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LHQC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品质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上半年至下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在2013年上半年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品质圈活动。对比实施品质圈活动前后半年内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和护患关系的变化。结果 与上半年对比,下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患满意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 品质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质圈活动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92-01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配合度较差,加之静脉较细,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药液外渗的风险性较大,不仅给患儿造成了额外的痛苦,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如何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一直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1]。本文探讨了品质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上半年共收治静脉输液患儿1435例,年龄1岁~7岁,平均年龄(4.23±1.38)岁;体重9kg~30kg,平均体重(14.29±3.13)kg;其中男孩751例,女孩684例;输液部位包括头部226例、手部813例、足部396例。
   2013年下半年共收治静脉输液患儿1520例,年龄1岁~7岁,平均年龄(4.35±1.27)岁;体重8.5kg~29kg,平均体重(14.33±3.20)kg;其中男孩790例,女孩730例;输液部位包括头部255例、手部861例、足部404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输液部位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上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在2013年下半年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品质圈活动。
   成立品质圈,成员由儿科病区内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组成,护士长进行督导。设定圈名与圈徽,召开品质圈会议,确定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主题。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后绘制鱼骨图,从人、物、方法等三方面寻找导致药液外渗的因素,结果发现小儿静脉输液外渗与小儿穿刺血管选择、护理人员穿刺及固定技术、患儿家长配合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并实施相应的对策[2]。
   完善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尽量避开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和手腕、脚踝等活动度大的关节部位,穿刺静脉的选择应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力求一次成功。穿刺成功后牢固固定穿刺针,使用弹性绷带进行保护性约束[3]。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以便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漏。头部输液时要减少摩擦,防止患儿抓挠导致穿刺针脱落,可佩戴网状输液帽以保护输液部位。手部或足部输液时要减少活动,并适当制动。告知患儿家长发生药液外渗的危害性,指导输液过程中搂抱患儿的正确方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输注高渗溶液、缩血管药物、阳离子溶液、抗肿瘤药物等高危药物时严格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使用高危药物前向家长说明,指导患儿和家长进行自我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经常询问年长儿穿刺局部有无疼痛不适,观察年幼儿有无哭闹表现[4]。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与上半年对比,下半年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实施品质圈活动前后1年内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注:与2013上半年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品质圈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模式,在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似的个人,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某一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现场管理、全员参与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与管理[5]。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品质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自发地参与护理活动。品质圈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罗列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也随之提升。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下降后,减少或避免了再次静脉穿刺的痛苦,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得到改善。
   本研究中实施品质圈活动后半年内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8.71%下降至1.38%。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92.54%上升至99.74%。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品质圈活动有助于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2]周颖,高国娥,白咏梅.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41~142.
  [3]唐红兰,张绪红,田春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1~133.
  [4]贾丽华,张菊芬,蒋丽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重注率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4):380~381.
  [5]夏莲芬,毛怡,沈亚儿.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89~179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用于儿童龋齿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牙科接受龋齿充填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需要充填治疗的患牙120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60颗牙,采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对照组60颗牙,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比较其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成功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成功率83.33%,
【摘 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结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也就导致此类患者致残疾率明显上升,患者所表现出的反应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所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施以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后,其显现出的优越性及重要性,并从这两方面加以浅表性论述。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心理护理 人文关怀  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血管源性疾病引起
【摘 要】 目的:研究与探讨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9月~2013年10月,选择本院呼吸科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在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pH值、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改