜欢的角色,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绘声绘色地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犹如身临其境。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模拟场景,创设氛围,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以扮演角色的方式,有声有色有动地朗读出来。欧洲教育学家德可乐利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兴趣的水闸便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只要我们教师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又何愁孩子们对文章情感的领悟呢?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
  除此之外,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其他文献
办好学校,教师是第一资源。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强化学习,引源头活水    1、大力提倡“让读书成为习惯”,鼓励教师阅读教育名著,与经典为友,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为丰富教师阅读资源,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选购教育业务书刊配发给教师,提出了“
期刊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比以前的学校日常管理,管理的内容多,问题也多,这就为学校的整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有效管理,就成为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住宿生的日常管理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就不可能达到规范、合理、民主、科学管理的目的。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培养新一代的任务,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读书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大有裨益。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应该读下列书:    一、读好教科书    教科书的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它能使教师善于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提及别的内容,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  解学习内容。而且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期刊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是一种时尚的潮流。屏幕上变化着的动画,直观欣赏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的确优化了一些课堂的结构。但随着多媒体使用的日益盛行,它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    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它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它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瞬间的碰撞。然而,多媒体的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适于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实践训练。本文从利用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软件系统进行药物合成路线设计、采用仿真操作模拟软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协助完成实践教学方面以实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辅助设计仿真操作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就业执业能力的培训成为迫切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实践培训中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更为突出。请看某校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
期刊
政治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任,他们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情感意志、知识修养和为人处事等,都对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作为政治教师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政治、讲正气的形象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政治教师虽然不是
期刊
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古诗词知识具体化、实物化,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活跃的视觉语言,再配上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弥补了学生对诗词理解的不足。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我做过以下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把音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用背景音乐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意境美。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诗词与音乐有着不可分的必然联
期刊
网络犹如“旧时王谢堂上燕”,今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庞大的信息量、广泛的交互性犹如语文教学的翅膀,能让语文教学腾飞起来。    一、资源共享,拓宽师生视野    首先,网络使教师的视野更开阔。  过去,老师们主要靠吃自己原来读书时获得的一点知识“老本”,然后依据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要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靠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是局限的。现在,我们有了网络,让我们有机会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